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乙办事极为利落,不过两日功夫,那关于贤妃宫中采买太监与城西香料铺的“偶然”发现,便如同长了翅膀般,“恰到好处”地落入了德妃宫中一位心腹嬷嬷的耳中。那嬷嬷素来机警,得了这等消息,自是如获至宝,立刻秘密禀报了德妃。
德妃与贤妃素来不睦,二皇子与三皇子在朝堂上亦是明争暗斗。如今得了这般指向明确的线索,德妃岂会放过?她当即动用了自己在宫中经营多年的力量,一方面严密监视贤妃宫中动向,尤其是那个采买太监;另一方面,则派了得力且隐秘的人手,开始暗中调查那家城西香料铺的底细。
后宫之中,暗流骤然加速,一股无形的紧张气氛开始弥漫。连带着前朝,与二皇子、三皇子相关的官员们,似乎也变得更加谨慎,彼此间的试探与防备愈发明显。
这些变化,自然逃不过秦绾的眼睛。侯小乙的情报网络和石磊、林风这两个已经能独当一面的“雏鹰”,如同敏锐的触角,不断将各方细微的动向反馈回来。
秦绾稳坐锦绣阁,如同一个冷静的棋手,审视着棋盘上因她落子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她并不急于知道结果,她只需要确保,这潭水被彻底搅浑。
与此同时,她并未放松对自身力量的锤炼。
城南的“雏鹰”营,训练科目再次升级。赵铁在秦绾的授意下,开始引入简单的团队协作任务和对抗性演练。他将十二名少年分成两队,设定模拟目标,如潜入某处“守卫森严”(由赵铁和少数几个可靠护卫扮演)的院落获取特定物品,或是保护某样“重要物品”不被对方夺走。
这些演练不再局限于方寸庭院,有时甚至会选择在京郊一些偏僻无人的废弃庄园进行。过程充满了意外和挑战,少年们需要在巨大的压力和复杂的环境下,运用所学的一切——武艺、观察、伪装、协作甚至是一些简单的陷阱布置。
起初,他们依旧显得稚嫩,配合生疏,漏洞百出。但在一次次的失败、总结、再尝试中,他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眼神中的迷茫和紧张逐渐被专注和锐利取代,彼此间的默契也在一次次并肩作战中悄然滋生。
秦绾偶尔会亲临观察,她不言不语,只是静静地看着。但在演练结束后,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她的话不多,却每每能切中要害,让少年们心悦诚服,也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真正高手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这一日,一场模拟护卫任务的演练刚刚结束,负责护卫的“蓝队”在“红队”声东击西的战术下惜败。少年们虽然疲惫,却都围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方才的得失。
秦绾站在不远处的一棵老槐树下,看着这群汗流浃背、眼神却亮得惊人的少年,心中泛起一丝微澜。他们就像是未经打磨的璞玉,正在她的雕琢下,逐渐显露出内敛的光华。
“小姐,”赵铁走到她身边,低声道,“这批小子,都是好苗子。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秦绾微微颔首:“根基要打牢,心性要磨砺。尤其是忠诚,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属下明白!”赵铁肃然应道。
离开“雏鹰”营,秦绾又去了一趟那家新接手的铁匠铺。工匠们按照她提供的、一些超越这个时代理念的简易图纸,已经成功打制出了几套结构更加精巧、省力且牢固的卡扣和滑轮组。秦绾仔细检查了成品,又提出了一些细微的改进意见。
她暂时并未打算将这些“发明”公之于众,这只是她技术储备的一部分。或许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能发挥出奇制胜的作用。
回府的路上,马车经过那条熟悉的、通往皇宫的朱雀大街。秦绾掀开车帘一角,望着那巍峨的宫墙。德妃的调查应该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不知那香料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场由她暗中推动的风浪,最终会涌向何方?
她放下车帘,靠在车厢壁上,闭目养神。
无论风浪多大,她已不再是那艘随时可能倾覆的小舟。她的船身正在不断加固,她的船员(雏鹰)正在茁壮成长,她的航向,也愈发清晰。
现在,她需要的是耐心。耐心等待德妃那边的结果,耐心等待朝堂因此事而产生的进一步变化,也耐心等待……裴砚那边,关于他体内剧毒和那批稀缺药材的消息。
她能感觉到,一个更大的旋涡正在形成。而她,正身处旋涡的边缘,冷静地观察着,积蓄着力量,准备在时机成熟时,或是乘风破浪,或是……成为掌控旋涡的人。
指尖无意识地拂过袖中那枚冰凉的“裴”字令牌。
雏鹰的爪子,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正变得越来越锋利。
而属于她的天空,也必将越来越广阔。
风浪渐起,正是鹰击长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