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洛阳,别了那是非漩涡,天地骤然开阔。凌霄并不急于赶路,也未施展什么缩地成寸的神通,只是如同一个最寻常的行脚道人,沿着官道、小径,时而折入山野,时而临溪驻足,悠然南返。
秋风渐凉,吹黄了道旁的草木,也吹散了身后那座雄城带来的最后一丝喧嚣。他一路行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却又非仅仅是山水。
官道上奔马疾驰的信使,面带忧色,传递着或许与和氏璧相关的消息;田野间躬身劳作的农人,眉头紧锁,担忧着今年的收成与明日的税赋;小镇茶馆里,南来北往的客商压低声音,交换着听来的江湖传闻、朝堂变动,语气中既有兴奋,也有不安。
这一切,皆如流水般映入他的眼帘,流入他的心湖。
他并未刻意去做什么,只是看,只是听,只是感受。
于扬州初入红尘,见识市井百态,出手惩戒纨绔,结缘同福客栈。
于长安帝京,夜探宫闱,感知龙气凋零,偶遇未来军神,暗助风尘三侠,婉拒门阀招揽。
于洛阳风云之地,旁观双龙成长,静观宝璧风波,于关键时刻出手点拨、相助,轻描淡写间影响局势走向,却又在风波最盛时飘然远引。
这一桩桩,一件件,如同画卷般在他心间缓缓展开,重新品味。不再是简单的经历,而是剥离了表象后,内里蕴含的“道”与“理”。
他见到权势如烟云,强盛如大隋,亦不过转眼凋零,龙气散逸,被无数野心与私欲啃噬。
他见到情义之重,如双龙彼此扶持,如李靖红拂于困境中相遇相知,可超越门第与危难。
他见到人心之复杂,有白展堂市井中的狡黠与义气,有独孤凤门阀光环下的无奈与挣扎,有师妃暄超然姿态下的坚定与迷茫,有绾绾妖异手段背后的执拗与……
他更见到“势”之流转,和氏璧一出,天下英豪如蚁附膻,个人之勇在滚滚洪流前显得如此渺小,却又能在关键处被轻轻拨动,引发意想不到的偏转。
这些感悟,并非枯坐深山所能得,非得亲身入这红尘万丈,于这众生纷扰中体悟、印证不可。
这一路南返,他便是在进行着这种沉淀与消化。将所见所闻所历,与自身所修《先天一炁诀》、所悟天罡地煞法、所持道家至理,相互印证,相互融合。
这一日,行至一处荒僻山岭,时值黄昏,残阳如血,将群山染上一层悲壮的金红。他于一处避风的山崖下盘膝坐下,并未运功,只是静静看着那轮红日缓缓沉入远山之下。
天地间明暗交替,阴阳流转,那股宏大而无声的力量,仿佛与他体内生生不息的先天一炁产生了某种共鸣。
忽然间,他心有所感。
过往种种感悟如同百川归海,纷纷涌上心头,却又刹那间归于平静。灵台一片空明澄澈,仿佛被这天地间的暮色与生机共同洗涤。
体内那早已达到炼气化神后期、却始终差着一丝圆满的先天一炁,此刻竟自行活泼泼地运转起来,速度并不快,却无比圆融自如,再无半分滞涩。神魂仿佛被温水洗涤,愈发凝练通透,感知的范围与精细程度,悄然向上攀升了一个台阶。
那层困扰他许久的、通往“炼神还虚”之境的无形瓶颈,竟在这般毫无征兆的静坐观想中,悄然松动,出现了清晰的缝隙!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原来,炼心之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圆满。所欠缺的,并非力量的积累,而是这片刻的静悟,将这红尘历练尽数化为道基资粮的契机。
凌霄缓缓睁开眼,眸中似有清光流转,一瞬即逝,复归平淡。他并未因境界的松动而有丝毫激动,反而有一种“理应如此”的淡然。
他抬起手,指尖一缕微不可察的真元流转,心念微动,前方崖壁上一株顽强生长的小草轻轻摇曳了一下,并非被风吹动,而是仿佛响应了他那一丝融入天地的心念。
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对天地能量的感知与引动,已迈入一个全新的、更为精微的层次。虽还未正式突破,但前路已豁然开朗。
夕阳最终完全隐没,天际只余下一抹绚烂的晚霞。夜色如同温柔的薄纱,缓缓笼罩山野。
凌霄依旧静坐,并未起身。他感受着体内愈发圆融的炁息,感受着神识与天地更为紧密的联系,心中一片宁静喜乐。
此番南下,入世修行,目的已超额达成。不仅见识了这综武世界的波澜壮阔,经历了诸多事件,结下了数段缘法,更于这红尘纷扰中,淬炼了道心,夯实了根基,找到了通往下一境界的路径。
收获之丰,远胜闭关苦修数载。
道在脚下,亦在人间。
夜色渐深,星子开始在天幕上闪烁。山风带来凉意,却吹不散他周身那圆融无暇的气场。
他微微一笑,长身而起,掸了掸道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前路尚远,道途更长。
但此刻,他心境圆满,步履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