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中秋展日:竹篾映月,人声满台
中秋当天的社区广场,天刚擦黑就亮了起来——红灯笼沿着广场边缘挂了一圈,晚风一吹,灯影晃得满地都是。老陈几人提前一个小时到了展台,刚把两个大灯笼挂上挂钩,小虎就踮着脚往灯里塞LEd灯串,暖黄的光透过竹篾缝隙漏出来,灯面上后补编的荷花纹瞬间活了:立体花瓣微微翘着,花茎上的三片小荷叶贴着竹篾,连叶纹都看得清清楚楚,路过的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掏出手机拍照。
“晓晓,步骤图贴歪啦!往左边挪一点,小朋友才能看清。”老陈伸手扶了扶展板,晓晓赶紧调整胶带,指尖不小心蹭到了展板边缘的彩绳,那是她前一晚特意编的,用来绕在展板边框上,添点节日气。编蔷薇的小女孩则蹲在桌子旁,把瓷盘里的小月亮重新摆了遍——她特意把弧度最圆、清漆刷得最均匀的几个放在最外层,还在每个小月亮下面垫了片晒干的桂花叶,竹黄配着桂黄,看着就软和。
刚摆好,之前订荷花纹灯笼的浅蓝色外套阿姨就来了,还带了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阿姨!您来啦!”小虎一眼就认出来,伸手指了指桌角的灯笼,“您订的荷花灯,我们编好啦!”阿姨走过去,指尖轻轻碰了碰灯笼的花瓣,笑着说:“比我想的还好看,这花瓣摸着手感真舒服,清漆也没怪味儿。”羊角辫小姑娘盯着桌上的小月亮,拉着阿姨的衣角晃:“妈妈,我也想要这个,我还想编一个!”
“想编就坐这儿,我教你!”编蔷薇的小女孩赶紧搬过一把小椅子,递给小姑娘,又拿出泡软的细竹篾和纸板半圆,“先把竹篾固定在纸板上,像这样,压一根挑一根……”她手把手握着小姑娘的手,教她穿竹篾,小姑娘的小手有点抖,竹篾好几次没穿准,她也不着急,耐心等着,还帮着把歪掉的竹篾轻轻掰正。旁边的晓晓见了,赶紧把步骤图往小姑娘面前推了推,指着“竹篾泡5分钟”的小字说:“泡软的竹篾不扎手,你要是觉得硬,我再给你泡几根。”
展台前的人越来越多,老陈成了“主力解说”——有阿姨问大灯笼能不能定制图案,他就拿出本子,一笔一划画着常见的牡丹、玉兔,说“想要啥纹,提前三天说,保证编得规整”;有大爷好奇竹篾是怎么劈的,他就从竹篮里拿出一根粗竹篾,演示着怎么劈成细条,还提醒“劈的时候要顺着竹纹,不然容易断”;小虎则拿着迷你荷叶,给路过的小朋友介绍:“这是用最细的竹篾编的,刷了清漆,能挂在书包上当装饰!”
天彻底黑了,广场中央的月亮升了起来,清辉洒在展台上,竹篾制品映着灯笼光和月光,泛着柔和的光泽。羊角辫小姑娘终于编好了一个小月亮,虽然弧度有点歪,却举着跑向妈妈:“妈妈你看!我编的!”阿姨笑着掏出手机,把小姑娘和小月亮、大灯笼拍在一张照片里,说:“明年中秋,咱们还来编!”
老陈看着满展台的人,擦了擦额角的汗,却笑得眉眼弯弯;晓晓手里的订单本记了满满几页,都是要定制灯笼、书签的;小虎则和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教他们怎么用纸板固定竹篾弧度。晚风里飘着桂花香,混着竹篾的淡香,还有人们的笑声,把中秋的热闹,都揉进了这一方小小的竹篾展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