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秋林拾栗:竹簸箕里的暖光
一、信笺上的“拾栗邀约”
九月的风刚染黄竹梢,小宇就收到了阿明寄来的信封——信封上贴着片压平的栗子叶,里面是张画着竹簸箕的信纸,阿明的字迹裹着墨香:“后山的栗子裂嘴啦,我和阿瑶削了新竹篾,就等你们来编簸箕,再捡一筐甜栗子!”
小宇举着信纸冲进教室,朵朵正把夏日织的凉席收进柜子,闻言立刻翻出针线包:“上次缝凉席的布片还剩些,这次给簸箕缝个布衬里,装栗子就不怕扎破手!”小虎则从书包里掏出磨竹刀的砂纸:“老陈爷爷说编簸箕要把竹篾磨得滑溜溜,我提前把工具备好!”杨老师笑着拍下孩子们的准备场景,发给阿明:“我们周末就出发,带你们爱吃的桂花糕!”
出发前一晚,小宇把夏日织席时用的竹针包好,又在背包里塞了本画满簸箕样式的笔记本——里面有他画的“宽篾底+密篾边”设计图,还标注着“要留个小提手,方便拎着捡栗子”。窗外的月光洒在笔记本上,他仿佛已经看见竹林里满是带刺的栗子球,和孩子们举着竹簸箕奔跑的模样。
二、竹篾间的“簸箕密语”
周末的大巴刚驶进村口,就见阿明和阿瑶举着捆青竹篾在路边等。阿明的竹篮里装着刚剥好的生栗子,“这是昨天试捡的,咱们先编簸箕,下午再去后山!”阿瑶则拉着朵朵的手,递过个绣着栗子图案的布片:“我照着栗子画的,缝在簸箕侧面,跟你们上次的小虾米布片配成对!”
编织的地方选在老槐树下,地上铺着村民们提前晒好的竹板。阿明蹲下身,拿起一根粗竹篾:“编簸箕要先做底,用三根粗篾当主梁,再用细篾交叉绕着编,这样才结实!”小宇立刻掏出笔记本,指着自己画的设计图:“我觉得可以在底角加两根斜篾,装栗子时不容易漏!”两人对着竹篾比划片刻,阿明笑着点头:“这个主意好,咱们一起试试!”
朵朵和阿瑶坐在一旁缝布衬里,针线穿过布片和竹篾的缝隙,偶尔停下来把掉落的竹屑扫到一边。小虎则拿着砂纸,把每根竹篾的边角都磨得发亮:“上次织凉席被竹篾蹭了手,这次绝对不让大家受伤!”老陈爷爷坐在竹椅上,手里转着竹刀,时不时帮孩子们调整篾条的松紧:“编簸箕力道要比织席子重些,不然装满栗子会变形,你们跟着我的节奏来!”
阳光穿过槐树叶,在竹篾和孩子们的手上洒下碎金。小宇的手指被竹篾勒出红印,却依然跟着阿明的动作,把细篾紧紧绕在主梁上;阿明则学着小宇的设计,在簸箕底角加了斜篾,两人相视一笑,手上的动作又快了几分。不知不觉间,一个个带着布衬里、有小提手的竹簸箕渐渐成型,风一吹,竹篾轻轻碰撞,像在说悄悄话。
三、栗林间的“甜香约定”
午后的阳光柔和了许多,孩子们拎着刚编好的竹簸箕往后山走。山路旁的栗子树挂满了带刺的栗子球,有的已经裂开缝,露出里面褐红色的栗子。阿明从兜里掏出个小竹钩:“用这个钩住栗子球往下拽,别用手碰,会扎疼的!”
小宇举起竹簸箕,小虎用竹钩一拉,一个栗子球就掉进簸箕里,刺啦作响。朵朵和阿瑶则蹲在地上,把从树上掉下来的栗子球捡进簸箕,偶尔捡到颗完整的栗子,就偷偷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你们看这个!”阿瑶突然举起个比拳头还大的栗子球,里面裹着三颗饱满的栗子,孩子们围过来,笑着把它放进最大的一个竹簸箕里。
老陈爷爷坐在山坡上,看着孩子们穿梭在栗林间的身影,手里拿着个刚烤好的栗子:“等会儿回去,咱们用柴火烤栗子吃,比生栗子更甜!”孩子们闻言,捡栗子的劲头更足了,竹簸箕里的栗子渐渐堆成小山,有的簸箕装满了,就倒进阿明带来的竹筐里。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拎着竹簸箕、背着竹筐往回走。烤栗子的甜香从村口飘来,阿明把烤好的栗子分给大家,暖乎乎的栗子在手里滚了滚,剥开壳,金黄的果肉冒着热气。小宇咬了一口,甜香裹着暖意漫进心里,他看向阿明:“明年春天,咱们用竹篾编个竹篮子吧,去溪边摘草莓!”
阿明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好啊!我到时候提前留着最软的竹篾,编个带盖的篮子,还能装草莓酱!”孩子们围着烤栗子的火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新约定,竹簸箕放在旁边,里面还剩几颗没吃完的栗子,在暖光里泛着温柔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