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雄上任后的第三把火,烧向了在他看来代表着“旧习气”和“松散作风”的领域——公务饮酒。
一纸措辞严厉的《关于严格规范全省公务活动饮酒的规定》迅速下发,明确规定除极特殊外交、商务活动经严格审批外,全省范围内所有公务接待、工作聚餐等一律禁止饮酒,违者严肃处理。
文件还特别强调,要杜绝“酒桌文化”对政治生态的侵蚀。
这道“禁酒令”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在全省干部队伍中炸开了锅。
但赵伯雄推行得极为强硬,督查组四处明察暗访,处理了几个顶风违纪的干部后,表面上,高桥省的官场酒风瞬间肃清。
然而,这看似一刀切的政策,却成了赵伯雄敲打特定对象的一根棍子。
在一次省委常委会上,讨论完既定议题后,赵伯雄话锋一转,面色沉峻地扫视全场,最后目光定格在祁国栋身上,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批评意味:“最近啊,我听到一些反映,个别高级领导干部,精神状态有些萎靡,工作干劲似乎不如从前。甚至有人私下里抱怨,说什么压力太大,无处排解。”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声音提高了几分:“我要提醒某些同志!尤其是身居重要岗位的同志!现在全省上下都在狠抓作风,锐意改革,正是需要昂扬斗志、攻坚克难的时候!有什么压力?比得上发展大局的压力?比得上全省人民期盼的压力?动不动就意志消沉,甚至……搞些非组织活动,私下聚聚,发牢骚,诉苦水?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虽然没有点名,但“高级领导干部”、“重要岗位”、“私下聚聚”这些词,配合他那锐利如刀的目光,几乎就是直指祁国栋。谁不知道,祁国栋和孙陆雨是多年的老搭档、老朋友,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偶尔会私下小酌几杯,聊以慰藉,也交流工作,这在高桥省高层本不是什么秘密。此刻,这却成了赵伯雄攻击的靶子。
“我们推行禁酒令,不仅仅是为了杜绝公款吃喝,更是为了提振精神,净化风气!”赵伯雄言辞愈发激烈,“有些同志,不要把组织的严格要求当成是针对个人,更不要阳奉阴违,表面遵守,背地里却搞另一套!这种心态要不得!这种作风必须纠正!”
他盯着祁国栋,几乎是训斥的口吻:“我希望个别同志能认真反思,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来!不要带坏了下属,更不要影响了全省改革发展的氛围!高桥省,不养闲人,更不养暮气沉沉、背后发牢骚的官老爷!”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其他常委们都屏住呼吸,不敢去看祁国栋的脸色。这番指桑骂槐、无限上纲的批评,极其侮辱人,几乎是将祁国栋的个人品行和工作态度全盘否定。
祁国栋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只有放在桌下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知道赵伯雄是在借题发挥,是在用这种近乎羞辱的方式打压他,瓦解他的威信。他不能当场发作,那正中赵伯雄下怀。
他深吸一口气,迎向赵伯雄的目光,语气平静得听不出任何波澜:“伯雄书记的批评,我听到了。我会认真反思,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人,遵守省委各项规定,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他的回应,不卑不亢,却也没有丝毫屈服的意思。
会议在极其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当晚,在榕华市那家他们常去的、隐秘的私房菜馆小包间里(ps:私人身份、自费消费),祁国栋和孙陆雨面前摆着几样小菜,却破天荒地没有酒,只有两杯清茶。
“妈的,赵伯雄欺人太甚!”孙陆雨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脸上满是愤懑,“喝个酒也能被他拿来做文章!他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整!”
祁国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苦涩的滋味在口中蔓延,仿佛是他此刻心情的写照。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缓缓道:“他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禁酒是假,整肃异己、树立绝对权威才是真。我们私下喝酒诉苦,在他眼里,就是拉帮结派、对抗省委的证据。”
“那我们……”
“忍。”祁国栋打断他,目光锐利,“他现在势大,正愁找不到我们的把柄。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谨慎。酒,暂时不喝了。话,更要慎言。但心里的这口气,不能散!”
他以茶代酒,举起茶杯:“陆雨,记住今天。有些账,先给他记着。”
孙陆雨重重地点头,也举起了茶杯。两只茶杯在空中轻轻一碰,没有清脆的响声,只有一种无声的沉重和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