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承非遗慈善基金会”成立四周年之际,陈曦以主办方身份,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举办“非遗新生·公益同行”主题慈善晚宴。这不仅是基金会四年公益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汇聚全球爱心、共话非遗传承的公益盛会——政商界大佬、顶流明星、非遗传承人代表、公益人士齐聚一堂,通过成果展示、慈善拍卖、公益倡议等环节,为非遗公益注入新的力量,也让“曦·承非遗慈善”的品牌影响力迈向新高度。
晚宴筹备:细节里的非遗温度与公益初心
作为晚宴总策划与主办方,陈曦从主题设定、场地布置到流程设计,都亲力亲为,将“非遗元素”与“公益初心”深度融合,拒绝奢华铺张,处处彰显温暖与真诚。
主题与场地:非遗美学与公益氛围的完美融合
晚宴主题定为“非遗新生·公益同行”,既呼应基金会“让非遗焕发新生”的使命,也凸显“全民参与、携手同行”的公益理念。场地选择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的江景宴会厅,一边是黄浦江的璀璨夜景,一边是精心布置的非遗主题展区,让嘉宾在感受现代都市魅力的同时,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
宴会厅的布置由沈亦舟牵头,全程融入非遗元素,低调而不失格调:
? 入口处设置“非遗公益成果长廊”,用图片、视频、实物展示基金会四年的核心成果——濒危非遗数字化图谱、青年传承人创业产品、乡村孩子的非遗手工作品,每一件展品都附有二维码,嘉宾扫码即可了解背后的公益故事;
? 宴会厅内的桌布采用云南白族扎染工艺,餐具是大凉山传承人手作的彝族漆器,座椅靠背装饰着蜀绣太阳花挂件,每一处细节都暗藏非遗巧思;
? 舞台背景以“非遗技艺数字光影”为主题,通过AR技术,将竹编、蜀绣、扎染等非遗纹样投射在背景板上,随着环节推进不断变换,营造出“非遗新生”的视觉氛围。
“晚宴不是为了彰显排场,而是为了让嘉宾直观感受非遗的魅力与公益的力量。”陈曦在筹备会上强调,“每一个细节都要传递温度,让大家在温馨的氛围中,真正理解我们的公益初心。”
流程与环节:兼顾仪式感与实用性
陈曦主导设计的晚宴流程,既富有仪式感,又注重公益实效,避免冗长空洞的环节,让每一分钟都充满价值:
? 18:00-18:30 嘉宾签到与非遗体验:嘉宾签到后,可在“非遗体验区”体验简易竹编、迷你扎染等手工项目,由基金会帮扶的年轻传承人现场指导;
? 18:30-19:00 开场致辞与成果发布:播放基金会四周年公益纪录片,陈曦发表主旨演讲,发布《非遗公益四年白皮书》;
? 19:00-19:30 非遗表演与故事分享:邀请非遗传承人带来彝族歌舞、苗族银饰锻造展示等节目,受益代表分享自己的改变故事;
? 19:30-20:30 慈善拍卖与公益捐赠:拍卖非遗珍品与顶流捐赠的拍品,现场发起公益捐赠倡议;
? 20:30-21:00 荣誉授予与闭幕致辞:为公益合作伙伴、爱心人士颁发荣誉证书,周教授发表闭幕致辞。
同时,陈曦特意要求简化用餐环节,菜品以清淡、健康为主,部分食材来自大凉山非遗基地的乡村合作社,既支持乡村产业,又传递“节俭公益”的理念。
嘉宾邀约:精准匹配,共筑公益生态
晚宴嘉宾邀约由沈亦舟牵头,陈曦亲自把关,形成了“政商学界+顶流明星+非遗代表+公益人士”的多元化嘉宾阵容,既保证了晚宴的影响力,又确保了公益理念的精准传递:
? 政商学界:国家文旅部相关领导、上海市政府官员,张总、王健林、马化腾、董明珠等捐赠大佬,叶文轩、陆哲远等公益大使;
? 顶流明星:苏星然等基金会公益大使,以及十余位关注公益的影视歌明星;
? 非遗代表:基金会帮扶的老艺人、年轻传承人代表,大凉山非遗希望小学的师生代表;
? 公益人士:公益组织负责人、志愿者代表、捐赠人代表。
“我们邀请嘉宾,核心是希望他们能深度参与公益,而不是单纯的‘站台’。”陈曦说,“每一位嘉宾都与非遗公益有着深层联结,他们的参与,能让晚宴的公益价值最大化。”
晚宴现场:星光璀璨,爱心涌动
傍晚时分,嘉宾们陆续到场,身着正装的同时,不少人佩戴着非遗元素配饰——苏星然佩戴着蜀绣耳环,叶文轩手持竹编折扇,董明珠系着扎染丝巾,让非遗美学在星光熠熠的晚宴上绽放光彩。
开场:公益纪录片与主旨演讲,传递初心与坚守
晚宴以基金会四周年公益纪录片拉开序幕。纪录片浓缩了四年的公益历程:从阿普老艺人的漆器技艺数字化留存,到阿木返乡创业的艰辛与成功;从乡村小学的破旧教室,到焕然一新的非遗希望小学;从最初的几个人坚守,到如今的千万人参与……真实的画面与动人的故事,让不少嘉宾眼眶泛红。
纪录片播放结束,陈曦身着一袭融合蜀绣元素的白色长裙走上舞台,发表主旨演讲。她没有罗列华丽的数字,而是分享了三个让她印象深刻的公益瞬间:“阿普老艺人握着我的手说‘手艺不会断了’的欣慰,阿木告诉我‘终于能在家乡养活家人’的激动,阿依小朋友拿着竹编作品说‘我想当传承人’的坚定……这些瞬间,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她还发布了《非遗公益四年白皮书》,用数据展现公益成效:“四年间,我们完成38项濒危非遗技艺数字化留存,扶持126位年轻传承人创业,建成10所非遗希望小学,直接受益人数超12万人。但这还不够,还有更多老艺人等待我们抢救,更多年轻人需要我们扶持,更多乡村孩子渴望接触非遗。”
最后,陈曦发出公益倡议:“非遗传承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全民同行的旅程。希望今晚到场的每一位嘉宾,都能成为非遗公益的参与者、推动者,让我们一起,让非遗焕发新生,让公益温暖更多人。”
表演与分享:非遗魅力与真实故事,打动人心
随后的非遗表演环节,让嘉宾们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大凉山彝族传承人带来的《彝族酒歌》,歌声高亢嘹亮,充满民族风情;苗族银饰艺人现场展示锻造技艺,锤子敲击银片的清脆声响,配合AR技术投射的纹样变化,赢得阵阵掌声;非遗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表演的《竹编舞》,天真烂漫的舞姿,展现了非遗教育的丰硕成果。
故事分享环节,受益代表的讲述更是让现场气氛温情涌动。阿木带着自己研发的竹编智能台灯走上舞台,分享了自己从打工仔到非遗创业者的转变:“没有基金会的创业贷款和技术培训,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我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带动村里50多人就业。我想告诉大家,老手艺也能跟上新时代,也能改变命运。”
12岁的阿依穿着民族服饰,用稚嫩的声音讲述了自己的非遗故事:“以前我很内向,不敢说话。自从上了竹编课,我变得自信了。我现在能编很多好看的东西,我想以后当一名非遗老师,教更多人编竹编。”阿依的话刚说完,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不少嘉宾被这个小女孩的梦想打动。
慈善拍卖:爱心竞价,为公益加码
晚宴的核心环节——慈善拍卖,由知名主持人主持,10件拍品涵盖非遗珍品、顶流捐赠、企业定制等多个类别,每一件拍品都承载着满满的爱心。
? 拍品一:阿普老艺人手工制作的彝族漆器花瓶,采用传统工艺,耗时三个月完成,起拍价10万元,最终被王健林以50万元拍下;
? 拍品二:苏星然捐赠的影视道具——她主演的文化传承主题影视剧同款蜀绣披风,起拍价8万元,最终以35万元成交;
? 拍品三:陆哲远的AI企业定制的“非遗数字藏品套装”,包含10件基于濒危非遗技艺设计的数字藏品,起拍价15万元,最终以40万元拍出;
? 拍品四:格力电器捐赠的“智能非遗家居套装”,包含竹编智能空调、扎染智能窗帘等产品,起拍价20万元,最终以60万元成交。
拍卖过程中,嘉宾们踊跃竞价,气氛热烈而温馨。不少嘉宾表示,拍下拍品不仅是支持公益,更是对非遗文化的认可与喜爱。最终,10件拍品总成交额达480万元,所有款项将全部用于基金会的“濒危非遗数字化留存”与“乡村非遗教育”项目。
拍卖结束后,现场发起公益捐赠倡议,嘉宾们纷纷通过扫码捐赠、现场认捐等方式支持公益。张总现场追加捐赠1000万元,马化腾认捐500万元用于非遗数字化技术升级,十余位明星艺人也纷纷慷慨解囊,现场新增捐赠总额达3200万元。
荣誉授予:致敬每一位公益同行者
晚宴最后,陈曦与周教授共同为公益合作伙伴、爱心人士颁发荣誉证书,感谢他们对非遗公益的支持与坚守:
? 为张总、王健林等大佬颁发“非遗公益终身成就奖”;
? 为腾讯、格力、万达等企业颁发“非遗公益杰出贡献企业”;
? 为苏星然、叶文轩、陆哲远等颁发“非遗公益全球推广大使”;
? 为志愿者代表、捐赠人代表颁发“非遗公益爱心使者”。
拿到荣誉证书的阿普老艺人,激动地说:“我这辈子都在做漆器,没想到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感谢基金会,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人,我会把这门手艺一直传下去。”
周教授发表闭幕致辞:“今晚的晚宴,是一场爱心的汇聚,更是一次责任的传递。非遗传承与公益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付出。希望我们能以今晚为新的起点,携手同行,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让公益的温暖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晚宴成效:爱心汇聚,影响力再攀高峰
这场慈善晚宴,不仅为基金会募集了3680万元公益资金,更实现了“公益传播+资源整合+生态构建”的多重目标,让“曦·承非遗慈善”的品牌影响力再攀高峰。
? 媒体传播:晚宴吸引了全国200余家媒体到场报道,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全程直播,相关话题#非遗新生公益同行# #陈曦 慈善晚宴 非遗#等冲上热搜,累计阅读量超10亿次,让非遗公益再次成为社会热点;
? 资源整合:晚宴上,基金会与5家新的企业达成公益合作,新增3位顶流明星担任公益大使,为后续公益项目的开展注入了新的资源;
? 公众参与:晚宴直播期间,线上捐赠通道累计收到捐赠超800万元,参与人数突破100万人次,进一步扩大了全民公益的参与范围;
? 行业影响:晚宴的成功举办,为公益慈善行业提供了“文化+公益+商业”的融合范本,不少公益组织表示将借鉴基金会的模式,开展相关公益项目。
晚宴结束后,陈曦站在宴会厅的落地窗前,看着黄浦江的璀璨夜景,心里满是欣慰与坚定。她知道,这场晚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曦·承非遗慈善基金会”将带着这份汇聚的爱心与力量,继续深耕非遗公益领域,让更多濒危技艺得以传承,让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让更多乡村孩子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忠犬联盟”的伙伴们围在陈曦身边,脸上满是自豪与疲惫。从筹备到执行,他们付出了无数心血,但看到晚宴的圆满成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非遗公益的行列,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
“我们做到了。”陈曦轻声说。
“不,是我们一起做到了。”林砚舟回应道。
“而且,这只是开始。”沈亦舟笑着补充。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宴会厅里那些承载着爱心的非遗展品上。这场由陈曦主导的慈善晚宴,不仅汇聚了爱心与力量,更传递了希望与坚守。而“忠犬联盟”的故事,也将继续在非遗公益的道路上书写下去,让文化传承不息,让公益温暖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