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喧嚣在蝉鸣的渐弱中悄然过渡,初秋的风开始带来一丝清爽的凉意,拂过城市楼宇间,也悄然潜入梧桐公馆那间始终保持着恒温的病房。窗外的梧桐叶,边缘悄然染上一抹不易察觉的淡黄,时光的流逝,在这里以一种近乎凝滞却又不可阻挡的方式显现。
病房内的生活,依旧围绕着精密的护理、被动的康复和小心翼翼的饮食展开。萧惊弦的身体状况,如同在一条极其平缓的浅滩上航行,没有惊涛骇浪,却也难见明显的航道改变。他清醒的时间稳定了些,能够进行更长时间的、简单的对话,虽然声音依旧微弱沙哑,需要萧逐云俯身贴近才能听清。他的精神世界,在儿子日复一日的文学、音乐和影像滋养下,似乎维持着一种奇异的平静,甚至偶尔会流露出对窗外光影变化的细微关注。
萧逐云的心,在日复一日的守护中,也渐渐沉淀下来。外界的喧嚣被他有意识地过滤,他的整个世界,缩小到了这间病房,以及父亲每一次平稳的呼吸、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上。他与投资方、发行方保持着最低限度的必要沟通,核心议题始终围绕着那个前提——父亲的参与度,决定上映时间。
就在这种表面平静、内里却酝酿着巨大期待的氛围中,经过反复磋商和精心准备,电影《长亭雪》的宣发团队,在取得萧逐云的最终首肯后,决定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发布电影的首支正式预告片。
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既是为了回应市场和影迷日益高涨的呼声,维持影片的热度,也是为了以一种相对可控的方式,试探公众的反应,并为后续可能进行的、有萧惊弦参与的宣传活动进行铺垫。预告片的剪辑,由导演亲自操刀,萧逐云全程参与审定,确保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甚至每一帧画面的色调,都精准地传达出电影的气质,并且绝不会对父亲的形象和病情产生任何可能的误解或过度消费。
发布日选定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八点,黄金流量时段。没有大规模的预热炒作,只在《长亭雪》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条简单的预告:“长亭风雪,静候君来。电影《长亭雪》首支预告,敬请聆听。” 配图是一张极具意境的海报:风雪中的长亭剪影,亭中两个模糊却对峙的人形,充满了故事张力。
链接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短短几分钟内,转发、评论和点赞数呈指数级飙升。无数影迷、媒体人、业内同行,以及被康城和金梧桐奖吸引来的路人观众,纷纷点开了那段时长仅有两分三十七秒的视频。
萧逐云没有守在网络前线去关注数据。在那个预告片发布的夜晚,他如同往常一样,在病房里陪着父亲。父亲刚吃完药,精神尚可,正半靠在床头,目光宁静地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萧逐云坐在一旁,安静地削着一个苹果,病房里只开着柔和的壁灯,营造出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安宁。
然而,他放在静音模式下的手机屏幕,却开始不间断地闪烁起来,是陈叔、导演、以及几个亲密朋友发来的信息,语气无一例外地激动万分。
萧逐云没有立刻查看,他耐心地将苹果切成小块,放在温水中浸暖,然后一小块一小块地喂给父亲。萧惊弦配合地吃着,动作缓慢,眼神依旧平静。
直到将父亲安顿睡下,确认他呼吸平稳地进入梦乡后,萧逐云才轻轻走到病房外的小客厅,深吸一口气,点开了那个已经被转发无数次的视频链接。
手机屏幕亮起,黑暗的背景下,首先传入耳中的是呼啸的风雪声,低沉而压抑。随即,画面缓缓亮起,是漫天的飞雪,一座孤零零的长亭矗立在苍茫天地间。镜头推进,萧惊弦饰演的父亲的身影出现,他披着旧式大氅,背影挺拔却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孤寂沧桑。他没有回头,只有一个低沉而沙哑的画外音响起,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叹息:“这亭子,看了几十年风雪,人也快成了这风雪的一部分了……”
紧接着,画面切换,节奏加快。萧逐云饰演的儿子带着年轻的倔强与愤怒闯入镜头,父子二人在亭中、在书房、在雪地里的激烈冲突片段快速闪过,台词犀利,情绪饱满:
“你眼里只有你的规矩,你的体面!何曾有过我这个儿子?!”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风雪,只能一个人扛。”
剪辑凌厉,将父子间的隔阂、误解与深藏的痛楚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音乐陡然一转,从激烈的冲突变为深沉的悲悯与和解。镜头开始捕捉细腻的面部特写:萧惊弦眼中深不见底的疲惫与无奈,萧逐云从愤怒到困惑再到隐隐心痛的眼神变化。
最震撼人心的几个镜头接连出现:
风雪长亭中,萧逐云扑向父亲,紧紧拥抱住他,放声痛哭,而萧惊弦仰头闭目,一行清泪混着雪水滑落。
病榻前,儿子为父亲擦拭额头,动作轻柔,眼神充满了无法言说的心痛。
最后一个画面,定格在晨光熹微中,父子二人并肩坐在修缮一新的长亭里,望着远方,没有台词,只有一种历经风雪后的平静与释然,以及那句最终浮现的、充满哲思的电影slogan:“风雪长亭,见证所有沉默的爱。”
预告片结束,屏幕暗下。
萧逐云握着手机,久久没有动弹。即使是他这个参演者、亲历者,在以这样一种高度凝练、充满张力的方式重新审视这些画面时,依旧被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冲击得心潮澎湃。父亲的表演,洗尽铅华,每一个眼神、每一条皱纹都充满了故事,那是真正用生命在演绎。而他自己,在与父亲真实经历的映照下,表演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他点开评论区,热浪般的赞誉瞬间扑面而来:
“我的天!这质感!这表演!每一帧都是艺术品!”
“萧老师的演技已经出神入化了……那眼神,看得我心都碎了……”
“逐云的表演也脱胎换骨了!和父亲对戏完全不落下风,那种复杂的情绪太到位了!”
“这不仅仅是电影,这是一场关于生命、爱和和解的对话!”
“看预告片我已经哭了三次,不敢想象正片会怎样……”
“这才是真正的电影!期待值拉满!什么时候上映?”
“求快点上映!等不及要去电影院感受这份沉重又温暖的爱了!”
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和极高的期待。各大影视自媒体、权威影评人也迅速发布了观后感,用的词汇极其夸张:“史诗级表演”、“年度最受期待电影没有之一”、“华语电影的一座高峰”、“用电影语言书写的生命诗篇”……
“不仅是电影,更是一场生命对话”这句话,迅速被无数网友引用、转发,成为了对《长亭雪》最精准、也最广泛的共识。影片的期待值和口碑,在预告片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萧逐云看着这些汹涌而至的正面反馈,心中百感交集。有骄傲,为父亲和自己付出的心血得到认可;有欣慰,电影的价值被如此深刻地理解;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力和一丝难以言喻的伤感。这一切的赞誉和期待,都是父亲用健康、甚至可能是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他悄悄走回病房,站在门口,借着走廊微弱的光线,看着父亲在睡梦中平静的容颜。预告片里那个在风雪中坚毅又脆弱的父亲,与眼前这个需要精心呵护才能维持生命体征的父亲,形成了无比强烈的对比。
荣誉等身,万众瞩目。
可他知道,父亲最在意的,或许早已不是这些。
他轻轻关上门,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回到病房的寂静中,他握起父亲微凉的手,低声自语,仿佛是说给父亲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
“爸,你看到了吗?大家都说,我们的电影很好,很好……它值得所有的等待。”
窗外,秋夜渐深。
窗内,期待已如潮水般汇聚,只待那扇通往银幕的大门,在恰当的时机,为这部凝聚了生命重量的作品,缓缓开启。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