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玄门外门,坐落于云渺山脉外围的几座灵峰之上。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飞檐斗拱,灵气充沛远胜世俗。林越被分配至“翠微峰”下院,与数十名新晋外门弟子一同,居住在一片整齐的竹舍之中。
成为外门弟子,并非一步登天,而是意味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与更为繁重的任务。每月需完成一定的宗门贡献点(通过完成杂役、巡逻、采集等任务获得),方可兑换修炼资源与听讲资格。初来乍到,林越被分配的第一项固定任务,便是协助“百草园”的执事弟子,照料一片低阶灵田,负责灌溉、除草、以及记录几种常见一阶灵草的生长情况。
这任务看似枯燥,却正合林越心意。百草园内灵气盎然,种植着数以千计的各类灵花异草,正是他熟悉灵药习性、实践《青囊辨药经》的绝佳场所。每日劳作之余,他便仔细观察各类灵草的形态、生长周期、对灵气环境的需求,与脑中知识相互印证,收获颇丰。
更重要的是,百草园紧邻外门的“丹鼎院”。时常有丹鼎院的弟子前来采摘药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和烟火气,偶尔还能听到丹房内传来的沉闷嗡鸣或清脆裂响,那是成丹或废丹的征兆。这一切,都让林越对那神秘莫测的炼丹之术,心生向往。
“炼丹之道,乃夺天地造化,凝草木精华,逆生死,助道途。然丹道艰难,需天赋,更需恒心与海量资源堆积,非寻常弟子可轻易涉足。”这是丹鼎院一位授课长老在公开讲法时常挂嘴边的话,劝诫弟子量力而行。
但林越深知,若想在仙途上走得更远,丹药辅助必不可少。尤其是《玄黄诀》修炼所需灵力庞大,若无丹药相助,进度将极其缓慢。而他的最大底牌——混沌神鼎,其“熔炼万物,返本归元”的特性,以及那方蕴含生机的灰蒙空间,似乎天生就与炼丹、培育灵植有着某种潜在的契合。学习炼丹术,不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未来开发混沌空间的潜力,埋下至关重要的伏笔。
这一日,林越完成灵田灌溉后,并未立刻返回住处,而是来到了丹鼎院外围的一处公告栏。栏上张贴着各种与丹道相关的信息:有丹鼎院发布的收集特定药材的任务,有高阶弟子出租丹房的启事,也有授课长老开设基础丹道讲座的通知。
林越的目光,落在了一张略显陈旧的公告上:“丹鼎院外门执事李长老,每月逢五开设‘丹道启蒙’讲法,面向所有外门弟子,无需贡献点,但需自备《基础灵草图录》与《控火诀入门》玉简。”
“就是它了!”林越心中一喜。无需贡献点,正是他这等新晋弟子所需。他立刻前往外门的“经籍阁”,用身上仅存的几块灵石,兑换了公告中提及的两枚基础玉简。
《基础灵草图录》记载了三百种常见一、二阶灵草的详细图文、药性、相生相克之理以及初步处理手法。《控火诀入门》则是一门最基础的引动体内真火、操控火候的法诀,乃是炼丹、炼器乃至某些火系法术的根基。
回到竹舍,林越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基础灵草图录》内容浩瀚,但他有《青囊辨药经》和百草园的实践经验打底,理解起来事半功倍。而《控火诀入门》则需实际练习。他盘膝而坐,按照法诀指引,尝试引导丹田内那一小团玄黄灵液,分出一丝精纯火力,汇聚于掌心。
初时极难掌控。火力不是过猛,将掌心灼得通红,就是过于微弱,顷刻熄灭。他对灵力精细操控的要求,远比施展火球术要高得多。连续失败数十次后,林越并未气馁,反而静下心来,仔细体会灵液流转与火力生发之间的微妙联系。他回想起混沌神鼎熔炼材料时,那混沌之气对能量的精妙掌控,心中似有所悟。
他将一丝心神沉入丹田,观摩那尊静静悬浮的神鼎虚影,感受其内部能量流转的那种“有序中的混沌,混沌中的平衡”的意蕴。随后,他再次尝试引动火力。这一次,他不再强行控制,而是尝试去“引导”和“顺应”那丝火性灵力的本性,如同溪流引导水流。
嗤——
一缕淡黄色、稳定而柔和的火苗,终于在他指尖缓缓升起,虽微弱,却凝而不散,随着他心念微微摇曳。
“成功了!”林越眼中闪过喜色。这控火诀的初步掌握,不仅对炼丹至关重要,对他日后施展火系法术的精细控制,也大有裨益。
半月后,逢五之日,林越早早来到丹鼎院的一间宽敞讲堂。堂内已坐下了近百名外门弟子,修为从炼气四层到六层不等,个个眼神中带着渴望与认真。不多时,一位身着灰色丹师袍、面容清瘦、目光平和的中年修士步入讲堂,正是李长老。
李长老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开讲。他从丹道的起源、意义讲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君臣佐使”的炼丹原理,即如何根据主药、辅药、佐药、使药的不同药性进行搭配,以达到最佳药效,并尽量减少丹毒。随后,他重点讲解了炼丹的几个关键步骤:备料、提纯、融丹、凝丹、收丹,以及每个步骤中控火的重要性。
“炼丹如用兵,火候如号令。火猛则药焦,火弱则丹散。何时用武火猛攻,何时用文火温养,存乎一心,需千万次练习,方能把握其中三昧。”李长老声音平和,却字字珠玑,同时,他现场演示了最基础的“辟谷丹”的药材提纯过程,只见他指尖火焰跳动,如同拥有生命般,将一株“黄精草”中的杂质缓缓煅烧剔除,留下最精纯的药液精华,手法娴熟,令人叹为观止。
林越全神贯注,将每一个细节牢记于心。他发现,李长老所讲的药性搭配原理,与《青囊辨药经》乃至《禁阵初解》中关于能量平衡的道理,颇有相通之处。而控火之精妙,亦与阵法符文勾勒时对灵力精准控制的要求,异曲同工。这让他对丹道的理解,更快地深入了一层。
讲法结束后,林越鼓起勇气,上前向李长老请教了几个关于药性相克和火力细微转换的问题。李长老有些讶异地看了林越一眼,似乎没想到一个新弟子能有此见地,便耐心做了解答,最后道:“你根基尚可,悟性也不错,但丹道一途,实践重于理论。若有心,可先去尝试炼制最基础的‘止血散’,此乃凡药,用料普通,即便失败损失也小,最适合初学者练手。”
“多谢长老指点!”林越恭敬行礼,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
接下来的日子,林越的生活变得异常充实。白天,他在百草园兢兢业业完成任务,同时更加细致地观察灵草,尤其是炼制止血散所需的“三七草”和“白芨花”的生长特性。夜晚,他则在竹舍内反复练习控火诀,直至心神耗尽。闲暇时,便研读玉简,推演丹理。
他还用完成宗门任务获得的少量贡献点,兑换了一些普通的三七草和白芨花,以及一个最廉价的黄铜药罐。这一日,他调整好状态,准备进行人生第一次炼丹尝试——虽然,只是最低级的凡药止血散。
静心凝神,引动火焰,温热药罐。投入处理好的三七草粉末,文火慢煨,剔除杂质,提炼药性……整个过程,他小心翼翼,神识高度集中,控火诀运转到极致,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
然而,第一次尝试,终因火力一个不稳,药粉瞬间焦黑,宣告失败。
林越并不气馁,清理药罐,反思片刻,再次开始。第二次,融丹时比例把握失误,药散凝结成块。第三次,收丹时机稍晚,药效散失大半……
连续失败了七次,浪费了所有材料后,林越停了下来。他意识到,问题不仅在于控火,更在于对药材本身药力把握不准。同样是三七草,因年份、产地、储存时间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亦有细微差异,而这差异,在炼丹过程中会被放大,导致失败。
“若我能精准感知药材的药力……”林越心中一动,想到了混沌神鼎。他取出一株备用的三七草,意念沟通神鼎,一缕微不可察的混沌气流探出,包裹住药材。
顿时,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他仿佛能“看”到这株三七草内部药力的分布情况,哪些部分精华充沛,哪些部分杂质较多,甚至能隐约感知其蕴含的生机强弱!这是远超寻常辨药手段的洞察力!
“混沌之气,竟有如此妙用!”林越大喜过望。这能力,对于炼丹时精准把握投料量和火候,简直是神技!
他重新兑换了材料,再次尝试。这一次,他先用混沌之气仔细感知了每一份药材的药力情况,心中有了精确的计量。炼制过程中,他结合之前的经验,控火更加精准,时机把握也更为到位。
当药罐中传来一股淡淡的、带着清凉气息的药香时,林越知道,成功了!他小心翼翼熄灭火苗,打开药罐,只见罐底铺着一层均匀细腻、色泽鲜红的粉末,正是品质上乘的止血散!
虽然只是最低级的凡药,但这次成功,却让林越信心大增。他不仅初步掌握了炼丹的流程和控火技巧,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混沌神鼎在丹道上的巨大辅助潜力!
“若将来,能在混沌空间内种植灵药,以混沌之气滋养,再以此法精准炼制……”林越看着掌心那捧红色药散,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一条以丹道辅助修行,并反向开发混沌空间潜力的道路,在他面前悄然展开。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丹道之途,必将与他的混沌之秘,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