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抱着三花奶猫蹲在青石板路上时,暖融融的阳光正穿过梧桐叶的缝隙,在猫背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小家伙似乎格外黏她,小爪子轻轻勾着她的衣角,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软声,把纪小宇惹得直凑过来想摸:“清姐姐,它好乖呀,不如叫‘花花’吧?你看它身上有三种颜色,跟市场里卖的绣球花一样!”
沈清被他的模样逗笑,指尖轻轻挠了挠奶猫的下巴:“好啊,就叫花花。”
纪梵站在旁边,看着她眼里映着的阳光和猫,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顺手从旁边的花店买了一小束洋甘菊,递到她面前:“给花花的‘见面礼’,也给你的。”
洋甘菊的清香混着花鸟市场特有的泥土气息,沈清心里软得一塌糊涂,刚想说谢谢,花花突然“喵”了一声,小脑袋往她怀里缩了缩,爪子不安地扒拉着她的衣襟,像是察觉到什么。
纪梵的笑容淡了些,下意识把沈清和纪小宇往身边拉了拉:“怎么了?”
“不知道,”沈清低头安抚花花,“它好像有点怕……”话音刚落,眼角的余光就瞥见斜前方的巷口,站着一个穿黑色长风衣的人。
那人背对着阳光,看不清脸,只看到风衣下摆被风轻轻吹起,手里似乎捏着个小小的东西,正朝她的方向望过来——那身影,和之前她在音乐厅的黑衣人,一模一样。
花花忽然往她怀里缩,小爪子勾着她的衣襟,尾巴绷得笔直。见沈清他们的目光过来,黑衣人立马就消失在路口。
“哥,你看那个摊子!”纪小宇突然指着不远处的旧物摊,打断了沈清的思绪。
摊位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老物件,铜制的铃铛、掉漆的瓷娃娃、还有几枚磨得发亮的怀表,最显眼的是挂在竹竿上的一个猫形挂坠,黄铜材质,眼睛的位置嵌着两颗小小的绿宝石,和花花的眼睛几乎一个颜色。
沈清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挪了过去,花花在她怀里也安静下来,只是小鼻子轻轻嗅着,像是被挂坠吸引。
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见她盯着挂坠看,笑着说:“姑娘好眼光,这挂坠是今早一个穿黑风衣的先生放在这儿的,说要是遇到个抱三花猫的姑娘,就把这个给她,还说……让你看看挂坠的背面。”
沈清接过挂坠,触手冰凉,像极了故乡寒冬里的玉佩。背面刻着细字,她凑到阳光下才看清:“时光裂缝。”
“时光裂缝”沈清心口猛地一缩。这是穿越线索吗?
“清姐姐,你怎么了?”纪小宇拉她的衣角,她才回神,发现自己竟攥着挂坠晃了神,花花在怀里急得“喵喵”叫。
纪梵皱眉碰了碰她的手:“挂坠我看看。”
“没事。”沈清把挂坠塞进衣领,贴着心口——那温度竟慢慢和她的体温融在一起,像母亲从前给她暖的手炉。
这时老人又递来张纸条:“那先生还留了话,说‘噬时者找着第一个锚点了,三天后老教堂见,别带无关人’。”
“噬时者?”纪梵接过纸条,沈清却盯着纸条边缘的黑黏液发怔——这东西,她在大天朝的奇闻异录的古籍里见过记载,叫“影涎”,是能吞噬时辰的妖物留下的。而“锚点”,说是定住时空的物件。
往市场外走时,沈清总觉得有目光跟着。
走到拐角,一道黑影从墙后闪过,纪梵让她带小宇先走,自己追了过去。沈清抱着花花等在原地,下意识哼起故乡的童谣,花花竟渐渐安静下来,小脑袋蹭着她的脖颈。
没多久,纪梵拿着枚铜纽扣回来,纽扣上刻着猫形符号,和挂坠的眼睛一模一样。“没追上,他拐进巷子里就没影了,只留下这个。”
沈清接过纽扣,指尖刚触到,挂坠又发烫,一个模糊的声音在耳边响:“三天后带挂坠和星纹片,别信穿蓝布衫的女人……”
“三天后我陪你去。”纪梵站在她身边,“不管那黑衣人说什么,我不放心你一个人。”
沈清抬头看他,眼眶微热——穿来,纪梵是第一个让她觉得“安稳”的人。
她轻轻点头,指尖无意识拢了拢衣襟,这是她在侯府养成的习惯,紧张时便会这样。
回到家,沈清把花花放进猫窝,从抽屉里翻出星纹片。
打开星纹片,星图泛着银光,“北斗星”位置的划痕,竟和挂坠背面的刻痕能对上。她把星纹片和挂坠放在一起,两者突然发出微光,像故乡夜里的萤火虫。
这时花花突然对着门口炸毛,沈清走过去,透过猫眼没看见人,却在脚垫上发现张纸条:“噬时者记住了你的气息,小心它的影子。”
她捡起纸条,想起古籍里的话:“影涎所至,影随人动,噬人时辰,夺人归途。”窗外夜色渐浓,路灯的影子在地上晃,竟像是有生命般,慢慢往窗户这边挪。
沈清握紧挂坠,揣进衣袋。
她不仅要找出穿越的秘密,还要弄明白,这异世和她的故乡,到底有什么关联。
三天后的老教堂,或许藏着她回家的路——只是她不知道,那路的尽头,是故乡的暖阳,还是更凶险的深渊。
花花跳上她的腿,小脑袋蹭着她的手。
沈清抱着花花坐在沙发上,指尖还残留着纸条上影涎的凉意。纪梵送她到楼下时,执意要再检查一遍门锁,临走前又塞给她一个便携报警器,说“有事随时打给我”。
此刻玄关的灯还亮着,暖黄的光却照不进客厅角落的阴影,只让那些晃动的光影显得更诡异。
她轻轻拍着花花的背,小家伙喉咙里的呼噜声渐渐弱了,耳朵却一直竖着,时不时往门口的方向瞥。
沈清想起古籍里说“影涎畏阳,亦畏咸腥”,起身走到厨房,从柜子里翻出一袋粗盐,沿着门缝、窗沿撒了一圈——这是从前看下人在侯府里逢年过节洒盐驱邪,没想到如今在异世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