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舅爷的明嘲暗讽下还是分了家。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分的,除了分锅以后各吃各的以外,就是把土地按照人口分一下就完事了,他们唯一分到的就是现在住的那口烂窑,别的一根筷子都没有。
分家的时候,父亲的心情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十分复杂。说实话,对于这一家人,他真的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无论后妈从前如何对待他,他都始终牢记着自己身为家中长子的身份,认定自己理应承担起这份长子的责任。
当年在部队服役的时候,每月那本就为数不多的生活津贴,父亲总是会省吃俭用攒上好几个月,然后将这些积攒下来的钱寄到家人手中,以补贴家用。而如今参加工作后,尽管收入依旧不算丰厚,但他也仅仅只给自己的妻子留下一小部分,其余的钱财则毫无保留地全都交给了后妈。
其实,在这个家中,除了与妹妹还算和他有点情感外,他与其他家人之间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多少真正的感情可言。然而,血浓于水,他与父亲之间的那份血亲关系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割舍的。一方面,为了年迈的父亲以及年幼的妹妹,从道义上讲,他实在不该选择分家;但另一方面,看着身边默默支持自己,却忍受着那么多痛苦的妻子,想到她跟着自己这一年来所受的委屈和辛苦,他又觉得为了能让妻子过上更好的日子,自己应当毫不迟疑地离开这个家。如此纠结的内心挣扎,令父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一时之间竟不知该何去何从。
分家之后,母亲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尽管自家那小小的厨房仅仅只是在窑洞的门后面勉强支起一个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火炉子,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内心的欢喜。
每天,当母亲在这个简陋的厨房里生火做饭时,滚滚浓烟便会迅速弥漫开来,整个空间被烟雾笼罩,熏得人眼睛刺痛,泪水止不住地流淌。然而,即便是这样艰苦的条件,母亲心中依旧充满了满足和宽慰。因为那些做饭所用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等物品,都是父亲在分家后一点一滴积攒起来慢慢购置齐全的。
可谁又能想到呢?这次看似平常的分家之举,却如同深埋地下的火种一般,在不知不觉间为日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与危机。而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莫过于后奶奶对待老秦母亲态度的转变。原本就心存芥蒂的后奶奶,如今更是将这份怨恨从暗地里彻底摆到了明面上,让老秦母亲的日子愈发艰难起来。
分家以后,夫妇二人齐心协力、不辞辛劳,仅仅用了一年的光景,便成功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满足。到了第三年,老秦家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新生命老秦的降临!当夫妻俩怀抱着粉雕玉琢般的小小婴儿时,脸上洋溢着无法言喻的幸福与喜悦。
然而,就在母亲坐月子期间。外婆特意赶来家中照料母亲,还给外孙脖子上挂了个长命锁,可由于那口烂窑狭小简陋,竟然连个让外婆安睡的地方都没有。面对这一窘境,盖一座属于自家的宽敞房子成为了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事。
父亲每天早起上班前或者下班后,都会独自拉着那辆破旧的架子车去挖土运土。日复一日,从不间断。不到一年的时间,父亲愣是凭借着一己之力打出了一座房子所需的全部土坯!
每当天气晴朗时,父亲便早早地开始忙碌起来。他奋力拉着满满一车土归来再去上班,下班后又马不停蹄地将其制成土坯。他熟练地操作着工具,一锹一锹地铲起泥土,再用力夯实、拍打。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浸湿了他的衣衫,可他毫不在意,依旧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直到半夜累的精疲力尽。哪怕是在严寒的冬日,父亲干活儿干得热火朝天,身上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很快就湿透了那件单薄的背心。
而母亲则默默地在一旁支持着父亲。她温柔地为父亲递上一杯杯热茶,送上清凉的井水。夫妻二人相互配合,虽然辛苦劳累,但他们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天公有时并不作美。遇到下雨天,担心雨水会淋坏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土坯,母亲也会暂时放下怀中年幼的孩子,急匆匆地赶来帮父亲一起将土坯搬到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但即便如此,仍有几次因为雨势来得太突然,还没来得及搬运完所有的土坯,就已经有好几摞土坯被无情的雨水淋坏了。望着那些被损坏的土坯,母亲心疼不已,泪水止不住的流。
这时,父亲总会轻轻搂住母亲的肩膀,柔声安慰道:“别难过了,没关系的,等天晴了我再去拉土重新打就是了,咱们一定能盖起属于我们的房子。”听着父亲的话,母亲渐渐止住了哭泣,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
这盖房子所需用的木材,那可真是有一番来历!这些木材全都是由父亲在林场工作的一位战友帮忙购置的。这位战友可是个热心肠的人,而且经验丰富,他深知什么样的木材才最适合用来建造房屋。因此,他精心挑选了每一根木材,确保它们全都符合极高的标准。
这些木材无一不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个个笔直挺拔得如同站岗的哨兵一般。而且它们的粗细也都非常均匀,仿佛是被大自然特意雕琢而成的艺术品。特别是那些用作大梁和柱子的木材,更是重中之重。它们不仅需要足够粗壮以承受房屋的重量,还必须保持笔直无弯曲,这样才能支撑起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可以说,这些木材就是这座即将拔地而起的房子的坚实骨架,承载着一家人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梦想。
当这些木材堆放在自己的烂窑门口后,村里很多人都跑来围观,大家都赞不绝口。而这些木材也成了最终引发矛盾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