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六丁日生时壬寅,身去从官化木神。
水木月通成局象,尊荣安富贵无伦。
译文:
六丁日出生在壬寅时,日主丁火会随从官星,与壬水合化为木气。
如果出生在属水或属木的月份,形成水木成局的格局,就会尊贵荣耀、平安富贵到极点。
注解:
“六丁日”指丁丑、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六个日柱。
“身去从官”指丁火日主衰弱,随从当令的官星(壬水)。
“丁壬化木”为天干五合之一,丁火与壬水相合化为木气,寅时木旺,助其化气。
“水木月”指月支为亥、子(水)或寅、卯(木),此时水木成局,化气成功,主富贵。
原文:
丁日壬寅时,身去从官,丁壬化木,寅上健旺。
若水局之月,大贵,通木月亦贵。
如丁未月,行东方运,好。
译文:
丁日出生在壬寅时,日主丁火随从官星,丁火与壬水合化为木气,寅时木气旺盛。
如果出生在属水的月份(形成水局),会非常尊贵;出生在属木的月份,也会尊贵。
比如出生在丁未月,行东方木运,运势良好。
注解:
“寅上健旺”指寅时为木的旺地,助丁壬化木成局。
“水局之月”指月支为申子辰(合水局)或亥、子(水旺),水可生木,助化气。
“木月”指月支为寅、卯、亥(木旺或木相),直接助木气。
“东方运”指寅、卯、辰运,木气旺盛,助化气格局,故吉。
原文:
丁丑日壬寅时,化贵。
生冬月官旺,贵。
春印绶,安稳,夏吉,秋平,行东运,好。
庚子、戊子,进士。乙酉、壬午,学士。丙午、庚寅,郑汝璧,淮抚。乙亥、丙戌,万恭,侍郎。乙卯、辛巳,富。
译文:
丁丑日壬寅时出生,属于化气成贵的格局。
出生在冬季,官星(壬水)旺盛,会尊贵。
出生在春季,印绶(木)主事,生活安稳;夏季吉利;秋季平平;行东方木运,运势良好。
(举例:)庚子年、戊子月出生的,能中进士。乙酉年、壬午月出生的,能成为学士。丙午年、庚寅月出生的郑汝璧,官至淮抚。乙亥年、丙戌月出生的万恭,官至侍郎。乙卯年、辛巳月出生的,会富裕。
注解:
“丁丑日”为六丁日之一,丑为湿土,可蓄水生木,助丁壬化木。
“冬月官旺”指冬季水旺,壬水官星得令,化气更纯,故贵。
“印绶”指木,木为丁火之印,春季木旺,印绶生身,故安稳。
“东方运”助木气,强化化气格局,故吉。
举例部分为历史人物或命例,说明该格局的实际应验。
原文:
丁卯日壬寅时,贵,化吉。
寅卯年月行金水运,大贵。
亥子月行西运,贵。
壬寅、庚戌,王德明,都宪。癸丑、乙卯,宪副。庚申、壬午,宪副。丙辰、辛丑,方正,梁魁。戊辰、庚申,主事。癸丑、戊午,同知。壬申、壬子,进士。丙寅、庚寅,皇亲。
译文:
丁卯日壬寅时出生,尊贵,化气吉祥。
出生在寅、卯年或寅、卯月,行金、水运,会非常尊贵。
出生在亥、子月,行西方金运,会尊贵。
(举例:)壬寅年、庚戌月出生的王德明,官至都宪。
癸丑年、乙卯月出生的,官至宪副。
庚申年、壬午月出生的,官至宪副。
丙辰年、辛丑月出生的,品行端正,为科举榜首。
戊辰年、庚申月出生的,官为主事。
癸丑年、戊午月出生的,官至同知。
壬申年、壬子月出生的,能中进士。
丙寅年、庚寅月出生的,是皇亲。
注解:
“丁卯日”中,卯为木之旺地,助丁壬化木,故化吉。
“寅卯年月”木气极旺,行金水运(金生水、水生木),流通有情,故大贵。
“亥子月”水旺,行西方金运(金生水),助官星生印,故贵。
“都宪”“宪副”等为古代官职,举例印证格局贵显。
原文:
丁巳日壬寅时,丁死于寅,巳无生意,又被寅刑,有始无终,若行金水运,荣贵。
寅午年月身旺,申子辰,官旺,亥卯未印旺,俱可言贵。
壬子、壬寅,李仁杰,编修。丙午、戊戌,进士。丙戌、辛丑,进士。己未、丙寅,主事。甲申、辛未,举人。丁酉、丙午,太守。辛亥、辛卯,郎中。壬辰、壬寅,元戎。癸巳、己未,同。甲申、丁卯,傅朝佑,长科。癸丑、乙丑,李封君,子春芳,状元,阁老。庚辰、庚辰,进士,即卒。甲午、癸酉,御史。
译文:
丁巳日壬寅时出生,丁火在寅时处于死地,巳火(丁火帝旺)因寅巳相刑而失去生机,事情易有始无终。
如果行金、水运,会荣耀尊贵。
出生在寅、午年或寅、午月,日主丁火身旺;出生在申子辰年或申子辰月,官星(壬水)旺盛;出生在亥卯未年或亥卯未月,印绶(木)旺盛,这些情况都可以说会尊贵。
(举例:)壬子年、壬寅月出生的李仁杰,官至编修。
丙午年、戊戌月出生的,能中进士。
丙戌年、辛丑月出生的,能中进士。
己未年、丙寅月出生的,官为主事。
甲申年、辛未月出生的,能中举人。
丁酉年、丙午月出生的,官至太守。
辛亥年、辛卯月出生的,官至郎中。
壬辰年、壬寅月出生的,官至元戎。
癸巳年、己未月出生的,情况相同。
甲申年、丁卯月出生的傅朝佑,为长科。
癸丑年、乙丑月出生的李封君,其子李春芳为状元、阁老。
庚辰年、庚辰月出生的,中进士后不久去世。
甲午年、癸酉月出生的,官至御史。
注解:
“丁死于寅”指丁火在寅时处于十二长生中的“死”位,气弱。
“寅巳刑”为地支相刑,巳火被寅木刑伤,故“无生意”。
“金水运”中金生水、水生木,助化气通关,故荣贵。
“寅午年月身旺”指寅午半合火局,助丁火身强;“申子辰官旺”指申子辰合水局,官星得势;“亥卯未印旺”指亥卯未合木局,印绶生身,三者均能助格局成贵。
原文:
丁未日壬寅时,恶死。
春生印吉,夏,木火运发福。
秋富,冬贵。
酉戌年月,官至三品。
亥卯寅戌,文贵。
纯卯行金水运,金紫。
《神白经》云:“化木主贵。”
译文:
丁未日壬寅时出生,(传统认为)会死于非命。
出生在春季,印绶(木)主事,吉利。
出生在夏季,行木、火运,会发福。
出生在秋季,会富裕;出生在冬季,会尊贵。
出生在酉、戌年或酉、戌月,官至三品。
出生在亥、卯、寅、戌年或亥、卯、寅、戌月,会因文才显贵。
地支全为卯木,行金、水运,会官至金紫高位。
《神白经》说:“化木格局主尊贵。”
注解:
“恶死”为传统断语,指非自然死亡,现代命理认为需结合全局判断,不可拘泥。
“春生印吉”指春季木旺,印绶生身,故吉。
“木火运”助木火通明,故发福。
“酉戌年月”酉为金、戌为土,金生水、土制水,平衡五行,故官至三品。
“文贵”指因文才、学识显贵。
“金紫”指金印紫绶,代指高官。
《神白经》为古代命理典籍,强调化木格局的贵显。
原文:
己卯、壬申,彭泽,都宪。丙午、庚子,元戎。癸巳、己未,元戎。丙午、戊戌,进士。癸卯、甲寅,进士。壬寅、壬子,金宪。己卯、甲戌,金宪。乙亥、戊子,丞相。戊辰、癸亥,何状元。乙卯、庚辰,进士。
译文:
(丁未日壬寅时举例:)己卯年、壬申月出生的彭泽,官至都宪。
丙午年、庚子月出生的,官至元戎。
癸巳年、己未月出生的,官至元戎。
丙午年、戊戌月出生的,能中进士。
癸卯年、甲寅月出生的,能中进士。
壬寅年、壬子月出生的,官至金宪。
己卯年、甲戌月出生的,官至金宪。
乙亥年、戊子月出生的,官至丞相。
戊辰年、癸亥月出生的何姓人士,为状元。
乙卯年、庚辰月出生的,能中进士。
注解:
此为丁未日壬寅时的命例,进一步印证不同年月组合下的运势与官职。
“都宪”“元戎”“金宪”等为古代不同品级的官职,体现格局贵显程度的差异。
原文:
丁酉日壬寅时,亥未寅卯申子年月,聪明富贵,风宪极品。
巳午,宰相。
辰月,行金水运,戌月,东方运,俱贵。
《神白经》云:“木化主贵。”
译文:
丁酉日壬寅时出生,出生在亥、未、寅、卯、申、子年或亥、未、寅、卯、申、子月,聪明富贵,官至风宪极品。
出生在巳、午年或巳、午月,能官至宰相。
出生在辰月,行金、水运;出生在戌月,行东方木运,都能尊贵。
《神白经》说:“化木格局主尊贵。”
注解:
“丁酉日”中,酉为金,但亥、未等年月可合木局或水局,助化气,故聪明富贵。
“风宪极品”指御史台、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的最高官职,如都御史。
“巳午”为火,助丁火身强,与木气配合,可至宰相。
“辰月”土旺,行金水运可泄土生水;“戌月”土旺,行东方木运可制土助木,均利化气成贵。
原文:
壬申、辛亥,胡宗宪,尚书。乙巳、甲申,陈则清,都宪。戊申、癸亥,林二山,都宪。乙巳、丁亥,宪副。甲辰、庚午,进士。辛未、己亥,元戎。丙子、庚寅,进士。癸丑、甲寅,举人。己卯、丙子,圣公。庚戌、庚辰,赵南星,太宰。辛未、丙申,谭昌言,学宪。丁巳、己酉,甲部。
译文:
(丁酉日壬寅时举例:)壬申年、辛亥月出生的胡宗宪,官至尚书。
乙巳年、甲申月出生的陈则清,官至都宪。
戊申年、癸亥月出生的林二山,官至都宪。
乙巳年、丁亥月出生的,官至宪副。
甲辰年、庚午月出生的,能中进士。
辛未年、己亥月出生的,官至元戎。
丙子年、庚寅月出生的,能中进士。
癸丑年、甲寅月出生的,能中举人。
己卯年、丙子月出生的,为圣公。
庚戌年、庚辰月出生的赵南星,官至太宰。
辛未年、丙申月出生的谭昌言,官至学宪。
丁巳年、己酉月出生的,官至甲部。
注解:
此为丁酉日壬寅时的命例,“尚书”“太宰”等为朝廷高官,印证该格局在特定年月组合下的贵显。
“圣公”指有德行或受尊崇的人物,“学宪”为掌管一省教育的官员。
原文:
丁亥日壬寅时,日贵格,配合壬寅,官印俱全,文章显达。
子月大贵,化气凶。
《神白经》云:“化木主贵。”
译文:
丁亥日壬寅时出生,属于日贵格,与壬寅时配合,官星(壬水)和印绶(木)都齐全,文章才华显着,声名远扬。
出生在子月,非常尊贵;化气不成则凶险。
《神白经》说:“化木格局主尊贵。”
注解:
“日贵格”指丁亥日为贵人日,主尊贵。
“官印俱全”指壬水为正官、寅木为正印,官生印、印生身,格局清纯,故文章显达。
“子月”水旺,助官星,故大贵。
“化气凶”指若丁壬合而不化,木气受损,格局破,则主凶。
原文:
丙子、庚寅,侍郎。己卯、丁丑,祖大寿,元戎,忠臣。己巳、癸酉,太守。癸酉、壬戌,举人。
译文:
(丁亥日壬寅时举例:)丙子年、庚寅月出生的,官至侍郎。
己卯年、丁丑月出生的祖大寿,官至元戎,是忠臣。
己巳年、癸酉月出生的,官至太守。
癸酉年、壬戌月出生的,能中举人。
注解:
此为丁亥日壬寅时的命例,“祖大寿”为历史人物,以忠臣着称,体现命局与品行、官职的关联。
原文:
点铁成金局,时逢大吉昌。
庶人多发福,君子利名彰。
译文:
(此为化气成格的颂语:)如同点铁成金的格局,遇上这样的时辰非常吉祥昌盛。
普通人会多获福运,有德行的人会名利彰显。
注解:
“点铁成金”比喻化气格局能使原本平凡的命局转为贵显。
“庶人”指平民百姓,“君子”指有学识或德行的人,说明该格局对不同身份者均有利。
原文:
丁壬合化入金乡,狗禄蝇名空自忙。
节概衰残无足取,眼前骨肉亦参商。
译文:
丁壬合化木气却遇上金旺的方位(或大运流年),会像追求微薄俸禄和虚名一样徒劳忙碌。
气节操守衰败残缺,不值得称道,眼前的亲人也会像参星和商星一样分离不和。
注解:
“金乡”指金旺的西方,或申、酉运,金克木,破化气格局,故运势不佳。
“参商”指参星与商星,此出彼没,比喻亲人分离或不和。
此句描述化气被破后的不利后果。
原文:
丁日壬寅时合,化局木旺之乡。
月支申酉不相逢,得志高人荐用。
父母雁行少力,外人喜笑春风。
运逢水木没金踪,贵显荣达之命。
译文:
丁日壬寅时相合,化气成局在木旺的方位。
月支没有遇上申、酉(金),会得到有德行的人推荐任用,实现志向。
父母和兄弟无力相助,外人却会像春风般喜悦亲近。
大运遇上水、木,金气消失不见,是尊贵显达的命局。
注解:
“木旺之乡”指寅、卯、亥等木旺之地,助化气成局。
“月支申酉不相逢”指无金破局,格局清纯,故得人荐用。
“雁行”比喻兄弟,“少力”指兄弟助力少。
“运逢水木没金踪”指水木运助化气,克制金气,故贵显。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三命通会》中“”主要围绕丁火日主在寅时的命理格局展开,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总体格局:丁壬化木与五行平衡
1. 丁壬合化木的核心逻辑
丁火日主与壬水时干合化为木(丁壬化木),寅时木旺,若月支为水局(如申子辰)或木局(如亥卯未),则形成“身去从官”的贵格,主尊荣富贵 。
例如,丁未月行东方木运更佳,因木能生火、火助木势,形成良性循环。
2. 月支的关键作用
月支需通水木之气,否则难以成化。
若月支为火土(如巳午未),则木气被泄,需依赖大运补足;若月支为金(如申酉),金克木破局,需谨慎行事 。
二、六丁日的具体分析
1. 丁丑日
冬月(亥子月):官星(壬水)旺相,主贵。
春月(寅卯月):印绶(木)生身,安稳平顺。
夏月(巳午月):火旺助身,吉。
秋月(申酉月):金旺耗木,运势平平,需行东方木运化解 。
2. 丁卯日
寅卯年月:木气极旺,行金水运(金生水、水生木)可大贵。
亥子月:水旺生木,行西方金运(金生水)亦贵。
注意:木多易成“曲直格”,需金制衡以防木火过燥 。
3. 丁巳日
不利因素:丁火死于寅,巳火被寅木刑克,易有始无终。
化解之道:行金水运(金生水、水克火)可荣贵;若寅午年月(火旺助身)、申子辰年月(官星旺)、亥卯未年月(印星旺),亦可言贵 。
4. 丁未日
传统断语:“恶死”,但现代注释认为需结合实际。
实际运势:春月印吉,夏月木火运发福,秋月富,冬月贵。
若酉戌年月(金土相生),可官至三品;亥卯寅戌年月(木火通明),主文贵 。
5. 丁酉日
贵格组合:亥、未、寅、卯、申、子等年月,多吉神汇聚,主聪明富贵,可至风宪极品(如御史、法官)。
大运配合:辰月行金水运、戌月行东方运,均显贵气 。
6. 丁亥日
日贵格:官(壬水)印(寅木)俱全,文章显达,子月(水旺)大贵。
化气风险:若丁壬合化木遇金乡(申酉月),则格局破败,需防骨肉参商、节概衰残 。
三、调候与用神要点
1. 调候关键
丁火为灯烛之火,需甲木(印星)引丁、庚金(财星)劈甲、壬水(官星)解炎。
寅时木旺,若月支通水木,可成木火通明之象,忌金多破局。
2. 用神选择
木旺成格:以印星为用,需水(官杀)生木。
木弱需扶:以比劫(丙丁火)助身,或行木运。
忌神:金(财星)过旺耗木,土(食伤)重晦火。
四、大运与流年影响
1. 大运方向
东方木运:助木火,利丁丑、丁未等日。
西方金运:生水制火,利丁卯、丁亥等日。
北方水运:生木助官,利丁巳、丁酉等日 。
2. 流年注意
丁巳日遇壬寅流年:水火相克,需防竞争与健康问题,宜谨慎应对变动。
丁壬合化木逢金流年:金破木局,需防事业挫折或人际关系紧张。
五、现代注释与争议
1. 传统断语的修正
原文中“恶死”等极端断语(如丁未日)被现代命理师认为过于绝对,需结合八字全局及大运综合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2. 化气格的条件
丁壬化木需满足:月支为木气当令(寅卯亥月)、地支成木局(亥卯未或寅卯辰)、天干无金破局。
若合而不化,则易成“淫匿之合”,需防情感泛滥或言行不一。
总结
“”以丁壬化木为核心,强调月支与大运对格局的影响,六丁日各有吉凶侧重,需结合五行生克、神煞配置及调候用神综合判断。
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木火通明则贵,金土过旺则滞,水运通关则吉。
现代应用中需灵活变通,避免拘泥于古法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