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确诊有孕的消息像一阵暖风,吹散了苏府连日来的紧张气氛。喜悦过后,现实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李氏掌管的落雁城酒楼该如何安排。
这日午后,苏浅浅特意请了大伯母到锦绣阁小坐。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临窗的炕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大伯母,苏浅浅亲自为李氏斟上一杯温热的红枣茶,您如今身子金贵,酒楼那边人来人往,油烟又重,侄女想着,不如让二伯母暂时帮您打理一阵?
李氏一听,立刻蹙起眉头:浅浅,大伯母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我这身子还轻便得很,酒楼里都是熟手,我不过是看看账本,哪里就累着了?
苏浅浅早料到她会这么说,唇角微扬,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侄女就知道您闲不住。不过,我这儿倒有一桩更要紧的差事,非得您这样经验丰富的人来主持不可。
说着,她朝外间唤道:知秋,把那个紫檀木匣子取来。
知秋应声捧来一个沉甸甸的木匣。苏浅浅揭开盒盖,取出一叠装订整齐的手稿,最上面一页赫然写着《南北珍馐录》五个大字。
这是......?李氏好奇地接过手稿,刚翻开第一页就愣住了。只见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菜名,许多是她闻所未闻的。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李氏喃喃念着,越念越是惊讶。
苏浅浅见状,笑着接过话头,声音清脆如珠落玉盘: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
她一气呵成地念了二十几个菜名,语调抑扬顿挫,听得李氏目瞪口呆。
这、这么多菜式?李氏捧着厚厚的手稿,声音都有些发颤。
整整八十二道。苏浅浅正色道,这里头有失传的古法,有海外传来的新奇做法,还有侄女自己琢磨的方子。我想请大伯母在养胎期间,慢慢研究这些菜式,等战事平息,咱们苏家酒楼就靠这个打响名头。
李氏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她摩挲着手稿,仿佛已经看到了苏家酒楼宾客盈门的盛况。
好!这个差事我接了!李氏激动地说,酒楼日常就让老二家的先帮着打理,我得专心研究这些菜式。
见她答应得这么爽快,苏浅浅和知秋相视一笑。
送走满怀憧憬的李氏后,苏浅浅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她转向知秋,语气变得严肃:奶娘的事可以开始物色了。记住,首要的是身家清白,性子温厚。
小姐放心,奴婢一定会仔细挑选。知秋恭敬应道。
窗外,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苏浅浅望着它们出神,轻声道:希望这些菜式,真能如我们所愿,在太平年间飘香四方。
而此时,远在京城的某处府邸内,关于苏家近来的种种作为,正被详细地记录在奏章之上。命运的齿轮,正在无人察觉处缓缓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