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二攻浦城——血染的新年
浦城外围的硝烟渐渐散去,九秋、陂头、下里坂相继插上了“靖朔侯赵”的战旗。赵高翔的大军如同收紧的拳头,彻底包围了这座孤悬的城池。城头之上,“李”字帅旗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无力地飘动,连续多日,城门紧闭,除了偶尔几支试探性的冷箭和短暂的小股部队出击被轻易击退外,李绣似乎真的束手无策,只能龟缩待援。
围城营寨中,难免弥漫起一股乐观的情绪。不少将领认为,李绣已是瓮中之鳖,破城只在旦夕。就连一向沉稳的王秀楚从政和传来的信件中,也提及军心振奋,皆言可一鼓而下。
然而,赵高翔心头那根弦却并未完全放松。他深知李绣绝非坐以待毙之人。果然,来自建瓯方向的一封密报,印证了他的猜测。
信是李猛派快马送来的。原来,早在赵高翔决定北上攻打浦城之初,便已密令李猛率领三千精锐,悄然移师,卡在了建瓯通往浦城的必经之路上,一处名为“鹰嘴涧”的险要之地。李猛在信中汇报,近日发现确有清军兵马在建瓯方向集结,意图东进救援浦城,但因其部卡死要道,对方不明虚实,并未敢大举强攻,目前正处于对峙状态。
“好个李猛,干得漂亮!”赵高翔看完密信,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援军被阻,浦城彻底成了一座孤城。他走到帐外,望向沉寂的浦城,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轻松的神色。看来,李绣之前的沉默并非无奈,而是在焦急等待那永远不会到来的援军。
连日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加之即将到来的春节,让赵高翔做出了一个日后让他追悔莫及的决定。
时值腊月三十,除夕之夜。军营里也难得有了些过年的气氛,尽管是在战场上,各营还是分到了额外的酒肉。赵高翔巡视各营,对着围拢过来的将士们高声许诺:
“弟兄们!今夜除夕,我们在此围城!明日一早,大年初一,我们便用炮火给城里的鞑子拜年!用他们的头颅,祭奠我们死难的同胞!打进城去,在浦城里过年!”
“打进浦城过年!”士兵们的欢呼声震天动地,连日胜利带来的信心和对新年的期盼,汇成了一股盲目的乐观洪流。
大年初一,清晨。寒风依旧凛冽,但天色微明。六门红衣大炮被推至前沿,冰冷的炮口对准了浦城看似毫无防备的城墙。为了追求轰击效果,朱大典老将军指挥炮手,火炮集中于一段看似较为老旧、在之前外围战中可能已受波及的城墙段落。
“目标,正前方城墙,集中射击——放!”朱大典令旗挥下。
“轰!轰!轰——!”
六门大炮次第怒吼,巨大的后坐力让大地震颤,实心铁弹呼啸着砸向城墙,砖石碎块四处迸溅,烟尘弥漫。几轮齐射后,那段城墙果然出现了明显的龟裂和缺口。
“擂鼓!攻城!”赵高翔在后方高地上,看到炮击见效,立即下令。
震天的战鼓敲响,早已准备就绪的攻城部队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如同决堤的洪水,向着浦城汹涌而去。冲在最前面的是扛着无数云梯的敢死队,他们身后是手持刀盾的跳荡队,再后面则是弓弩手进行掩护。
古代攻城的残酷画卷骤然展开:
- 接敌阶段:攻城士卒冒着城头零星射下的箭矢,拼命向前冲锋。不断有人中箭倒地,但后面的人毫不犹豫地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护城河早已被此前填平,众人直接冲至城下。
- 架梯攀城:数十架沉重的云梯被奋力竖起,重重地搭上墙头。牙齿紧咬战刀的悍卒们,如同蚂蚁般开始向上攀爬。城头守军立刻反应过来,滚木、礌石、灰瓶如同雨点般砸下。被巨石砸中的云梯瞬间断裂,连同上面的士兵一起摔得粉身碎骨;被滚木扫中的攻城者惨叫着跌落;生石灰扑面而来,引起一片凄厉的哀嚎。
- 城头争夺:尽管伤亡惨重,仍有少数勇猛之士凭借矫健的身手跃上城头,立刻陷入与守军的血腥白刃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每一寸城垛的争夺都瞬间被鲜血染红。王祁、张鼐亲自在城下督战,声嘶力竭地指挥,命令后续部队持续增援,弓弩手拼命向城头倾泻箭雨,压制守军。
- 突破口:被火炮重点轰击的那段城墙缺口处,战斗最为激烈。明军士兵试图从这里涌入,而守军则拼死堵截,双方在残垣断壁间反复拉锯,尸体很快堆积起来。
眼看攻势如火如荼,己方士兵数次险些在缺口处站稳脚跟,赵高翔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得意。看来,选择在新年第一天攻城,确实出乎李绣的意料,守军的抵抗虽然顽强,但似乎已显疲态。
然而,就在他以为胜券在握之际,异变陡生!
浦城城墙内侧,以及几处预先伪装好的城台后方,突然响起了一连串更加沉闷、更加巨大的轰鸣!
“轰隆隆——!”
不是六门,是超过二十门火炮的齐射!炽热的火光从城墙各处喷吐而出,大量的霰弹(铁砂、碎铁片)和实心弹如同死亡的风暴,瞬间覆盖了城下拥挤的攻城队伍以及部分后方阵列!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精准而致命!正在攀爬云梯的士兵成片地被隔绝,在缺口处拥挤的冲锋队伍仿佛被无形的巨镰收割,瞬间倒下一大片。
就连在稍后位置指挥冲锋的张明远,也被一枚飞溅的弹片击中胸腹,血如泉涌,重伤倒地!
“炮!他们也有炮!好多炮!”前沿阵地一片混乱,惨叫声、惊呼声此起彼伏。
赵高翔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他猛地站起身,难以置信地望着浦城城头那连绵不绝的炮火硝烟。
李绣!他竟然隐藏了如此强大的炮兵力量!之前的沉默,示弱,甚至放任外围据点被拔除,都是为了诱使自己主力靠近城墙,进入其预设的火力陷阱!
“鸣金!收兵!快收兵!”赵高翔几乎是嘶吼着下达命令。
明代的大炮威力已经很大了,清军有自己的军火库,生产炮的工厂。现在对方大炮齐放,隔绝了爬墙的士兵,和后援的士兵。再进攻不可能了。
凄厉的鸣金声仓促响起,幸存的明军士兵如蒙大赦,狼狈不堪地抬着同伴的尸体和伤员,如同潮水般退了下来。战场上,留下了无数残缺不全的躯体,以及被遗弃的攻城器械,鲜血染红了浦城脚下的土地。
第二次进攻,在眼看就要成功的时刻,因为轻敌和误判,以惨重的伤亡和主将张明远的重伤,宣告失败。
新年的第一天,没有喜庆,只有无尽的悲怆与反思。赵高翔站在高地上,望着硝烟未散的浦城,拳头紧握,指甲深深掐入了掌心。这一仗,他输得无话可说。
(第135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