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城西北方的山谷深处,一处寻常人难以发现的营地里,炉火日夜不息,映红了半边天空。风箱呼啦作响,伴随着规律的锤击声,宛如大地沉睡时的心跳。这里是刘备麾下最为隐秘的所在——神工营。
暮色四合,张全抹了把额上的汗水,望着眼前新出炉的一批曲辕犁,脸上浮现出难得的笑意。
“班长,这批犁头已经按新法子淬过火了。”神工营李柱兴奋地跑来报告,“刚才试过了,入土又深又省力!”
张全点点头,拿起一件曲辕犁仔细端详。犁身曲线优美,犁头寒光闪闪,与往日所见农具大不相同。
“不错,比上次的又强了几分。”张全难得地称赞道,“明日就派人送到军屯去,叫他们试试效果。”
“听说军屯的老农们见到咱们前些日子送去的耧车,眼睛都直了!”李柱忍不住笑道,“说是一人一牛一天能播十亩地,顶过去五个人力!”
张全严肃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但很快又收敛起来:“莫要得意。先生提供的图样精妙非凡,咱们若做不好,便是辜负了他的信任。”
提及刘备,张全总是肃然起敬。那些超越时代的农具草图,从幽州带回的能工巧匠,以及建立神工营的构想,全都出自那位尚未归来的平原国国相。尽管刘备出征未归,但他的理念已在这片山谷中生根发芽。
“班长,高炉已经准备好了,今晚要不要试炼新一批铁料?”另一名神工营成员张晓过来请示。
张全精神一振:“好!按新配比的矿石来,注意控制风力。”
夜幕完全降临,神工营却灯火通明。最大的工棚内,一座两人高的改良高炉正在全力运转。工匠师傅们有条不紊地加料、鼓风、观察火候,汗水在炉火映照下闪闪发光。
“风力再加三分!”一名资深的工匠赵师傅高声指挥,“注意观察火焰颜色!”
经过数个时辰的忙碌,第一炉铁水终于缓缓流出。橙红色的熔铁如岩浆般倾泻入模具,火花四溅,场面壮观而炽热。
待铁锭冷却后,赵师傅亲自上前检验。他用小锤敲击铁块,侧耳倾听声响,又仔细察看断口纹理。
“成了!”赵师傅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杂质少了很多,质地均匀。这淬火工艺改进得值!”
众工匠闻言欢呼起来。数月来的失败与尝试,终于换来了质的飞跃。
“这般好铁,不打造些兵器可惜了。”老工匠王锤摸着那铁锭,爱不释手,向张全说道。
张全沉吟片刻:“先满足农具之需。不过...先生临行前确实交代过,若有余力,可试制些兵甲。明日挑几个好手,咱们试打一副铠甲看看。”
与此同时,平原城相府内,天机营的少男少女们正在灯下忙碌。尽管已是深夜,偏厅中依然人影绰绰,纸声沙沙。
“徐州来的粮草清单已核对完毕,请周班长过目。”一个清秀少年将一叠文书递给周蕙。
年方十六的周蕙接过文书,迅速浏览后点点头:“张闯,你做得很细致。不过这里,”她指着其中一项,“豆秣的数量与仓库接收记录有出入,明日需再去核实。”
张闯凑近看了看,不好意思地挠头:“是我疏忽了。”
周蕙微笑:“无妨,初学难免。先生说过,政务之要在于细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天机营这些少男少女大多是无家可归的孤儿,被刘备收留后,发现他们天资聪颖,在他讨伐董卓期间,便让贾诩、简雍等人亲自教导。不过数月时间,他们已能独立处理大量日常政务文书。
“赵班长,这是夜枭小组刚送来的情报。”一个约莫十四岁的女孩林静匆匆进来,递上一封密函。
赵渊立即接过,小心拆开火漆。室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夜枭小组的情报往往事关重大。
片刻后,赵渊抬起头,神色凝重:“是关于青州黄巾残部的动向。肖雨,立即去请贾先生过来。张冲,将前三日所有相关情报都找出来比对。”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效率之高不亚于经验丰富的文吏。
不到一刻钟,贾诩缓步而来。这位以智谋着称的谋士如今负责指导天机营,他对这些年轻人的成长颇为惊讶。
赵渊将情报和分析呈上:“先生,根据夜枭的情报和此前信息,我们认为黄巾残部可能在酝酿对平原的再次袭击。这是我们的初步判断和建议。”
贾诩仔细阅读后,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分析得很有条理,建议也切实可行。你们成长得很快。”他稍作沉思,“明日我会与简雍先生商议此事。你们继续追踪相关信息,有任何变化立即报我。”
贾诩离开后,天机营的成员们相视而笑,能得到这位严师的表扬实属不易。
“多亏先生让我们学习那些分析之法。”赵渊感慨道,“记得刚开始时,连文书都整理不清。”
周蕙点头:“先生的恩情,我们唯有以勤勉相报。继续工作吧,还有不少文书需要处理。”
数日后,平原县城东街,一座新挂匾额的建筑前围满了好奇的百姓。匾额上“济安堂”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堂内,简雍正在与李博大夫、钟济查看刚布置好的诊室。年过五十的李博原本是幽州有名的大夫,因战乱被刘备救下并随着刘备一起来到平原国国后,请来主持济安堂。
“钟济,护士的培训进展如何?”简雍问道。
钟济回到:“已有百余名女子在接受训练,大多是军中家属和城中贫寒之家的女子。她们学得很快,只是...”
“只是什么?”简雍追问。
李大夫捋着花白胡须,压低声音,替钟济说到:“让女子出来做这些事,外界颇有微词。有人说这不合礼法,有人说咱们济安堂伤风败俗。”
简雍轻笑:“主公说过,乱世之中,能救人便是大德。何况这些女子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抚养家小,有何不可?待见到成效,闲言碎语自会平息。”
正说着,外面忽然一阵骚动。一个满身是血的汉子背着一个伤员冲进来:“大夫!救救我兄弟!他在工地被塌方的土石压伤了!”
钟济立即上前检查伤员情况,同时高声吩咐:“准备热水、纱布、止血散!叫两个护士过来!”
很快,两名身着素衣的年轻女子推着辆古怪的小车快步而来。车上整齐摆放着各种医护用品,这是神工营特制的“救护车”。
在钟济指导下,两名护士熟练地为伤员清洗伤口、止血包扎,动作之专业令围观众人惊讶不已。
“这些姑娘家,做起这事倒有模有样。”有人窃窃私语。
“听说学好了还能拿工钱呢...”
“我家闺女要是能来学就好了...”
简雍在一旁默默观察,心中暗喜。刘备提出的“护士”概念初时遭多人反对,如今看来确是妙棋。不仅解决了医护人手不足的问题,还为许多贫寒女子提供了生计。
三日后,伤员的兄弟特地来到济安堂,一进门就跪地磕头:“谢谢钟大夫!谢谢各位护士姑娘!我兄弟已经醒过来了,医生说性命保住了!”
这一幕被不少百姓看在眼里,济安堂和护士的名声悄然传开。
山谷中,神工营的最新成果正在接受测试。
张全站在试射场上,手中拿着一件造型奇特的连弩。这是根据刘备提供的理念改进的第三代连弩。
“装填完毕!”李柱报告道。
“射程测试,开始!”张全下令。
弩箭破空而出,飞向百步外的靶子。连续十支箭矢几乎首尾相接,大部分命中靶心。
围观工匠发出阵阵惊叹。
“精度比上次提高了三成!”
“连发速度也快了!”
“看这力道,能穿透普通皮甲了吧?”
张全面无表情,但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还不够。先生要求的是一百五十步有效射程和更高的可靠性。继续改进!”
“班长,咱们的铁料越来越好,或许可以试试更精细的机括。”张妍提议道。
张全点头:“正合我意。另外,我想试试批量生产的法子,先生说过什么‘标准化生产’,每个部件由专人制作,最后组装起来...”
夜幕降临,简雍与贾诩在相府书房中对坐。
“文和,你看这些最新的报告。”简雍将几份文书推给贾诩,“神工营的农具使军屯效率倍增;济安堂不仅救治伤员,还赢得了民心;天机营那些孩子处理政务的速度快得惊人...”
贾诩细细阅读,难得地露出笑容:“主公的理念确实超前。若是这些成果能推广开来,平原国的实力将远超周边郡县。”
“最难得的是,这一切都是在主公不在的情况下完成的。”简雍感叹,“他临行前留下的规划和设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贾诩望向窗外星空,若有所思:“我原以为主公仁德有余而权谋不足,如今看来,他的远见卓识远超常人。这些革新若成功,将来...”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赵渊手持密函匆匆而入:“两位先生,夜枭急报!先生已平定青州黄巾,不日将返回平原!”
简雍与贾诩相视一笑。
“正好,”简雍抚掌道,“主公归来时,我们将给他一份惊喜——一个更加强大的平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