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辰产业园的战略会议室里,晨光把桌上的《华北能源尽调报告》照得透亮。封面“全国五百强企业”的烫金字样旁边,被林凡用红笔圈出一行小字:“传统能源业务占比83%,光伏电站闲置率45%,负债率68%”。江哲坐在对面,手里捏着计算器,指尖在按键上飞快跳动,报出的数字像一记记重锤,砸在会议室的安静里:“按当前估值,华北能源的核心资产——12座光伏电站、3个煤炭仓储基地、2000公里输电线路,总价值约85亿,但扣除72亿债务,实际净资产只有13亿。罗斯柴尔德给出的报价是15亿,只想要光伏电站,其他资产准备剥离,员工大概率裁员。”
“裁员?剥离资产?这就是资本的玩法?”张磊把报告往桌上一摔,声音带着怒气,“那2000多名员工怎么办?那些输电线路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电网枢纽,剥离了会影响当地用电!罗斯柴尔德这是想搞‘拆骨式收购’,根本不管企业的死活!”
林凡没说话,手指在“闲置光伏电站”那页反复摩挲。华北能源是华北地区的老牌能源企业,去年还排在全国五百强第489位,可随着新能源转型滞后,传统煤炭业务萎缩,企业越陷越深。但它的价值从来不在煤炭,而在那12座光伏电站——大多建在张家口、承德等日照充沛的区域,正好契合凡辰华北光伏基地的布局;还有那2000公里输电线路,能直接接入国家电网,省去凡辰至少3年的基建时间。
“林总,华北能源的老总和几个核心股东已经到楼下了。”老顾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股东名单,“他们昨天跟罗斯柴尔德谈崩了,主要是不同意裁员和剥离输电线路,现在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见您——听说您在乡村光伏项目里保住了不少农民工的工作,他们想看看凡辰是不是真的‘做事’的企业。”
林凡抬眸,把报告合上:“请他们进来。告诉张磊,把绿创的光伏储能改造方案准备好;周锐,你把锐芯的电网调度芯片样品带上;陈明宇,调出华北地区的AI用电分析数据——我们不是来‘收购’一家快倒闭的企业,是来‘整合’一个能重生的生态节点。”
几分钟后,华北能源董事长赵建国带着三个股东走进来。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企业家,西装袖口磨出了毛边,手里的公文包旧得掉了皮,跟旁边穿高定西装的股东形成鲜明对比。他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开口:“林总,我知道凡辰是做新能源的,也知道你们有实力。但我有两个条件:第一,不能裁掉任何一个员工,尤其是那些在光伏电站干了五年以上的老工人;第二,输电线路和煤炭仓储基地不能剥离,前者要保障当地用电,后者可以改造成储能仓库——要是这两个条件达不到,我们宁愿申请破产,也不卖给只认钱的资本。”
“赵董,您的条件,凡辰都能满足。”林凡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他示意张磊递过改造方案,“绿创会把12座闲置光伏电站全部改造成‘光储充一体化基地’,每座电站配200台储能设备,闲置率能从45%降到5%以下,年发电量至少提升1.2亿度;您说的煤炭仓储基地,我们会改造成‘恒温储能仓库’,储存绿创的电池模块,同时作为华北地区的储能调度中心——这样一来,不仅能保住所有员工,还能新增300个技术岗位,给老工人做技能培训,让他们转型做光伏运维、储能管理。”
赵建国的眼睛瞬间亮了,他接过方案,手指在“员工培训计划”那页反复看,声音都在发颤:“真……真能保住所有人?我那些老伙计,跟着我干了十几年,要是让他们失业,我这辈子都不安心。”
“不仅能保住,还能让他们过得更好。”周锐递上芯片样品,“锐芯的电网调度芯片会装在每座电站的控制系统里,能实时调整发电量,避免弃光弃风;陈明宇的AI团队会开发‘电站运维AI助手’,老工人用手机就能查看设备状态,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爬电线杆——我们要做的,是用技术让工作更轻松,让企业更有活力,而不是靠裁员减成本。”
陈明宇立刻调出AI分析数据,屏幕上显示着华北地区的用电负荷曲线:“AI能预测每个区域的用电高峰,比如张家口的工业用电高峰在上午10点,承德的居民用电高峰在晚上7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调整电站的输出,把电卖给最需要的地方,电价能提高15%,年营收至少增加8000万——这比罗斯柴尔德只盯着光伏电站卖电,赚得更多,也更稳。”
江哲则补充金融层面的规划:“凡辰给华北能源的报价是20亿,全款支付,其中15亿用来偿还债务,5亿作为员工培训和技术改造基金;而且,我们不要求100%控股,保留赵董和核心团队20%的股份,以后企业盈利了,你们还能拿到分红——凡辰要的是生态伙伴,不是傀儡子公司。”
20亿全款?保留股份?还新增岗位?赵建国和股东们彻底懵了。他们之前跟罗斯柴尔德谈判,对方不仅压价到15亿,还要求他们放弃所有股份,现在凡辰的条件,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旁边的股东忍不住小声问:“林总,您这么做,不怕亏本吗?改造12座电站、培训员工,都要花不少钱……”
“凡辰做项目,从来不是只看短期利润。”林凡指着屏幕上的全国地图,“华北能源是凡辰华北布局的关键节点——有了这12座电站,我们的光伏基地能提前半年并网;有了那2000公里输电线路,绿创的储能设备能快速接入国家电网;有了赵董这样懂当地市场的团队,我们能少走很多弯路。这些价值,不是20亿能衡量的——而且,改造后的华北能源,每年能为凡辰带来至少3亿的营收,3年就能收回成本,怎么会亏本?”
赵建国看着林凡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手里的改造方案,突然站起身,对着林凡深深鞠了一躬:“林总,我代表华北能源2000多名员工,谢谢您!您不是来收购我们的,是来救我们的!我们同意签字,现在就签!”
股东们也纷纷点头,之前的犹豫和担忧一扫而空。老顾立刻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收购协议,赵建国和股东们毫不犹豫地签下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格外清晰——这不是一份冰冷的资本协议,更像一份“重生契约”,让一家濒临破产的全国五百强企业,有了新的希望。
签约仪式没搞任何排场,就在会议室的小桌前完成。赵建国握着林凡的手,久久没松开:“林总,您放心,我们一定配合凡辰的改造,三个月内,保证让12座电站全部运转起来,绝不拖凡辰全国扩张的后腿!”
“不用急,我们一步步来。”林凡笑着说,“下午我让张磊、周锐、陈明宇跟您的团队对接,先做员工培训计划,再制定电站改造时间表——凡辰的生态,讲究的是‘稳扎稳打,共赢发展’。”
赵建国离开后,会议室里的气氛依旧热烈。张磊兴奋地说:“有了华北能源的12座电站,我们华北光伏基地的装机容量能直接翻倍,年发电量突破10亿度,不仅能供应当地工业和居民用电,还能把多余的电卖到华东,赚跨区域输电的差价!”
“还有输电线路!”周锐补充道,“之前我们想在华北建输电网络,至少要花3年时间,现在直接接手2000公里线路,省了至少10亿的基建成本,还能快速把锐芯的芯片装进去,优化电网调度效率——这步棋走得太值了!”
江哲则算了一笔更大的账:“收购华北能源后,凡辰的总资产突破300亿,年营收能从100亿冲到150亿,全国五百强的排名至少能进前300!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更重了,接下来跟国家电网谈全国性的合作,底气更足了!”
林凡看着团队成员兴奋的样子,心里却很平静。收购华北能源,不是凡辰的“终点”,而是全国扩张的“加速器”——有了华北的能源基础,接下来就能推进华东的储能产业园、西南的医疗分院,让凡辰的生态在全国真正连成片。
“对了,林总。”老顾突然想起一件事,“下周的全国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刚才发来了邀请函,给凡辰留了主会场的席位,还希望您能做主题演讲,分享‘新能源+AI’的生态案例——之前罗斯柴尔德也在争取这个席位,现在我们收购了华北能源,实力更胜一筹,他们应该没机会了。”
林凡接过邀请函,上面“主会场特邀嘉宾”的字样格外醒目。他随手放在桌上,目光重新落回全国地图:“演讲的事让李然准备材料,我们现在的重点还是华北能源的改造和全国项目的推进。互联网大会只是个展示平台,真正的实力,还是要靠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一个个满意的客户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