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北京,春深似海。
计委大院里的海棠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点缀着庄重的办公环境。
陈默在国家计委的日子,不知不觉已满一年。
这天早晨,陈默刚走进办公室,就感受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氛。
刘芳大姐对他神秘地眨眨眼,王师傅则难得地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朝他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小陈啊,张处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刘芳大姐压低声音,却掩不住语气中的兴奋。
陈默内心os:“啥情况?难道我又不知不觉捅了什么篓子?还是赵副处长又给我穿小鞋了?”
他整理了一下白衬衫的领子——这是苏晓冉上次来北京时给他买的,说是“干部也要注意形象”——深吸一口气,敲响了张处长办公室的门。
“进来。”张处长的声音听起来心情不错。
陈默推门而入,只见张处长正拿着份文件,脸上带着罕见的笑容,赵副处长也坐在一旁,表情却有些复杂。
“小陈啊,坐。”张处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今天叫你来,是要正式通知你,经过一年实习期考察,处里一致认为你表现优秀,决定予以转正。”
他推过来一份文件:“这是转正通知书,从下个月起,你就是国家计委的正式干部了,享受副科级待遇。”
陈默内心一阵激动,但表面保持镇定:“谢谢处长和组织的信任,我一定继续努力,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赵副处长勉强笑了笑:“小陈这一年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转正后更要稳扎稳打,不要骄傲自满啊。”
陈默恭敬地回答:“谢谢赵处指点,我一定牢记在心。”
内心os:“酸!继续酸!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回到办公区,同事们纷纷道贺,王师傅拍拍他的肩膀:“好小子!一年就转正了,还是副科待遇,这在咱们计委可不多见!”
刘芳大姐则兴奋地说:“今晚得庆祝庆祝!小陈请客啊!”
陈默笑着答应:“应该的应该的,地方大家挑!”
内心却在滴血:“刚到手工资就要大出血...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吗?”
转正后的日子,陈默感觉自己在处里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同事们不再把他当作需要照顾的“新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陈同志”,就连一向挑剔的赵副处长,表面上也客气了不少。
“小陈,这份报告你帮我看看?”
“陈同志,这个数据怎么分析更合适?”
“默哥,电脑怎么又卡住了?”
陈默来者不拒,耐心帮助每个人。
内心os:“前世996练就的办公技能终于派上用场了!果然技多不压身啊!”
他甚至开始摸清了一些人际关系的门道:王师傅爱喝茶,尤其喜欢茉莉花茶;刘芳大姐的女儿今年高考,最关心教育政策;就连赵副处长,也有软肋——他儿子正在准备出国,需要托福成绩。
“原来机关工作和互联网公司也没啥区别嘛,”陈默心想,“都是和人打交道,只是这里的‘用户’更含蓄些。”
一天下班,陈默和王师傅一起走。
王师傅意味深长地说:“小陈啊,你现在是站稳脚跟了,但也要小心,老赵那人...没那么简单。”
陈默点头:“谢谢王老师提醒,我明白。”
果然,几天后,陈默察觉到了异常。
处里接到一个重要课题的前期调研任务,赵副处长主动提出让陈默负责:“小陈能力强,这个任务非他莫属!”
表面上是重用,但陈默一看课题内容就明白了——这是个烫手山芋,涉及多个部委的利益协调,搞不好就会得罪人。
内心os:“好嘛,在这等着我呢!明褒实贬,让我去踩雷是吧?”
但他没有推辞,反而欣然接受:“谢谢赵处信任,我一定尽力完成。”
接下来的日子,陈默使出了浑身解数。
他利用周末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甚至动用了秦教授和王处长的关系,请教了多位专家。最终拿出的方案既体现了专业性,又巧妙地避开了敏感问题。
课题汇报会上,陈默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就连赵副处长也不得不承认:“小陈确实...考虑得很周全。”
王处长会后特意留下陈默:“小陈啊,司里即将启动一个新的大项目,是关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很大,影响很深,各方都很关注。”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陈默一眼,“好好干,可能有机会参与其中。”
陈默内心一震,国家信息化建设?这可是未来二十年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领域!如果能参与其中...
但他表面保持平静:“谢谢处长信任,我一定继续努力。”
走出办公楼,陈默发现苏晓冉等在门口,她最近在北京拍戏,经常抽空来看他。
“怎么样?听说你今天又大出风头了?”苏晓冉笑着挽住他的手臂。
陈默简单说了说情况,苏晓冉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是最棒的!”
两人在长安街上漫步,夕阳西下,给古老的京城披上一层金辉,街边的音像店正在播放着老狼的《同桌的你》,忧伤的旋律在晚风中飘荡。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苏晓冉轻轻哼唱,突然问,“陈默,你会想起你的高中同桌吗?”
陈默愣了一下,想起那个总是和他斗嘴的姑娘:“偶尔吧,怎么突然问这个?”
苏晓冉摇摇头:“没什么,就是突然想知道。”
把苏晓冉送回剧组驻地后,陈默独自回到办公室,夜幕已经降临,长安街上华灯初上,他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窗外北京城的天空,内心感慨万千。
这一年,他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成长为机关干部;从孤身一人到有了事业、爱情和朋友圈;从对未来迷茫到有了清晰的方向。
“第一年算是过去了。”他轻声自语,“真正的硬仗,看来才刚刚开始啊。”
他不知道的是,在上海的某个女生宿舍里,林薇正对着一封来自北京的信发呆。
信是苏晓冉写的——她们在一次活动中相识,苏晓冉不知情地提到了和陈默的恋情,还热情地邀请林薇来北京玩。
林薇默默地把信折好,放回信封,眼神复杂地望着北方。
而北京的夜色中,陈默打开电脑,开始查阅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资料,屏幕的光映在他认真的脸上,显得格外专注。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而陈默的故事,正在进入新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