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心中萌生的对新“刻度”的探究之念,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漾开的涟漪虽无形,却似乎牵动了冥冥中某些玄妙的因果。就在他凝神静思,尝试以那模糊的“刻度感”为引,向内深挖自身宇宙潜力,向外感应彼岸同道之时,异变陡生。
并非敌袭的警兆,也非天材地宝出世的异象,而是一种极其微妙、却无法忽视的“存在感”的接近。
原本,林风的道场所在区域,经过他与“收割者”一战以及后续的调理,已趋于稳定,彼岸混沌气流温顺环绕,如同帝王座下的祥云。但此刻,这片祥云般的混沌,却像是被投入了一颗不同温度、不同质地的水滴,开始泛起一种奇异的“涟漪”。
这涟漪并非能量冲击,而是更深层次的、法则层面的轻微扰荡。就像两种不同色调、不同粘度的液体在缓慢接触、试探、交融。来者并未刻意掩饰,反而带着一种平和且守礼的意味,如同远方的客人,在叩响主人家门扉之前,先轻轻咳嗽一声,以示存在。
林风瞬间从内省中惊醒,道主意志如同无形的雷达,瞬间锁定了涟漪的源头。他的目光穿透道场壁垒,望向那片正泛起微妙法则波纹的彼岸虚空。
只见在那光怪陆离、色彩无法以言语形容的混沌背景中,一点朦胧的光华由远及近,缓缓清晰。那并非彗星般的拖尾流光,也不是“收割者”那种冰冷狰狞的舰体,而是一团……仿佛有生命、有呼吸的气韵。
这团气韵,初看时,其核心是一抹厚重、沉稳、仿佛承载了无尽岁月与文明的玄黄之色。这玄黄并非死物,它在缓缓流转,内部似乎有山河演变、社稷更替的虚影沉浮,散发出一种“根基稳固”、“秩序井然”、“厚德载物”的磅礴道韵。
然而,在这玄黄气韵的外围,却又萦绕着一层灵动缥缈、变幻莫测的清气。这清气时而成龙虎之形,时而又化作仙鹤祥云,时而又散作点点星辉,透着一种“超然物外”、“逍遥无拘”、“神机妙算”的意蕴。
玄黄为基,清气为表。两种看似迥异,却又完美融合的气质,共同构成了这位不速之客给林风的第一印象。
“好奇特的存在形式……”林风心中暗忖。与他自身混沌大道那种包容万象、演化生灭的特性不同,来者的道韵更显“结构化”和“层次感”,仿佛将无穷的奥秘都纳入了某种精妙的体系之中,秩序井然,却又不是死板的秩序,而是充满了灵动变化的活秩序。
最关键的是,从这团气韵散发出的本质波动来看,其生命层级和力量核心,与林风自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是一种超越了单一宇宙束缚、自成源头、内蕴无穷的“道主”特征!
果然,这无垠彼岸,并非只有他一位探索者达到了此等境界。
那团玄清气韵在距离林风道场约莫百万里(一种空间距离的直观感受,在彼岸并无固定尺度)的虚空中停了下来,不再前进,以示尊重。随即,一道平和温润、仿佛能安抚一切躁动的意念波动,跨越虚空,清晰地传递到林风的心神之中:
“无意惊扰道友清修。吾乃‘玄黄’,游历彼岸,感知此地有道韵新生,圆融自在,更有破而后立之象,心向往之,特来拜访。冒昧之处,还望海涵。”
话语简洁,意蕴却深长。不仅表明了身份(玄黄,似是道号),点明了来意(感知到林风的存在和此地的特殊而来拜访),更一语道破了林风此地刚经历大战又恢复新生的情况(破而后立),显示出其高深的感知力与见识。
林风心念电转。对方礼数周全,气息中正平和,暂无恶意。而且,他正苦于对“道主”之后的道路迷茫,眼前这位自称“玄黄”的同道,无疑是获取信息、验证自身感悟的绝佳机会。
他自然不会怯场,亦散发出一道恢弘包容的混沌意念作为回应:“玄黄道友客气了。在下林风,于此地初辟道场,见识浅薄。道友远来是客,若不嫌弃,还请入内一叙。”
话音落下,林风心念微动,道场外围那原本无形无质的防御禁制悄然打开一道门户,混沌气流向两旁翻卷,形成一条通往道场核心的、由星光与道纹铺就的临时路径。这既是邀请,也暗含了展示自身对道场绝对掌控力的意味。
“善。”玄黄道主的意念传来一丝赞赏之意。
随即,那团玄清气韵开始变化,缓缓收缩、凝聚,最终化作一道模糊的人形光影。这人影并非实体,而是由最精纯的玄黄本源与清灵道则构成,面目不清,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气度。他一步踏出,便已越过那星光路径,出现在林风道场核心宫殿的大门之外。
林风与苏晚晴(若设定存在)已在此等候。林风依旧是平常模样,气息内敛,但周身自然流转的混沌道韵,却让周遭的虚空都显得愈发深邃。苏晚晴站在他身侧,宁静淡然,与林风的大道隐隐共鸣。
玄黄道主所化的人形光影微微颔首,目光(意念的聚焦)扫过林风,又掠过苏晚晴,以及这片道场天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叹:“混沌之道,果然名不虚传。道友初成道主,便能将自身宇宙与彼岸环境契合至此等程度,更是于道场中滋养出如此生机勃勃的文明群落,实在令人钦佩。”
他一眼就看出了林风大道根基(混沌),点明了林风“初成道主”却成就非凡,甚至感知到了林风体内宇宙(并未直接窥视,而是通过道场气息推断)以及道场中亲友、文明的存在。这份眼力,再次让林风心中凛然。
“道友过誉了,不过是机缘巧合,蹒跚学步罢了。”林风谦和一笑,伸手虚引,“请入内奉茶。”
所谓的“茶”,自然是彼岸珍奇、道韵凝结之物所化,饮之可助悟道,更是论道交流的媒介。
三人步入殿内,分宾主落座。自有道韵凝结的童子奉上宛若星河漩涡、散发着沁人道香的“茶汤”。
一番简单的寒暄与相互感知后,论道便自然而然地开始。到了他们这个层次,无需过多世俗客套,大道交流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玄黄道主并未直接询问林风的根脚,而是先从宏观谈起:“彼岸无涯,浩瀚不知其几亿万里。寻常超脱者,乃至一些强大的源海生灵,终其一生,也难以窥其万一。能于此间相遇,便是缘分。”
林风点头表示赞同:“确是如此。我自成道以来,所见不过是沧海一粟。不知玄黄道友游历彼岸,可见过如我辈一般的同道多否?”
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玄黄道主那光影构成的“面容”上似乎露出一丝笑意:“彼岸虽大,道主却非路边野草。每一位道主的诞生,都是无尽机缘与自身卓绝努力的结晶。据吾所知,活跃于‘无涯海’网络之中的同道,数目不过双手之数。当然,或许还有更多如道友般,初成道主,尚未接入网络,或是喜好独居一隅、不喜交流的存在。”
“无涯海网络?”林风捕捉到这个关键词语。
“正是。”玄黄道主解释道,“那是诸多先贤道主,为了方便交流信息、探讨大道、乃至应对某些彼岸层面的共同事务,而联手构建的一个意念信息网络。以自身宇宙本源为节点,意念可瞬息间跨越无尽虚空,与其他节点相连。可谓是我辈道主在无涯彼岸中的‘灯塔’与‘集市’。”
林风心中震动。果然存在一个道主的交流圈子!这“无涯海”网络,无疑能极大拓宽他的视野,解决他目前信息闭塞的困境。
玄黄道主继续道:“观道友道韵,圆融中正,根基之深厚,实属罕见。尤其难得的是,道友的混沌大道,似乎已触及‘一转’之境的边缘,假以时日,稳固境界,未来在无涯海中,必有一席之地。”
“一转?”林风再次听到了一个关乎“刻度”的具体词汇,心中一动,顺势问道,“还请道友解惑,这道主之境,莫非也有高下层级之分?”
玄黄道主似乎早料到林风会有此问,从容道:“道无止境,我辈道主,虽已自成宇宙源头,但宇宙亦有大小、强弱、完善与否之分。为便于区分交流,先贤们便粗略以‘转’来划分道主境界。初成道主,宇宙初定,是为‘初转’或‘一转’。”
“随着对大道领悟加深,宇宙不断演化、扩张、优化,法则愈发完善,本源愈发雄厚,便可逐步提升至二转、三转……直至传说中的九转之境。每一转的提升,都意味着对自身宇宙掌控力的质变,以及对彼岸本源法则更深的理解和运用。”
他顿了顿,光影中目光似乎更亮了些,看着林风:“而道友你,初成道主,宇宙却已显露出近乎‘二转’的稳固与潜力,尤其是那混沌包容、演化万物的特性,更是潜力无穷。此等资质,在吾所见过的道主中,亦属凤毛麟角。”
林风恍然。原来那模糊的“刻度感”,对应的就是这“转”的境界划分。自己目前处于初转,但根基雄厚,被玄黄道主评价为接近二转。而宇宙陷入的“完美停滞”,或许就是初转到二转之间需要突破的瓶颈?
“原来如此,多谢道友指点迷津。”林风真诚道谢,旋即又生出新的疑问,“却不知,这‘转’之境界的提升,除了自身宇宙的演化,可还有其它途径?譬如道友提到的‘无涯海’,以及……彼岸中可能存在的机缘?”
玄黄道主的光影微微摇曳,似乎在组织语言。他知道,真正的论道,此刻才正式开始。而这位新晋的混沌道主林风,无疑为他带来了一丝新的气象与可能。
“此事,说来话长……”玄黄道主的声音,带着一丝引人入胜的悠远。
殿内,道茶飘香,两位道主的意念,开始在这彼岸孤岛般的道场中,进行着第一次深入的碰撞与交流。彼岸的广阔画卷,正随着这位他界来客的到访,向林风缓缓展开新的一角。
(第1102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