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最后一天。
学校已经全面停课,留给学生们自主复习和调整状态。教室里的氛围反而比前几天更松弛了些,像是长途奔跑后最后的缓冲。大部分同学选择在家复习,教室里只剩下寥寥几人,享受着这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按照学号,今天轮到米小圈和李黎这组值日。其实所谓的值日,在考前已经简化到了极致——只需要简单清扫一下地面,擦擦黑板,确保教室基本整洁即可。
米小圈拿着扫帚,有些心不在焉。他的思绪早已飞到了明天的考场上,飞到了那些决定命运的试题上。他机械地划拉着扫帚,将明显可见的纸屑扫到一起,对于那些藏在桌椅腿角落、暖气片下的顽固灰尘,则选择了视而不见。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公式和古诗,实在分不出精力跟这些灰尘较劲。
“扫完了?”李黎清冷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她负责擦拭黑板和讲台,已经将自己的部分完成得一丝不苟,黑板光可鉴人,讲台一尘不染。
“啊?差……差不多了吧。”米小圈回过神,看着自己扫出来的那一小堆垃圾,有点心虚地摸了摸鼻子。
李黎没说话,走到他刚才打扫过的区域,目光像最精密的探测仪,缓缓扫过地面。她停在米小圈的座位旁边,弯腰,用指尖在椅子腿和墙壁之间的缝隙里轻轻一抹,然后直起身,将沾了灰尘的指尖伸到米小圈眼前。
那眼神,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米小圈的脸“唰”一下就红了。那点小心思在如此“铁证”面前,无所遁形。
“这里,”李黎指向那个死角,又指向暖气片下方,“还有那里,都没扫干净。”她的语气没有责备,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却比任何批评都让米小圈感到无地自容。
若是平时,他或许会嬉皮笑脸地搪塞过去,但在此刻,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他忽然觉得,这种敷衍的态度,不仅是对值日任务的不负责,更像是对他们这段共同努力时光的一种亵渎。连最后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又如何能坦然面对那场重要的考试?
“我……我马上重新扫!”米小圈立刻说道,脸上火辣辣的,抓起扫帚就准备补救。
“等一下。”李黎却叫住了他。她走到教室后面的卫生角,拿来了一个小簸箕和一块半湿的抹布。“缝隙用这个,”她把抹布递给他,“扫完之后,用湿布把这些边角都擦一遍,灰尘就不会再飞起来。”
她的安排条理清晰,像是早就预料到他会偷懒,并且准备好了解决方案。
米小圈接过抹布,那微凉湿润的触感让他彻底清醒了过来。他不再胡思乱想,埋下头,开始认真地、一寸一寸地清理那些被他忽略的角落。他蹲下身,用扫帚尖仔细地将暖气片下的陈年积灰掏出来,再用湿抹布小心翼翼地擦拭椅子腿后的缝隙。
李黎也没有离开,她拿起另一块抹布,开始擦拭窗台和门框这些不属于值日范围,但容易积灰的地方。她没有再说话,只是安静地做着,动作细致而专注。
阳光透过刚刚擦拭过的窗户,变得更加明亮透彻,将教室里漂浮的细小尘埃照得无所遁形,也在他们忙碌的身影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一时间,教室里只剩下扫帚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和抹布擦拭时细微的水声。这种共同劳作的感觉,奇异地驱散了考前的最后一丝浮躁。米小圈的心,在这样具体而微的劳动中,渐渐沉静下来。当他终于将最后一个死角清理干净,直起腰看着光洁如新的地面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不仅仅是一个干净的教室,这是他对自己心绪的一次整理,是拔除浮躁、回归沉静的过程。
李黎也完成了她的擦拭,她去水池边洗干净抹布,晾好,然后走回来,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室,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最后落在米小圈身上,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好了。”她轻声说。
两人一起锁好教室门,走在空旷的走廊里。米小圈感觉自己的脚步格外轻盈,大脑也一片清明。
“谢谢你,李黎。”他由衷地说道。谢谢她的较真,谢谢她的“不放过”,让他在最后时刻,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心态调整。
李黎侧头看了他一眼,夕阳的金光映在她的瞳孔里。
“明天,”她说,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就像打扫卫生一样,看清楚题目,别漏掉任何细节。”
米小圈重重地点头:“嗯!”
那个被揪着补扫干净的角落,和那句关于“细节”的叮嘱,成了中考前夜,米小圈收到的最宝贵的一份“礼物”。它让他明白,真正的准备,不仅在知识的海洋里,也在对待每一件小事的认真态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