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骸老祖伏诛,幽冥秽气尽散,笼罩皇都乃至整个大雍上空的阴霾被一扫而空。金色的阳光毫无阻碍地洒落,照耀着断壁残垣,也照耀着每一张劫后余生、带着泪痕与喜悦的脸庞。
持续数日的魔潮之乱,终告平定。
接下来的数日,皇都以一种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在萧玦与萧宸的坐镇下,幸存的文武官员迅速各司其职,抚慰伤亡,清理废墟,分发赈济,修复城防。龙皇归来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天下,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狂喜与震撼,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安定力量。各地因魔乱而产生的些许动荡瞬间平息,所有人心头都仿佛有了一座坚实的靠山。
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
萧玦并未急于重登帝座,而是与萧宸并坐于殿上。父子二人,一位是历经生死、威仪更胜从前的开国龙皇,一位是励精图治、已显明君气度的当代帝王。他们的存在本身,便是对江山社稷最有力的宣告。
针对天衍宗及其附庸势力的清算,在玄明真人及忠诚将领的主持下,雷厉风行却又条理清晰地进行着。所有参与叛乱的宗门修士、朝中暗桩,依律严惩,首恶必办,胁从按情节轻重或流放或囚禁。天衍宗山门被查封,其积累万载的典籍、资源被充入国库,部分用以抚恤此次魔劫中的伤亡将士与民众。
血腥的清洗被控制在最小范围,更多的是一种秩序的重塑与威严的彰显。萧宸在萧玦的默许下,借此机会进一步推行新政,将一些顽固守旧、甚至暗中与天衍宗有染的势力连根拔起,为“永熙之治”的深入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经此一役,大雍皇朝的统治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因为内患的肃清与外敌的覆灭,以及龙皇萧玦的传奇归来,变得前所未有的凝聚与强盛。皇权威严,深入人心,再无人敢轻易挑战。
数日后的一个黄昏,萧玦独自漫步在御花园中。园内不少奇花异草在之前的魔气侵蚀下凋零,但仍有顽强者在夕阳余晖中舒展着枝叶,焕发着新生。
玄明真人无声地出现在他身后,躬身行礼:“陛下。”
萧玦没有回头,目光落在远处正在指挥宫人修复一处亭台的萧宸身上,看着儿子沉稳干练的身影,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欣慰与复杂。
“玄明,这些年,辛苦你了。也辛苦……宸儿和他母亲了。”萧玦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玄明真人微微动容:“臣分内之事,不敢言苦。倒是陛下……魂游二十载,历经万劫,方得归来,其中艰辛,非常人所能想象。”
萧玦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多言。他沉默片刻,问道:“薇儿……她可还好?”
“皇后娘娘……”玄明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娘娘坚韧,二十年如一日,守候陛下归来。如今心愿得偿,虽凤体因之前忧劳略有亏虚,但精神极佳,只是……时常望着太庙方向出神。”
萧玦心中一痛,随即被巨大的暖意包裹。他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夜幕降临,皇宫各处渐次亮起灯火。尤其是太庙偏殿,那盏琉璃金色的魂灯,光芒温润而稳定,不再微弱,仿佛与殿外璀璨的宫灯相互辉映,共同照亮这历经劫波、焕然新生的宫阙。
萧玦站在高处,俯瞰着这座他亲手缔造、又险些毁于一旦的皇都。城中,万家灯火次第点亮,炊烟袅袅,依稀还能听到市井间传来的、劫后余生的笑语与孩童的嬉闹声。曾经的厮杀与血腥已被努力清洗,生活正在重新回到正轨。
一种沉甸甸的、名为“责任”与“守护”的情感,在他心中充盈。他失去过,漂泊过,如今归来,更加懂得这片山河、这些灯火、这些平凡烟火气的珍贵。
“拨云见日,天下终靖。”他轻声自语,夜风吹动他玄色的衣袍,猎猎作响。
内忧外患皆已铲除,奸佞伏诛,魔影消散。皇者归来,不仅带回了无上的武力与威望,更带回了一个时代定海神针般的稳定与信心。
大雍的盛世根基,经历此番淬炼,非但未曾动摇,反而被打磨得更加坚不可摧。一个由龙皇萧玦归来所开启的、更加辉煌稳固的盛世华章,已然铺开了画卷。
然而,对萧玦而言,朝堂的喧嚣与天下的赞誉渐渐归于身后。他此刻心中最迫切的,是走向那盏长明魂灯所在的殿宇,走向那个等了他二十年、为他燃灯不熄的女子。
盛世已安,故人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