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百亩良田,家中人手也充足,苏家上下仿佛都有了主心骨,日子过得越发踏实红火。苏浅浅心里却一直惦记着那二十亩自家留用的上等良田。秋收已过,土地正闲置,若能赶在入冬前再种一季,来年家里的粮食储备就更可观了。只是,这时代作物品种单一,生长周期长,寻常麦粟此时播种已然来不及。
这日午后,趁着苏嬷嬷在厨房准备晚膳的食材,苏浅浅溜达了进去,心里默默呼唤铁蛋。
“铁蛋,出来聊聊。那二十亩好地空着怪可惜的,空间里有没有适合现在种的、生长周期短的粮食种子?比如……秋天种下去,明年夏天前能收的?”
脑海里,金属小狗的身影懒洋洋地浮现,电子音带着一丝戏谑:【宿主,就知道你闲不住。适合秋季播种的短周期粮食种子?有是有,不过……】
“不过什么?又要做什么任务?”苏浅浅已经摸清了这空间的套路。
【聪明!】铁蛋尾巴甩了甩,【新任务发布:【南北风味】。请与当前厨房负责人(苏嬷嬷)协作,成功制作并令至少五位家庭成员认可以下两道菜肴:1锅包肉(东北风味),2焖酥鱼(华北风味)。任务奖励:优质秋玉米种子(八十日熟)十斤,抗寒冬小麦种子(越冬日短)十斤。附赠简易种植要领。】
锅包肉?焖酥鱼?苏浅浅眼睛一亮,这都是好东西啊!尤其是那秋玉米和冬小麦,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宝贝!八十日熟的玉米,现在播种,年前就能收!冬小麦若能越冬,明年春夏之交就有收成!这意味着一年可以两种两收,简直是颠覆性的!
“接了!”苏浅浅毫不犹豫,“不过,铁蛋,这菜式有点超纲啊,调料、做法,你得提供详细教程吧?总不能让我凭空变出来。”
【叮!菜谱及所需特殊调料(如胡荽(香菜)、茱萸粉、白醋等)已发放至空间储物格,宿主可自行取用。提示:请合理向协作人员解释来源。】
苏浅浅心下大定,看着正在洗菜切肉的苏嬷嬷,脸上堆起甜甜的笑容:“嬷嬷,今儿晚膳,我想跟您学做两道新菜式,给您和爷爷奶奶、爹娘他们尝尝鲜,可好?”
苏嬷嬷如今对这位主意多、又大方仁厚的小姐十分信服,闻言笑道:“小姐想学,老奴自然尽心教。只是不知小姐想做什么菜?”
苏浅浅凑过去,压低声音,故作神秘:“是我前几日在镇上,听一位走南闯北的行商说起的两道外地风味,听着就馋人!一道叫锅包肉,酸甜酥脆;一道叫焖酥鱼,骨头都是酥的!我记下了方子,还特意买了他说的几样少见调料,咱们试试?”
说着,她借口回房取东西,实则从空间里拿出了用油纸包好的香菜(胡荽)、一小罐品质上乘的白醋,以及铁蛋提供的、写着详细步骤的“菜谱”(她已提前看过,记在心里,并将写着字的纸处理掉了)。
回到厨房,苏浅浅将“稀罕调料”展示给苏嬷嬷看,苏嬷嬷虽有些疑惑这“行商”连调料都卖,但见小姐兴致勃勃,也就压下疑问,准备配合。
第一道:锅包肉。
苏浅浅回忆着脑海中的步骤,指挥道:“嬷嬷,选一块瘦多肥少的猪里脊肉,切成薄厚均匀的大片。”
苏嬷嬷刀工娴熟,很快便将肉切好。苏浅浅接着指导:“用刀背在肉片上轻轻拍松,这样更容易入味,口感也更嫩。然后用少量盐、料酒和您刚才打的蛋清抓匀,腌上一会儿。”
趁着腌肉的功夫,苏浅浅又让苏嬷嬷调一个糊:“用红薯淀粉加水,调成能拉出丝的稠糊状,再加一点油,这样炸出来更酥脆。”
肉片腌好,逐片放入淀粉糊中均匀挂糊。这边,大铁锅烧热,倒入足量的豆油。苏浅浅估摸着油温:“嬷嬷,油烧到插筷子进去周围起细密小泡就行了。”
苏嬷嬷依言,将挂好糊的肉片一片片下入油锅,初炸定型,捞出。待油温升高,再复炸一次,直到肉片外表金黄酥脆,捞出沥油。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调汁。苏浅浅让苏嬷嬷在干净的锅里放少许底油,加入葱姜丝爆香,然后倒入适量的白醋、白糖和一点点酱油,熬煮至汤汁粘稠。“快,把炸好的肉片倒进去,还有这把胡荽(香菜)段,快速颠勺翻炒,让每片肉都裹上汁!”
滋啦一声,酸甜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苏嬷嬷手腕用力,大铁锅在她手中熟练地颠动,汁液均匀包裹,动作流畅,看得苏浅浅暗自佩服。出锅装盘,只见一片片肉色金黄,挂着晶莹的芡汁,夹杂着翠绿的香菜,香气扑鼻。
第二道:焖酥鱼。
苏浅浅让苏嬷嬷选了几条大小适中的鲫鱼(空间提供的做法建议用鲫鱼或小黄花鱼),刮鳞去鳃去内脏,清洗干净,尤其腹内黑膜务必去除。
“嬷嬷,这鱼不用煎,我们直接焖。”苏浅浅说着,指挥苏嬷嬷在锅底铺上一层削皮的姜片、葱段,防止粘锅。然后将清洗好的鱼一条条码放在葱姜之上。
接着是调味汁:“嬷嬷,拿个碗,多放醋,差不多是酱油的三倍,再放适量料酒、白糖、盐,搅匀了淋在鱼上。汤汁最好能和鱼身齐平,不够就加点水。”
苏嬷嬷依言操作,浓郁的醋香混合着酱香升起。苏浅浅又让苏嬷嬷撒上几片香叶、一小把花椒(这些厨房常备)。“好了,盖上锅盖,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慢焖……嗯,得焖上一个半到两个时辰,直到骨头都酥烂才行。”
这道菜费的是功夫和时间。小火慢焖期间,苏浅浅和苏嬷嬷一边收拾厨房,一边看着火,确保汤汁微微滚动即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股奇异的、带着酸香和鱼肉醇厚气息的味道从锅盖边缘丝丝缕缕地飘出,越来越浓。
晚膳时分,当这两道画风迥异于平日家常菜的菜肴端上桌时,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金黄油亮的锅包肉,酸甜气息开胃诱人;色泽深红、形态完整的焖酥鱼,散发着令人食指大动的醇香。
苏浅浅笑着介绍:“这是我跟嬷嬷新学的两道菜,大家快尝尝!”
苏老爷子率先下筷,夹起一块锅包肉,入口先是感受到外壳的酥脆,随即是浓郁的酸甜滋味在口中炸开,肉片嫩而不柴,口感层次极其丰富。他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好!这味道,又酥又香,酸甜可口!”
孩子们更是喜欢锅包肉这口,连一向沉稳的苏新都多夹了几块。苏杭更是吃得头都不抬,含糊道:“姐,这个肉太好吃了!明天还能做吗?”
接着是焖酥鱼。苏承光小心地夹起一块鱼腹肉,只见鱼肉已然软烂,他试着连着小刺一起放入口中,轻轻一抿,鱼肉混合着酥软的细刺,竟然直接在口中化开!咸鲜中带着恰到好处的酸味,极大地激发了鱼肉的鲜美,却毫无腥气,只剩下满口的醇香酥糯。
“这……这鱼骨!”苏屹安惊讶地看着筷子上几乎消失的鱼刺,“竟是酥的!”
苏老夫人尝了,也赞不绝口:“这般做法,鱼刺都化了,老人孩子吃再合适不过,又入味,又省事!”
李氏、柳氏、文氏也纷纷称奇,这两道菜的风味确实独特,远超她们平日所做。毫无疑问,这两道菜获得了全家上下一致的高度认可。
【叮!任务【南北风味】完成。奖励已发放至空间,请宿主查收。】
晚膳后,苏浅浅回到自己在铺子后院的房间,迫不及待地进入空间。只见储物格里,安静地躺着两个粗布口袋,一袋标注着“优质秋玉米(八十日熟)”,另一袋标注着“抗寒冬小麦(越冬日短)”,旁边还有一卷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种植要领。
夜深人静,苏家老宅堂屋(因李氏等女眷住铺子,此会议在村里老宅开),油灯被拨得亮了些。屋内只有苏老爷子、苏老夫人、苏承光、苏屹安、苏靖和以及苏浅浅,连怀风和六个哥儿都未惊动。
苏浅浅神色严肃,将两个布口袋和那张羊皮纸放在桌上。
“爷爷,奶奶,爹,大伯,二叔,”她深吸一口气,“这是我今日……嗯,算是机缘巧合,得来的两样种子,和它们的种法。”
苏老爷子疑惑地拿起袋子,入手沉甸甸。他解开一个口袋,里面是金灿灿、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但比他见过的玉米种似乎更小更晶莹些;另一个口袋里是麦种,麦粒也比寻常麦种更显瘦长坚硬。他抓起一把玉米种子,在油灯下仔细观看,又递给旁边的苏承光。
“浅浅,这是……”苏屹安拿起那张羊皮纸,上面用清晰的笔迹写着种植要点。
苏浅浅指着种子,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袋,叫秋玉米。现在,立刻就能播种,从种到收,只需八十天左右。算算日子,年前就能收获。”
“什么?!”苏靖和失声低呼,差点碰倒桌上的油灯,“现在种?年前收?这……这怎么可能!寻常玉米都是春种秋收!”
苏浅浅示意他稍安,又指向另一袋:“这个,是抗寒冬小麦。同样是现在播种,它能安全越冬,耐寒性极强,等到明年四五月间,就能收割。”
她目光扫过震惊得说不出话的长辈们,抛出了最重磅的消息:“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把这二十亩地合理安排,一年之内,可以收获两季粮食!先种这秋玉米,年前收获;收完玉米,紧跟着还能再种一茬别的短期作物,或者让地歇歇,开春再种常规春麦或粟米。而这冬小麦,则可以与其他作物错开农时,不耽误土地。”
一年两熟!
这四个字像惊雷一样在苏家几位核心成员脑中炸响。他们世代务农,深知土地的精贵和作物的生长规律。一年一熟是常态,风调雨顺方能温饱。一年两熟,这简直是梦里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意味着同样的土地,产出能翻倍甚至更多!这是能改变家族命运的东西!
堂屋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能听到几位长辈粗重的呼吸声和油灯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苏老爷子拿着种子的手微微颤抖,苏承光死死盯着那袋麦种,苏屹安反复看着羊皮纸上的字,苏靖和则是一脸如在梦中的恍惚。
震惊之后,是巨大的狂喜,以及随之而来的、更深沉的担忧。苏老夫人最先回过神来,她一把抓住苏浅浅的手,力道之大,让苏浅浅都有些吃痛。老太太声音发紧,带着前所未有的严厉:“浅浅!这东西,这来路……你跟奶奶说实话,除了屋里这几个人,还有谁知道?”
苏浅浅感受到家人的紧张,心里暖暖的,又有些酸涩。她郑重摇头:“奶奶,没有了。怀风师父和哥哥们都不知道。这东西……来路我不能细说,但绝不会给家里招祸。只是,它太过惊人,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她顿了顿,看向众人,“所以,我们必须秘密进行,只能由我们自家人,在最信任的苏河帮手下,亲自耕种那二十亩地,绝不能假手他人,包括那些佃户。”
苏老爷子终于从巨大的冲击中缓过神来,他缓缓放下种子,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摩挲着粗布口袋,眼神锐利如鹰,扫过自己的儿子们和妻子,最后落在苏浅浅身上:“浅浅说得对!这东西,是咱苏家天大的机缘,也是天大的风险!今日之事,出得我口,入得你耳,烂在肚子里!对外,一个字都不能提!那二十亩地,就按浅浅说的,咱们自家人种!”
他看向苏浅浅,语气放缓,带着一种托付重任的凝重:“浅浅,这种植要领,你详细说说,一点都不能错。”
“嗯!”苏浅浅用力点头,拿起羊皮纸,就着灯光,开始详细讲解:
“爷爷,爹,你们看。这秋玉米,喜肥,地要深耕,施足底肥。播种行距约两尺,株距一尺半到两尺,每穴放两三粒种子,覆土一寸半深。出苗后,等长出三四片叶子时,要间苗,每穴留一棵最壮的。生长期间要注意除草,追两次肥,一次在拔节前,一次在抽穗前。遇到干旱要及时浇水……最重要的是,它生长期短,一定要抢在霜冻前收获。”
“这冬小麦,播种前地要整细耙平。播种比寻常春麦稍深一些,行距约一尺。它抗寒,但越冬前最好浇一次封冻水,开春后再及时浇返青水,追一次肥……”
苏浅浅讲得细致,苏老爷子几人听得更是专注,不时提出疑问,比如底肥用什么、追肥比例、如何判断浇水时机等,苏浅浅结合羊皮纸上的要点和自己的理解(夹杂了些现代农业知识),一一解答。
这一夜,苏家老宅的油灯亮了很久。没有人觉得疲惫,巨大的希望和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们精神亢奋。当会议结束,苏老爷子郑重地将种子和羊皮纸锁进他房间唯一的木箱时,所有人都明白,苏家的命运轨迹,从今夜起,或许真的要彻底改变了。而守护这个秘密,守护带来这一切的苏浅浅,成为了他们心照不宣、高于一切的首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