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华市的数字化建设日新月异,互联网深度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一种更为隐蔽、更具欺骗性的网络乱象——“暗广”,也开始在各类网络平台滋生蔓延,引起了市委书记祁国栋的注意。
所谓“暗广”,并非传统的横幅广告或贴片广告,而是将商业推广信息精心伪装成普通用户分享、专业测评、新闻资讯甚至社会评论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判断和选择。
它们潜伏在短视频平台的“真实体验”里,混杂在社交媒体的“热心推荐”中,甚至出现在一些看似客观的“新闻报道”字里行间。
祁国栋发现这个问题的契机,源自一次家庭晚餐。
儿子祁安在饭桌上提到,班上很多同学都在用一种据说能“瞬间提升记忆力”的“聪明药”,是一个很火的“学习博主”强烈推荐的,价格不菲。
黄莉雅也随口说起,她关注的一位“独立设计师”近期频繁推荐某款小众护肤品,言辞恳切,让她几乎动心,后来才发现该设计师与该品牌存在商业合作。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祁国栋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看似“无害”的分享背后,可能隐藏着误导消费者、破坏市场秩序、甚至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风险。
他立刻指示市委网信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进行初步摸底。
调研结果令人心惊:“暗广”已渗透到健康、教育、金融、美妆等多个领域。一些网红、大V、乃至个别缺乏操守的媒体,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利用自身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劣质产品、虚假服务甚至非法集资项目站台背书,却刻意隐瞒其广告属性。
它们利用算法推荐和精准推送,轻易抵达目标受众,尤其是判断力较弱的青少年和老年人,危害性比传统广告更大。
祁国栋召集了孙陆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
“同志们,‘暗广’问题,看似是商业推广模式的变化,实则是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新挑战。”祁国栋面色严肃地分析,“它的隐蔽性、欺骗性,破坏了信息环境的清朗,践踏了诚信经营的底线,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塑造产生恶劣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出击!”
孙陆雨补充道:“治理‘暗广’,难点在于识别和界定。它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灰色地带,取证难、认定难。需要我们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技术手段,同时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平台责任。”
一场针对“暗广”的专项治理行动,在榕华市悄然展开,命名为“清源净网”行动。
由网信部门牵头,联合高校和技术企业,开发专门用于识别“暗广”的算法模型,通过对文本语义、发布行为、账号关联度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可疑内容。
行动中,查处了多个典型案例:那个推荐“聪明药”的“学习博主”被查实与生产厂家有利益输送,所谓“神奇效果”纯属杜撰;黄莉雅关注的那个“独立设计师”也被要求对其推广行为进行明确标注;一批违规发布“暗广”、未尽审核义务的网络平台被依法处罚。
治理“暗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也有技术上的瓶颈,但榕华市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创新的智慧。
祁国栋在一次行动阶段性总结会上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失信之地。治理‘暗广’,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需要,是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更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培育积极健康网络文化的需要。这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变种,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清源净网”行动取得了显着成效,榕华市的网络生态环境为之一清。
市民们普遍感到,那些伪装巧妙的商业推广变少了,信息的可信度提高了。
这场针对新型网络乱象的精准打击,不仅净化了本地网络空间,也为其他地区治理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榕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