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的绿皮火车,载着凯旋的参展小组和沉甸甸的成果,吭哧吭哧地驶回北方。车厢里,来时那种紧绷的压抑感早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疲惫却难以抑制的兴奋。赵老实抱着装有订单合同的公文包,靠在座位上打盹,嘴角还带着笑;李小红和小张则低声讨论着广交会上见识到的各种新奇产品和设计,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李卫国靠窗坐着,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已然披上盛夏浓绿的田野,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广交会的成功,超出了他最好的预期。不仅签下了实实在在的订单,解决了公司短期内的生存压力,更重要的是,一举打响了“青山皮具”和其独特植物鞣制工艺的名声。法国杜兰德手工坊、日本商社、美国连锁百货……这些名字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和信誉背书。他可以想象,当这些消息传回古塬县,将会引起怎样的震动。
火车在熟悉的站台停稳。当李卫国一行人走出站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都愣住了。
站前不大的广场上,竟黑压压地站满了人!以杨书记为首的县里主要领导几乎全部到场,陈总经理、王福根带着联合社和合资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和骨干社员,以及许多闻讯自发赶来的乡亲,将出口围得水泄不通。一条鲜红的横幅在人群中格外醒目:“热烈欢迎青山皮具公司广交会凯旋!”
看到他们出来,现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锣鼓家伙也咚咚锵锵地敲了起来,气氛热烈得如同过节。
杨书记大步上前,紧紧握住李卫国的手,用力摇晃着,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和自豪:“卫国同志!辛苦了!你们为咱们古塬县立了大功了!广交会的捷报,县里昨天就收到了!好啊!太好了!”
陈总经理、王福根等人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候着,看着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敬佩与喜悦。李建国挤过来,接过赵老实手里的包,憨厚的脸上笑开了花。连大嫂张彩霞也站在人群里,远远地看着,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笑容。
面对这盛大的、发自内心的欢迎场面,连日奔波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李卫国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暖流和成就感。他知道,这份荣耀不属于他一个人,而是属于身后这个团队,属于所有信任他、支持他的领导和乡亲!
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在站前广场,面向所有欢迎的人群,做了一个极其简短的“汇报”。
“杨书记,各位领导,乡亲们!”李卫国声音洪亮,带着穿透嘈杂的力量,“我们回来了!没给咱们古塬县丢人!这次广交会,咱们青山皮具,签了洋人的大单子!法国的、日本的、美国的客商,都认咱们的皮子,认咱们的手艺!”
他每说一句,下面的欢呼声就高过一浪。
“这说明啥?”李卫国目光扫过众人,铿锵有力,“说明咱们的路子走对了!说明咱们山沟沟里的好东西,也能走上国际大舞台!说明只要咱们肯干、会干、把东西做好,就不怕没市场,不怕没人要!”
他没有长篇大论,但这几句朴实有力的话,却比任何动员令都更能鼓舞人心。掌声、欢呼声、锣鼓声再次响成一片。
回到李家沟,景象更是感人。村口到合资公司厂区的道路两旁,站满了扶老携幼的村民,他们敲着盆、打着锣,用最质朴的方式欢迎功臣归来。孩子们追逐着车队,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之间。
当晚,联合社和合资公司联合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没有山珍海味,只是大锅的炖菜、白面馍馍管够,但气氛却空前热烈。李卫国被众人簇拥着,一次次举起粗瓷大碗,里面是以茶代酒的心意。张老爷子喝得满面红光,拉着李卫国的手,反复说着:“出息了!咱们的皮子,真出息了!”
喧嚣过后,夜深人静。李卫国独自走在已然大变样的厂区里,新厂房在月色下轮廓分明,机器虽已停转,仿佛仍能感受到白日里的生机。他走到老联合社那间最初的、如今已改为仓库的土坯房前,驻足良久。
从这间陋室起步,到如今声动四海的合资企业,其中艰辛,历历在目。广交会的成功,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但绝非终点。他清楚地知道,订单意味着更大的生产压力,名声意味着更高的质量要求,快速发展也必然会带来新的管理挑战和更复杂的内外关系。
但此刻,他的心中没有畏惧,只有一片澄明与坚定。经过这次广交会的淬炼,他对自己、对团队、对“青山”这个品牌,都有了更强的信心。外部市场的认可,是最坚实的后盾;内部凝聚的人心,是最强大的力量。
他抬头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和草木清香的空气。
荣光归于过往,汗水浇灌未来。
青山皮具的基石,已然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深深扎下,坚不可摧。
而更广阔的天地,正等待着他去挥毫泼墨,书写下一段更加波澜壮阔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