第二十二卷:方舟启航
第267章:喘息之间与现实的“皱纹”
“悖论之钥”的成功创造,如同在宇宙这台精密却冷酷的机器齿轮中,强行塞入了一枚形状怪异、材质特殊的“楔子”。它没有让机器停止,却让其运行发出了刺耳的杂音,并陷入了某种持续的、低效的“卡顿”循环。
遥远星空中,那个规则空洞——“虚空清道夫”依旧存在,但其原本稳定扩张、无情“简化”周边规则的进程被强行中断。它如同一个陷入逻辑死循环的程序,围绕着那枚被烙印在基础公理中的“钥匙”反复扫描、评估、尝试执行清理指令、遭遇底层权限冲突、指令回滚……周而复始。其散发出的“虚空低语”变得断断续续,充满了无法解析的错误代码。
它被暂时“困住”了。
星火同盟与地球文明,赢得了宝贵的、却不知能持续多久的喘息之机。
狂喜过后,是更加务实和紧迫的行动。“方舟计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启并加速。有了“悖论之钥”作为理论核心和实践验证,原本停滞不前的许多技术难关迎刃而解。基于“异构规则架构”和“源初之忆”技术的方舟主体结构,在两大文明不计代价的资源投入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在月球轨道上拼接、成型。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庇护所,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活着的、承载着“复杂性”火种的规则生态球。
林昊在深度昏迷数日后苏醒。他身体与灵魂的创伤依旧严重,但那双眸子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邃,仿佛亲眼见证并参与了宇宙底层代码的改写,让他对“存在”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他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感知那枚悬浮在特殊容器中、由苏晴雪亲自守护的“悖论之钥”。
“它很稳定……但也很不稳定。”林昊轻声说道,他的感知能深入到规则层面,“它在持续消耗着来自我们所有连接者的‘存在意志’来维持自身。同时,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其引发的涟漪……正在扩散。”
他的担忧很快得到了印证。
在“悖论之钥”成功创造后的数周内,太阳系及星火同盟主星域周边,开始出现一些极其诡异、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的“局部现实异常”。这些异常并非“规则病变”那种导致结构崩坏的恐怖景象,而更像是一种……现实结构的“松动”或“褶皱”。
在地球上,某个城市的居民连续数日报告,看到天空中出现“重影”,仿佛有另一个透明的城市叠加在现实之上;在星火同盟某个成员文明的母星,一种已知的化学元素突然短暂地失去了其特定化学性质,数小时后又恢复正常;更常见的是,一些区域的时空连续性出现微小的“跳帧”现象,比如物体短暂消失又出现,或者事件发生的顺序出现难以察觉的错乱。
这些现象被联合观测团队命名为 “现实皱纹” 。
初步研究认为,这正是“悖论之钥”存在的副作用。它强行在宇宙平滑的规则织物上打上了一个“结”,这个结虽然卡住了“清道夫”,但也使得周围的规则场产生了细微的应力集中和畸变,导致了局部现实稳定度的下降。
“就像一件紧绷的毛衣,被强行塞进一个硬物,周围的毛线自然会变形、起皱。”一位地球物理学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这些“现实皱纹”目前看来危害不大,甚至有些奇幻色彩,但其潜在风险未知。它们是否会随着时间自我平复?还是会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更大范围、更危险的空间结构失效?甚至……会不会引来除了“虚空清道夫”之外,其他基于不同底层逻辑的、未知的“维护程序”?
“我们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却可能打开了一个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潘多拉魔盒。”苏晴雪在最高联席会议上,冷静地指出了现状。
星火同盟内部也出现了新的声音。一部分较为保守的文明代表开始质疑,为了对抗“清道夫”而创造出“悖论之钥”这种可能动摇现实根基的东西,是否代价过于巨大?是否存在着比被“简化”更加可怕的终结方式?
面对质疑和未知,林昊的态度依旧坚定。
“我们没有选择。”他对所有持怀疑态度的人说道,“在绝对的毁灭和充满变数的生存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现实皱纹’是风险,但也可能是机遇。它意味着规则不再那么‘绝对’,这或许正是我们这样的‘复杂性’存在,能够真正扎根并成长的土壤。”
他提议,成立专门的“现实稳定性观测与应对小组”,不仅要监测“皱纹”的发展,更要主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局部的规则“松动”。也许,在这些“褶皱”里,隐藏着超越现有科技树的全新物理规律,或者通往其他维度的缝隙?
就在两大文明一边加速方舟建设,一边谨慎研究“现实皱纹”时,一个来自遥远星域、经由星火同盟加密网络转发的、断断续续的求救信号,被“盘古”系统捕捉并破译。
信号源,指向一个之前未被重点关注的、处于星火同盟观测边缘的弱小文明。信号内容简短而绝望:
“……‘织梦者’……吞噬现实……它们从皱纹中来……救……”
“织梦者”?从“皱纹”中来?
一个新的、似乎与“现实皱纹”相关的威胁,悄然浮出了水面。
刚刚获得的喘息之机,似乎又要被新的迷雾所笼罩。方舟的启航,注定无法在风平浪静中进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