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年暮春,御书房的窗棂敞开着,檐下紫藤花飘进案前,落在雪嫣红摊开的《民间妆品业册》上。册子上密密麻麻记着各地水粉斋的经营状况:苏州“凝香斋”因苛税停了紫草采购,金陵“润玉斋”被迫缩减珍珠粉用量,连京城老字号“云鬓坊”都开始用劣质花汁替代玫瑰露 。
“前朝征收‘胭脂税’,按营业额三成计税,还要额外缴纳‘香料贡银’,民间作坊本就利润微薄,这般压榨,早晚要垮。”雪嫣红指尖点在“江南地区倒闭作坊”的记载上,抬头看向慕容云海,“你看,去年江南还有七十八家正经水粉作坊,今年只剩四十二家,再这么下去,别说寻常百姓用不起好胭脂,就连宫里的妆品供应,早晚都要出问题 。”
慕容云海刚处理完西北军情,摘下银纹面具,露出清俊的眉眼。他接过册子,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眼底泛起冷意:“前朝余孽在江南暗中操控香料商,哄抬紫草、珍珠粉价格,再加上苛税,这是要断了民间妆品业的根,趁机把持胭脂贸易,从中牟利 。”
两人正说着,内侍监总管李德全轻步进来,递上江南巡抚的急报:“陛下,皇后娘娘,江南胭脂商联名上书,求朝廷减免赋税,还说若再加重负担,他们就只能转做其他营生了 。”
雪嫣红接过急报,见上面盖着二十多家作坊的朱印,字迹里满是恳切。她抬头看向慕容云海,语气坚定:“我们推行‘胭脂税’减免吧。按营业额一成计税,取消‘香料贡银’,再设立‘妆品扶持银’,给新开作坊三年免税期——只有让民间妆品业活起来,才能打破前朝余孽的垄断 。”
慕容云海沉吟片刻,起身走到舆图前,指尖落在江南地界:“江南是胭脂原料主产地,紫草、玫瑰、珍珠多出自那里,若能扶持好江南作坊,不仅能稳定妆品供应,还能借作坊收集江南情报,一举两得。只是朝堂上的守旧派,怕是会以‘减税损国库’为由反对 。”
“我有办法。”雪嫣红笑着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摆着十盒不同色号的胭脂,从“石榴娇”“醉春霞”到“天水碧”“绛雪膏”,皆是她用古法工艺制作的精品,“明日朝会,我带着这些胭脂去,让大臣们看看,好胭脂不仅能供皇室使用,还能成为江南的‘活税银’——只要产业兴了,税基扩大,国库收入只会多不会少 。”
次日朝会,太和殿内争论不休。户部尚书周大人捧着账册,语气凝重:“陛下,‘胭脂税’虽苛,但每年能为国库贡献三十万两白银,若减免至一成,还要拿出银子扶持,国库恐难支撑 。”
“周大人此言差矣。”雪嫣红身着皇后朝服,手持锦盒走上前,将“石榴娇”“醉春霞”依次摆在御案上,“这盒‘石榴娇’,用江南紫草、秦淮河石榴花制成,成本三钱,市价一两;这盒‘醉春霞’,珍珠粉配玫瑰露,成本五钱,市价二两。若作坊能放开手脚生产,按江南每年能产十万盒胭脂算,就算按一成收税,也能有十万两,再加上香料贸易、妆品包装等附属产业,总收入远超三十万两 。”
她顿了顿,打开“天水碧”的瓷盒,青碧色的胭脂在晨光下泛着莹光:“更重要的是,江南胭脂若能成规模,还能作为贡品赏赐藩属、远销海外,既扬我天启国威,又能赚回海外白银,这难道不是比苛税更长远的收益吗 ?”
大臣们看着御案上的胭脂,又听雪嫣红细细拆解产业账,原本反对的声音渐渐弱了。慕容云海适时开口:“皇后所言极是。即日起,推行‘胭脂税’减免新政:民间妆品作坊按营业额一成计税,取消‘香料贡银’;设立‘江南妆品扶持司’,由皇后主理,拨款五万两作为扶持银;凡新开作坊,三年内免征胭脂税 。”
朝会结束后,雪嫣红立刻召集御膳房、尚宫局的工匠,还有京城几家老字号水粉斋的坊主,在长乐宫偏殿开起了“古法胭脂复兴会”。她将《五十种古法胭脂制作图谱》分发给众人,图谱上详细记载着“海棠春睡”“月移花影”等胭脂的原料配比、制作工序——“海棠春睡”需取晨露海棠花捣汁,掺桃花粉、羊脂;“月移花影”要用茉莉露蒸玉簪花粉,加少量银朱调色泽 。
“你们看这‘金箔胭脂’,”雪嫣红指着图谱上的记载,“用金箔碎屑掺玫瑰膏,不仅色泽华贵,还能滋养肌肤,是达官贵人最爱的款式。江南金箔产地多,若能引导作坊制作,定能成为招牌产品 。”
尚宫局掌事刘姑姑捧着图谱,满眼赞叹:“娘娘这图谱太详尽了!就说这‘梅英妆’胭脂,要选腊月的白梅蕊,用雪水浸泡七日,之前我们做时总掌握不好火候,图谱上写着‘文火慢蒸,至梅香浓郁’,这下就清楚了 。”
雪嫣红笑着点头:“我不仅要把图谱传给你们,还要派你们去江南,手把手教民间作坊做古法胭脂。只有让江南的作坊都能做出好胭脂,‘胭脂税’新政才能真正落地 。”
半个月后,雪嫣红带着工匠、坊主,还有满满的一车胭脂原料,登上了前往江南的官船。船行至秦淮河畔,远远就看到岸边挤满了水粉作坊的坊主,他们手里举着“盼新政”“求技艺”的木牌,眼神里满是期待 。
苏州“凝香斋”的坊主柳娘子率先上前,握着雪嫣红的手,声音哽咽:“皇后娘娘,您可来了!我们作坊的紫草快用完了,香料商把价格抬了三倍,我们实在买不起,再这么下去,只能关门了 。”
雪嫣红拍了拍她的手,指着随行的官船:“船上有三万斤紫草、两万斤玫瑰花瓣,都是朝廷从香料商手里按平价征购的,分发给各家作坊,先解燃眉之急。另外,我带来了《五十种古法胭脂制作图谱》,今晚就在苏州府衙开课,教大家做能卖上价的好胭脂 。”
当晚,苏州府衙的大堂灯火通明,五十多位坊主围着雪嫣红,认真学习古法胭脂制作。雪嫣红站在案前,亲手演示“石榴娇”的制作:“选重瓣石榴花,晨露未干时采摘,捣汁后用细纱布滤三遍,去花渣;紫草剪碎,用温酒浸泡半个时辰,取汁与石榴汁按十比三的比例混合;最后加蜜蜡,隔水蒸至融化,搅拌均匀后倒入瓷盒冷凝 。”
柳娘子跟着操作,很快就做出了一盒色泽鲜亮的“石榴娇”,她捧着胭脂盒,激动得眼泪直流:“娘娘,这胭脂比我之前做的艳多了!按您的法子,成本降了一半,卖价却能提三成,我们作坊有救了 !”
雪嫣红看着满室忙碌的坊主,又望向窗外秦淮河的夜色,心里满是笃定。她知道,“胭脂税”减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她要让江南的胭脂香飘遍天启,让小小的胭脂作坊,变成支撑江南经济的“黄金产业” 。
官船继续南下,每到一处,雪嫣红就开设“胭脂课堂”,传授古法技艺,分发原料,登记需要扶持的作坊。江南的坊主们从最初的惶恐不安,渐渐变得充满干劲,原本冷清的水粉斋,重新燃起了炉火,磨粉声、捣汁声、蒸制胭脂的香气,在江南的街巷里渐渐弥漫开来 。
慕容云海的情报网络也同步运转,暗卫们顺着香料商的线索,揪出了背后操控价格的前朝余孽,抄没了他们囤积的数十万斤香料,按平价分发给各作坊。消息传到江南,坊主们更是欢欣鼓舞,纷纷扩大生产,不少闲置的院落被改造成胭脂作坊,连带着采花、磨粉、制瓷等行业,也跟着热闹起来 。
船行至金陵时,雪嫣红收到了京城的急报:御膳房按她的法子制作的“金箔胭脂”“梅英妆”,在藩属国使节宴上大受好评,高丽、安南的使节纷纷求购,愿以高价订购;户部初步统计,新政推行仅半个月,江南已有十七家新作坊开张,胭脂销量较上月增长三成 。
雪嫣红拿着急报,走到船头,慕容云海从身后轻轻揽住她的腰。秦淮河的春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胭脂香,远处的金陵城灯火璀璨,隐约能看到水粉斋的幌子在夜色中晃动 。
“你看,江南的胭脂香,已经飘起来了。”雪嫣红靠在他肩上,语气里满是欣慰,“再过不久,这里就会有一座‘胭脂镇’,家家户户做胭脂,用古法技艺,做最好的妆品,既养百姓,又富家国 。”
慕容云海低头看着她,眼底满是温柔:“你想要的‘家国同辉’,正在一点点实现。往后,我陪你一起,把江南的胭脂,做成天启最亮的招牌 。”
夜色渐深,官船停泊在秦淮河畔,船舱里还亮着灯。雪嫣红趴在案上,修改着《江南胭脂产业规划图》,图上标注着“紫草种植基地”“珍珠养殖园”“胭脂包装工坊”的位置,还有密密麻麻的批注——哪里适合建“胭脂集市”,哪里能开设“妆造学堂”,一笔一画,都透着对江南胭脂产业的期许 。
她知道,“胭脂税”减免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无数的事要做:规范原料种植、统一制作标准、培养妆造人才……但只要能让江南的胭脂香飘得更远,让百姓能靠着一门手艺安稳生活,再辛苦也值得 。
窗外,秦淮河的水波泛着月光,远处传来作坊里捣制胭脂的声响,轻柔而坚定,像一首正在谱写的“家国同辉”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