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月过去。江南的秋意渐浓,不再是初时的温润,而是带上了几分萧瑟。小院中那株老桂花树终于迎来了盛放,金黄细碎的花朵簇拥满枝,馥郁的香气几乎笼罩了整个院落,但秋风掠过,也带起阵阵花雨,簌簌落满地。墙角的翠竹依旧挺立,叶梢却已染上些许焦黄。
苏浅浅身上的伤早已痊愈,连背上的鞭痕也淡得只剩下几道浅粉色的印记。她依旧保持着闲适的姿态,但眼底深处那抹属于掌控者的锐利,已随着身体的康复而重新凝聚。
这一日,苏舟、金算盘与韩铁衣三人齐聚小院,带来了清岚苑这一个月的详细账目,以及南岭茶山第一批精制“天山雪青”的入库情况。账面上的数字极为亮眼,清岚苑已然成为江州城首屈一指的雅集消遣之地,日进斗金。茶山的产出也稳定而优质。
“妹妹,江州城的局面已经打开,根基也算稳固。”苏舟站在石桌前,神色间已褪去了大半青涩,多了几分沉稳与自信,“我与金先生、韩先生商议过,觉得是时候将‘清岚苑’的模式,向南继续推进了。下一个目标,我们选定了林州城。”
他铺开一张简易的南境地图,指向江州城以南约三百里外的一座大城:“林州城比江州更靠南,商贸繁盛,水陆交汇,且当地饮茶之风更盛,富庶程度不亚于江州。若能在此立足,意义重大。”
苏浅浅仔细看着地图,手指在林州城的位置轻轻敲击了几下,略作沉吟,便果断点头:“可以。林州城确是个好选择。不过,这一次,六哥,你需要自己去了。”
苏舟微微一怔,看向妹妹。
苏浅浅目光平静地回视他,语气带着鼓励与信任:“江州城的一切,是你一手参与并主导建立起来的,你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林州城,将是你完全独当一面的试炼场。金先生精于算计,韩先生长于统筹与护卫,有他们辅佐你,我放心。你需要学会的,是在没有我直接指令的情况下,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
她顿了顿,继续道:“我会留在江州城,一方面坐镇后方,确保这里不出乱子,作为你们南下的支撑点;另一方面,我也需要着手建立我们自己的商队。”
“商队?”苏舟眼睛一亮。
“没错。”苏浅浅站起身,走到那株纷落的桂花树下,“茶叶产出日益增多,仅靠江州、林州两地的消耗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渠道,将茶叶运往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是北方。落雁城是我们的根基,纳塔城是北方的据点,我们需要一条连接南北的商路。这支商队,不仅要运输货物,更要成为苏家遍布各地的耳目。”
她的思路清晰而长远。一支可靠的商队,是商业帝国不可或缺的血管。
“此次南岭茶山产出的‘天山雪青’,一部分精品,由你们带去林州城,作为新店立足的招牌和储备。另一部分,则由我新组建的商队,护送回落雁城。”苏浅浅做出了具体安排,“出来已久,北地即将入冬,我不打算在南方过冬。待商队组建完毕,货物清点妥当,我便动身北归。”
这个决定让苏舟有些意外,但想到妹妹离家已久,且北地确实需要核心人物坐镇,便也理解地点了点头。
决议既定,行动迅捷如风。
接下来的日子,小院不再清静。苏浅浅通过韩铁衣初步建立的人脉和官牙渠道,开始招募可靠的镖师、脚夫,购置健骡、马车,规划北上路线,制定严格的商队规章。她亲自筛选人手,确保这支初建的队伍核心成员忠诚可靠。
苏舟三人则更加忙碌,筛选赴林州城的人手,打包货物,核算资金,拟定林州城开拓的初步计划。一切都在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秋风渐凉,离别的日子转眼即至。
苏浅浅没有兴师动众地送行。在清岚苑的后院,她将整理好的、关于林州城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及应对思路的厚厚一叠笔记交给苏舟,又细细叮嘱了金算盘和韩铁衣许多细节。
“六哥,前路未知,谨慎为上,但该决断时亦不可犹豫。遇事多与金先生、韩先生商量。”苏浅浅为苏舟理了理衣襟,眼神温和而坚定,“我在落雁城,等你的好消息。”
“妹妹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苏舟用力点头,眼中充满了斗志。
他又看向金算盘和韩铁衣,郑重行礼:“林州之行,劳烦二位先生多多费心!”
“六少爷言重,分内之事。”金算盘与韩铁衣齐齐还礼。
目送着载着苏舟三人和部分货物、人手的车队消失在官道尽头,苏浅浅独立秋风之中,衣裙猎猎。她心中并无多少离愁,更多的是对苏舟成长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筹谋。
回到小院,她铺开纸笔,给那只聒噪的“花孔雀”宋锦浩留下一封信。信中并未透露自己乡君的身份,只以友人身份,言明因家中有事需北归,江州城产业托付可靠之人打理,恳请宋公子闲暇时帮忙照看一二,勿使宵小滋扰。言辞恳切,又带着一丝朋友间的随意。
她知道,以宋锦浩的性子和她(苏浅浅)的面子,这点小事他定然会应下。有他这个地头蛇暗中关照,江州城的产业便能更加安稳。
数日后,苏浅浅组建的北上商队也已整装待发。满载着南岭的茶叶、江南的丝绸以及苏浅浅这两个月的收获与谋划,车队缓缓驶出了江州城。
苏浅浅坐在马车里,掀开车帘,最后回望了一眼这座给了她伤痛,也给了她新起点的城池。秋色深重,远山如黛。
她放下车帘,靠在软垫上,闭上了眼睛。
车轮滚滚,碾过满地落叶,向着北方,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