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医疗AI联盟搭上线,算是给“安康医疗”那个项目照进了一缕阳光,至少合规和数据来源这块,看到了解决的希望。但咱心里清楚,最硬的骨头,还得靠老张他们技术团队自己去啃。尤其是那个“算法可解释性”,听着就玄乎,要把黑箱一样的深度学习模型,变成能跟医生讲明白道理的“白盒子”,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老张带着他的“尖刀班”,连着加了快一个月的班,人都熬瘦了一圈,眼里的红血丝比代码行数还密。我时不时去技术部转悠,就看到他们要么围在白板前吵得面红耳赤,要么对着满屏的曲线图和数据发呆,空气里都飘着一股咖啡因和焦虑混合的味道。
这天下午,我正跟小刘核对下个季度的预算,老张咣当一声推门进来,头发跟鸡窝似的,一屁股瘫在我对面的椅子上,有气无力地说:“老陆,不行了,卡住了。”
我心里一沉:“哪个地方卡住了?”
“就是那个鬼的可解释性!”老张烦躁地抓着头皮,“试了好几种方法,要么解释出来的东西驴唇不对马嘴,医生根本看不懂;要么一加上解释层,模型的准确率就哗哗往下掉,比原来还差!这他妈的简直是悖论!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小刘给他倒了杯水,担心地问:“张总,一点进展都没有吗?”
“进展?”老张苦笑一声,“进展就是证明了这条路有多难走!现有的开源工具根本不好使,得咱们自己从头造轮子!可这轮子咋造,心里没谱啊!”
我看他这状态,知道是真遇到坎儿了。技术上的事,急也急不来,逼得太紧反而容易出问题。
“别着急,老张。”我尽量让语气轻松点,“攻坚克难嘛,哪有一帆风顺的。要不,给大家放半天假,出去透透气,换换脑子?老是闷在办公室里,容易钻牛角尖。”
“放假?”老张一瞪眼,“现在哪有心思放假!安康那边催得跟什么似的,三个月眼看过去一个月了,咱这连个像样的demo都拿不出来!我这心里跟火烧似的!”
正说着,我手机响了,一看是“安康医疗”的李总监。我赶紧对老张和小刘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接通电话。
“李总监,您好!”
“陆总,没打扰您吧?”李总监语气还算客气,“就是想问问,咱们那个可解释性算法的进展怎么样了?我们这边临床的专家催得紧,想尽快看到初步效果。”
我心里叫苦,嘴上还得撑着:“李总放心,团队正在全力攻关,已经有了一些思路。不过这个技术难度确实大,需要点时间打磨。我们会尽快拿出一个可演示的版本给您过目。”
“理解理解,技术攻坚不容易。”李总监话锋一转,“不过陆总,时间不等人啊。听说我们的竞争对手,最近也在接触类似的AI公司,进展好像挺快。咱们得抓紧啊!”
又拿竞争对手施压!我嘴上应付着“一定抓紧”,心里直骂娘。挂了电话,看着老张那张苦瓜脸,压力更大了。
“听见了吧?人家等着呢,竞争对手还撵着屁股追。”我叹了口气,“老张,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老张闷着头,半天没说话,突然抬起头:“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说!啥想法都行!”我赶紧说。
“我琢磨着,是不是咱们思路错了?”老张眼神有点飘忽,“老想着用一套通用的方法去解释所有决策,可能本来就不现实。医疗诊断这么复杂,不同病种、不同影像特征,解释的侧重点可能根本不一样。咱们能不能换个路子,不做‘全局解释’,做‘局部重点解释’?比如,只针对模型判断为‘高风险’的区域,生成解释,告诉医生主要是基于哪几个关键特征做出的判断?这样可能更聚焦,也更容易实现。”
局部重点解释?我琢磨了一下,好像有点道理。就像医生看病,也不会把病人从头到脚分析一遍,而是抓住关键症状重点突破。
“这思路可以啊!”小刘也表示赞同,“这样解释起来更有针对性,医生也更容易理解和验证。”
老张见我们肯定,来了点精神:“但这需要重新设计模型结构,还得有大量的标注数据来训练解释模块。工作量不小,而且……还是有风险。”
“干!”我一拍桌子,“总比原地踏步强!就按这个思路试!需要什么资源,要人给人,要钱……呃,在预算范围内尽量给!抓紧时间搞!”
“行!那我这就带人调整方向!”老张像是被打了一针强心剂,风风火火地又冲回了技术部。
新的思路确定了,但我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的日子,技术部更是进入了“地狱模式”。老张带着人没日没夜地调试模型、清洗数据、训练新模块。办公室里彻夜灯火通明,外卖盒子堆成了山。我时不时过去看看,都能感受到那种高压下的紧张气氛。进度时好时坏,有时候一天都调不通一个参数,有时候半夜突然有个小突破,老张能兴奋地给我打电话嚷嚷半天。
我这心里也跟着七上八下的,一边要应付“安康”那边时不时的“关切”,一边还要安抚公司里其他项目组因为资源被倾斜而产生的怨气,感觉自个儿像个救火队员,哪儿有烟往哪儿跑。
期间,我爸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我妈包了茴香馅饺子,问我回不回去。我听着电话那头我妈的背景音,心里酸溜溜的,但看着眼前一堆烂摊子,只能含糊地说公司忙,过两天再回。挂了电话,心里挺不是滋味。这老板当的,连顿安生饭都吃不上。
就这么焦头烂额地又过了大半个月,一天晚上,我都准备下班了,老张突然冲进我办公室,眼睛亮得吓人,胡子拉碴,但满脸都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老陆!跑通了!初步跑通了!”他声音沙哑,但透着狂喜。
我噌地站起来:“哪个跑通了?可解释性?”
“对!局部重点解释!我们用一组新的胸部ct数据测试,模型不仅能准确识别疑似结节,还能标出影响判断的关键区域,并给出简单的特征描述,比如‘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虽然解释还比较粗糙,但逻辑是通的!医生看了demo,说能看懂!”
“太好了!”我激动得差点蹦起来,用力拍了拍老张的肩膀,“辛苦了!兄弟们辛苦了!我就知道你们能行!”
这一下,感觉压在心里几个月的大石头,终于被撬开了一条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村子,总算看到点实实在在的砖瓦了!
我立刻让小刘把好消息和初步demo打包,发给了“安康”的李总监。第二天,李总监就打来电话,语气明显热情了很多:“陆总,demo我们专家看了,评价不错!虽然还有优化空间,但方向是对的!看来你们团队确实有实力!我们这边会加快内部流程,配合你们后续的测试和集成!”
放下电话,我长出一口气。总算过了第一关!虽然离最终落地还有很远,但至少证明了我们的技术路径是可行的,给了客户信心,也给了团队巨大的鼓舞!
我让老张给技术部放了半天假,好好睡一觉。看着他们一个个拖着疲惫但兴奋的身体离开公司,我心里也挺感慨。这创业,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白熬的夜,没有白掉的头发。
当然,我也知道,这只是阶段性胜利。医疗项目门槛高,后续的临床验证、系统集成、注册报批,还有一大堆难关要过。而且,公司内部,老张的激进派和王工的保守派之间的平衡,也需要持续维系。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在迷雾里看到了一点亮光。这日子,就是这样,关关难过关关过!只要团队心齐,劲儿往一处使,就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得,缓口气,接着干吧!后面还有更硬的仗要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