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空气仿佛凝固。
靖王没料到秦绾竟敢如此直接地反咬一口,且精准地提到了“四海船行”,他脸色微变,厉声喝道:“秦绾!你休要血口喷人!本王忠心为国,岂容你污蔑!”
“污蔑?”秦绾冷笑一声,毫无惧色地迎上靖王愤怒的目光,“殿下口口声声说我通敌,证据不过是一份来历不明的密报。那我请问殿下,您指证我与蛮族勾结,具体时间、地点、传递了何种消息?又有何人证、物证?若仅凭猜测便可定罪,那这朝堂之上,还有何法度可言?”
她转向皇帝,再次叩首,声音清晰而坚定:“陛下明鉴!臣女自协理朝务以来,所做之事,皆有据可查。江南大捷,稳定漕运,揪出郑伦,追查白莲社线索,桩桩件件,皆是为国效力。若臣女真有异心,又何必做这些于国有利之事?靖王殿下此刻跳出来阻挠求药,其心可诛!臣女怀疑,殿下是怕裴大人醒来,继续追查白莲社,会牵扯出某些他不愿让人知道的内情!”
“你胡说!”靖王气得额头青筋暴起。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御案,龙颜震怒。他目光如炬,在两人身上扫过。靖王的心思,他岂会不知?而秦绾的能力和贡献,他也看在眼里。更重要的是,北疆离不开裴砚,朝廷目前也需要秦绾提出的那些“筹码”。
“靖王,你的密报来源不清,证据不足,指责朝廷功臣,实属不当!退下!”皇帝首先斥责了靖王。
靖王脸色一白,还想争辩:“父皇……”
“退下!”皇帝语气不容置疑。
靖王狠狠瞪了秦绾一眼,只得悻悻退下。
皇帝这才看向秦绾,目光深邃:“秦绾,你的忠心与能力,朕已知晓。靖王之言,朕不会采信。‘九转还魂丹’,朕依旧赐予你。”
“谢陛下!”秦绾心中稍定。
但皇帝话锋一转:“不过,你方才所言,厘清盐税、增收三成之策,朕要你在一个月内,拿出详细的章程。若能做到,朕不仅不追究你今日顶撞靖王之过,另有封赏。若做不到……”皇帝没有说完,但其中的压力不言而喻。
“臣女,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秦绾毫不犹豫地应下。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她稳固地位、获取皇帝信任的机会。
很快,内侍取来了一个精致的玉盒,里面正是那枚珍贵的“九转还魂丹”。
秦绾接过玉盒,只觉得重若千钧。这不仅是救裴砚的希望,也承载着她与皇帝之间的交易,以及未来更沉重的责任。
她小心翼翼地将玉盒收好,拜别皇帝,快步离开皇宫。
宫门外,夜色更深。秦绾知道,靖王绝不会善罢甘休,朝中的暗流只会更加汹涌。但此刻,她顾不了那么多,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丹药送去北疆!
“赵铁!”
“属下在!”
“你亲自带队,挑选最精锐可靠的人手,动用八百里加急通道,日夜兼程,将此丹送往北疆裴大人处!务必亲手交到其副将手中!沿途若有阻拦,格杀勿论!”秦绾的声音带着凛冽的杀意。
“是!”赵铁深知责任重大,郑重接过仿制后用于迷惑视线的锦盒(真丹已被秦绾用特殊方法贴身藏好),立刻转身离去。
而秦绾自己,则带着真丹,在侯小乙等人的护卫下,悄然从另一条更隐秘的路线出发。她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马车在夜色中疾驰,秦绾握紧手中的玉盒,眼神坚定。
裴砚,药已经在路上了。你一定要等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