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妃深知后宫之中暗流涌动,即便皇帝对她宠爱有加,也不能掉以轻心。
一日,皇后召唤李贵妃。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她不要恃宠而骄。
李贵妃面上带着得体的微笑,谦卑地应对着。
她适时地流露出几分柔弱,称自己不过是蒙皇上错爱,一切以皇后马首是瞻。
皇后心中妒忌得发狂,可是脸上还没有表现出来。
李贵妃回到自己的宫中不久,就听闻皇后把坤宁宫砸了。
此后,李贵妃在宫中龟缩不出。
从不在皇后面前碍眼。
她在蛰伏。
李家此时还不是崔家的对手。
她一个小小的才人,皇后要她三更死,她活不到五更。
来日方长。
只要留得命在,谁是最后的赢家还不一定。
只要皇帝把一部分心思放在她的身上,她就能慢慢筹谋。
步步小心,才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李贵妃从才人一步步爬上来,十几年过去,如今在后宫能和皇后分庭抗礼。
娘家也成为了皇上的心腹。
靠的是聪明的脑子和过人的忍耐力。
李贵妃平时很小心,也尽力降低存在感。
她再怎么得宠,在外人的面前都是和其余嫔妃一样。
皇上最爱的人就是皇后。
她们都只是为皇上繁衍子嗣的人。
对于皇后之外的人,皇帝多看一眼都是不屑一顾的。
帝后的感情是千古佳话。
以后,皇位也是嫡子来继承。
这些事,不仅是外人信了,皇后也信了,就连皇帝自己都差点相信。
不过李贵妃也不是一帆风顺就到了这个位置。
没有一点手段,她也活不到今日。
最惊险的就是十年前的一桩巫蛊案。
那日,一名小宫女神色慌张地跑来,说有人在她宫中搜出了诅咒皇后的巫蛊之物。
李贵妃心中一惊,她明白这是有人故意陷害。
她在宫中小心翼翼的。
从不与人结怨。
更不可能沾手这些巫蛊之物。
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她就是昏了头也不会做出这等事。
可是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她狡辩。
很快,皇后便带人来了,要将她押往慎刑司。
李贵妃不服。
她不能去慎行司。
否则她的儿子就完了。
她在第一时间就派人去请皇上了。
这么多年,她已经在皇帝的心里有了不一样的位置。
皇帝不会放弃她这个很好用的工具人。
果然,皇帝很快就来了。
皇后愕然。
她这才如梦初醒。
原来在皇帝的心中,这个贱人竟然这么重要了。
她故意挑了皇帝上朝的时辰。
只要先把她押进慎行司。
不死也得脱层皮。
李贵妃承受不住刑罚,或许就什么都承认了呢!
这个贱人,竟然在宫中有这么多眼线。
皇帝听闻此事,知道事关重大,自然就扔下朝臣跑过来了。
皇帝深知李贵妃一向聪慧谨慎,不似会做出这等蠢事之人。
皇帝能这么多年不厌烦她,就是因为她极有分寸。
这件事,皇帝更愿意相信是皇后所为。
皇后的脑子才会想出这么恶毒的招数。
他立刻就来为李贵妃撑腰。
这与皇后预估的不一样。
皇帝的到来打乱了皇后的计划。
皇后只有先把人抓走了,后面的脏水才能全部泼在李贵妃的身上。
李贵妃见到皇帝,泪流满面,哭诉自己的冤屈。
柔柔弱弱的样子,让人觉得她就是被冤枉的。
皇帝心中不忍,立即命人就地彻查此案。
果不其然。
皇后的人在后宫是可以横着走的。
在刑部那些专业断案的人手里,自然顶不住几个回合。
全部都招了。
是皇后指使宫女陷害李贵妃,目的就是打压李家势力。
此时,皇帝有意把李家扶持起来。
皇后这一招不仅是陷害李贵妃,也是打皇帝的脸。
皇帝大怒,严惩了皇后。
当然皇帝也不敢把崔家得罪狠了,这件事就没有牵涉太广。
最主要的是,皇后指使宫女做的巫蛊小人是她自己。
没有牵涉到第三个人。
皇帝有意息事宁人。
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刑部尚书致仕,他要把李贵妃的兄长放在刑部尚书的位置。
两家各退一步。
崔家同意了皇帝的这个决定,不在朝堂上反对。
李家也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
不把事情传扬出去。
李贵妃得以沉冤昭雪。
李家得到了实打实的好处。
输得最彻底就是皇后了。
皇帝为了安抚李贵妃,把此时还是李婕妤的李贵妃,提拔成了四妃之一。
李婕妤成了李贤妃。
皇后气得差点吐血。
可是,崔家不敢发难。
中宫使用巫蛊之术害人,简直就是皇室的丑闻。
皇帝愿意帮她遮掩,就应该感恩戴德了。
还能敢有二话。
经此一役,李贤妃在后宫的地位愈发稳固。
李家真正进入了权贵圈子。
皇后在后宫的声望一落千丈。
虽然巫蛊的案子皇上下了封口令。
只是,后宫从来不缺聪明人。
皇后在皇帝心中的分量竟然比不上贤妃。
这让妃嫔们都蠢蠢欲动。
被皇后针对,竟然会换来泼天的富贵。
在权势的驱使下,总有人铤而走险。
去挑战皇后的权威。
当然最后死得很惨。
皇后从李贵妃那里吃的亏,还没有讨回来呢!
这就有人作死贴上来。
简直是送人头。
皇后并不是后宫所有的妃嫔都能在她这里占到便宜的。
李贵妃是第一个。
是她太会装,皇后大意了。
皇后此时不敢惹李贵妃,其余的妃嫔可不在她的眼里。
皇后的心眼子也多了起来。
她不再相信自己看到的皇帝。
她以为皇帝就是薄情寡性。
对谁都是如此。
没有想到,皇帝只是对自己如此而已。
李贵妃一步步爬到这个位置,皇后以为是皇帝需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才看重几分。
如今看来,是因为看重李贵妃,才重用李大人的。
皇后开始清理后宫了。
她不容许出现第二个李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