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相国府。
董卓看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奏表——青州刘备、孔融等人的联名求救急报,以及袁绍举荐刘备为青州牧的表文,胖脸上露出一丝不耐烦又带着玩味的表情。
“哼,关东这群鼠辈,就没个消停时候!打不完的黄巾,死不完的官!”他粗声粗气地骂道,将奏表随手拨到一边,“一个个都跟咱家要粮要兵,咱家哪来的多余粮草养他们!”
李儒侍立一旁,默默将奏表拾起,仔细翻阅了一遍,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相国,”李儒缓缓开口,“此事,或许并非坏事。”
“哦?文优又有何高见?”董卓对这位女婿兼头号谋士的意见颇为重视。
“相国请看,”李儒指着奏表,“青州牧焦和惊死,黄巾复起,势大滔天。刘备、袁绍皆言其有百万之众,虽未必属实,然其乱象已成。此乃其一。”
“其二,袁本初竟主动表奏刘备为青州牧。其用意,无非是欲将刘备困在青州那个烂摊子里,以免其与公孙瓒联合,干扰其图谋冀州之举。”
董卓嗤笑:“袁绍小儿,倒是会打如意算盘。”
“然也。”李儒点头,“然其算计,正可为我所用。相国,关东诸侯,其利不合,其害亦未合。我等最乐见者,便是他们互相争斗,彼此消耗,永无宁日!”
他继续分析道:“刘备,织席贩履之徒,虽有虚名,然出身卑贱,兵力寡弱,在士族中并无根基。青州历经战乱,黄巾肆虐,十室九空,早已是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让刘备去当这个青州牧,无异于将其放入火坑。他若想站稳脚跟,必与黄巾死斗,与地方豪强纠缠,耗尽他那点本钱。此乃困死刘备之策,于相国无害而有利。”
“再者,”李儒眼中闪过毒辣之色,“相国可曾想过,若朝廷正式任命刘备为青州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相国主导的朝廷,依然掌控着天下州郡大员的任免之权!此乃彰显朝廷威严之举!可稍稍压制那些质疑相国、质疑朝廷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李儒声音压低,充满诱惑,“刘备何等卑微之人?竟能凭借军功位居州牧!此例一开,袁术、袁绍、刘表、乃至曹操、公孙瓒等人,心中会如何想?他们出身高贵,拥兵自重,岂能甘心落于一贩履者之后?必会更加疯狂地争夺地盘,互相攻伐,以求获得更大的名位,甚至……觊觎神器!关东之乱,将愈演愈烈!届时,相国稳坐长安,看群鼠相斗,待其两败俱伤,再遣一上将出关,收拾山河,岂不美哉?”
董卓听得眉飞色舞,哈哈大笑:“好!好!文优所言,深得吾心!就让这群自命不凡的关东蠢货,去抢个你死我活!咱家就封他刘备一个青州牧,看看能引出多少好戏!”
他当即下令:“即刻拟旨!就以朝廷的名义,准了袁本初所奏,任命刘备为青州牧,总揽青州军政,剿平黄巾,安抚地方!至于粮草兵力嘛……”董卓嘿嘿一笑,“就说朝廷亦有难处,让他自行筹措,克服困难,务必尽快还青州一个太平!”
“相国英明!”李儒躬身领命,嘴角带着一丝计谋得逞的冷笑。
很快,一份来自长安的诏书,以朝廷的正式名义,任命刘备为青州牧,并严令其剿除黄巾、安定地方的敕令,被快马加鞭送往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