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浓,擂鼓山的轮廓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模糊而宁静。山风拂过,带着松针的清香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最终也都被这广阔的天地所稀释、净化。凌霄独立于山巅,望着虚竹与苏星河的身影消失在山道尽头,那小和尚一步一顿、略显笨拙却又异常沉重的步伐,仿佛踏在了一个崭新命运的起点上。
逍遥派的因果,至此算是告一段落。无崖子身死道消,传承却得以延续,至于那懵懂的小和尚能否将这份沉重的遗产转化为真正的“逍遥”,便是他个人的造化了。自己能做的,已然做完。
他收回目光,神识如清风般拂过四方。江湖,从来不会因一两个人的悲欢离合而停止运转。就在这擂鼓山风波渐息之时,更为汹涌的暗流,正在中原腹地汇聚、涌动。
无数道或强或弱的气息,正从四面八方,如同受到无形磁石的吸引,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去——嵩山,少林寺。
种种零碎的信息片段,也随之涌入他的感知:
“……少林寺玄慈方丈广发英雄帖,欲召开武林大会!”
“听说是为了近来江湖上接连发生的大事……乔峰的身世、慕容氏的阴谋,还有这擂鼓山的传承……”
“何止!据说还要商讨丐帮新任帮主的人选!”
“啧啧,这可是数十年来未曾有过的盛事!天下英雄齐聚少林,必有一番龙争虎斗!”
“快走快走,去晚了怕是连山门都挤不进去了!”
风声、马蹄声、江湖客的议论声……交织成一幅山雨欲来的图景。凌霄静立原地,心神却已跨越千山万水,仿佛看到了那千年古刹之前,已是风起云涌。
少林大会……
他立刻明了,这绝非一次简单的武林聚会。这是整个天龙八部世界剧情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数十年前雁门关旧案真相大白的舞台,是萧远山与慕容博这对宿命冤家即将现身的时刻,更是乔峰(萧峰)命运轨迹中最悲壮浓烈的一笔!
往日因,今日果。所有的恩怨情仇、家国大义、身世之谜、江湖纷争,都将在这佛门清净地被彻底引爆,牵扯出无数悲欢离合,血泪交织。
此前游历,他多以旁观者或暗中推动者的身份参与,点拨一二,化解局部危机,意在体会红尘,炼心明性。但此次少林大会却截然不同。其牵扯之广,影响之深,远超以往。那不仅仅是江湖恩怨,更关乎宋辽两国格局,关乎无数人的命运走向,其中更有着令他亦为之叹息的、堪称“意难平”的悲剧。
乔峰豪迈悲怆的一生,阿朱如流星般短暂而璀璨的情缘,萧远山半生癫狂的复仇,慕容博机关算尽的野心,扫地僧深藏不露的慈悲与智慧……这一切,都将在那里交汇、碰撞。
若只是旁观,固然能看尽世间百态,感悟因果无常。但既然身在此界,拥有了改变某些轨迹的能力,若依旧冷眼旁观,坐视某些悲剧发生,似乎……有违他下山游历、体悟“造化”、明见“本心”的初衷。
道法自然,并非无情。真正的“自然”,是发于本心,顺应天理人情。见到不公,遇到憾事,力所能及之下,出手拨正,亦是“自然”的一部分。
更何况,他隐隐感觉到,此番大会,波澜之壮阔,因果之密集,对他进一步理解此界法则,甚至触摸那“炼虚合道”的玄妙之境,或许都有着难以言喻的助益。
心意既定,便再无犹豫。
目标,嵩山少林寺。
他最后望了一眼擂鼓山,此地恩怨已了,再无留恋。身形微动,便如一道融入夜色的青烟,飘然下山,速度看似不快,却几步之间已在数丈之外,山石草木皆不能阻其分毫。
夜色渐深,星斗满天。官道上依旧有赶路的江湖人车马匆匆,火把如龙,议论声不绝于耳,皆是为那即将到来的少林盛会。
凌霄并未与任何人同行,只是独自行于月色之下,山野之间。他的气息完美地融入自然,即便与人擦肩而过,也无人能察觉他的存在。
然而,他的心神却已提前抵达了那座千年古刹。仿佛能看到那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那钟声悠扬的晨昏,那即将汇聚于此的天下英豪,以及那隐藏在平静表象之下、一触即发的惊涛骇浪。
新一轮的波澜,更宏大的画卷,即将展开。
他不再是纯粹的旁观者。这一次,他要在那关键之处,落下属于自己的棋子,尝试去改变那注定的轨迹,了却这段延续数十年的恩怨,尽可能避免那令人扼腕的悲剧。
青衫微拂,人影已消失在苍茫夜色之中,只留下风过松林的呜咽,如同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奏响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