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地下一层的「认知消杀室」首次启用了橙色警报级别,林舟透过铅化玻璃观察窗看到内部空间正在发生拓扑扭曲——墙壁像被无形之手揉捏的黏土般蠕动,空气中漂浮着无数破碎的语音片段,仔细听能辨出是不同人在重复相同语句的混响。这是他上周处置「信息茧房聚合体」时感染的【语义共振后遗症】,现在他只要听到重复三次以上的短语,视网膜就会自动浮现该语句的「传播路径图谱」。
「认知弑杀者血脉激活度41%」 「新增副作用:【逻辑洁癖】(听到不合逻辑的陈述时会不受控制地打断对方)」
消杀室中央,庚-110【自我印证回音壁】正以芭蕾舞者般的姿态旋转,其本体是由无数面镜子组成的环形结构,每面镜子都映出完全相同的场景——正是三分钟前的消杀室景象。更诡异的是,当林舟尝试用电磁脉冲干扰时,所有镜面突然同步显现出苏晓十五岁时的画面:她站在档案馆儿童活动区的演讲台上,机械地重复着「我自愿接受认知优化训练」。
当林舟跨入消杀室的瞬间,立即陷入了时空悖论:他每一个动作都会在0.3秒后被所有镜子同步复制,而这些复制动作又通过光路反射回本体,形成无限循环的指令流。他的第二人格「职场精英」突然发出警告:「这不是物理空间,是概念性陷阱——我们正在『自证预言』的具象化结构里!」
透过层层镜像,林舟注意到某个镜面边缘有细微的裂缝。当他强行扳开裂缝时,发现镜后藏着档案馆最初的建筑设计图:原本规划为圆形大厅的区域被硬生生改建成如今的迷宫结构,修改签字栏里是魏明特有的花体签名。图纸边缘还有行小字注释:「确保员工通过重复路径加深制度记忆」。
此时回音壁突然发出尖锐鸣响,所有镜面开始播放档案馆历年表彰大会录像,获奖者致辞内容惊人的一致:「感谢档案馆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播放到第七遍时,林舟的【语义共振】能力突然捕获到异常波动——这些影像里获奖者的瞳孔放大程度完全不符合喜悦情绪,反而更接近恐惧状态。
苏晴的紧急通讯以倒放音频的形式传来:「需要...逆频...解耦...」林舟意识到必须打破这种机械重复,他从装备库调出「认知解耦剂」。这种蓝色试剂能使相互耦合的概念暂时分离,但当喷洒到回音壁上时,出现的却不是预期中的结构崩解,而是浮现出层层叠叠的员工承诺书,最新一页赫然是林舟入职时签字的《认知授权协议》副本。
「协议第7条:员工同意对工作流程形成肌肉记忆。」第二人格冷静地指出,「回音壁是在极端化档案馆的管理逻辑。」林舟猛地将整瓶解耦剂泼向主镜面,镜中影像突然变成魏明办公室的实时监控:馆长正将一枚芯片插入控制台,芯片标签写着「苏晓-认知锚点v3.0」。
随着镜像空间崩塌,林舟在废墟里发现半本被撕毁的实验室手册。残页上记录着「回声驯化法」实验数据:通过让受试者重复特定语句,使其潜意识接受指令。实验组名单里苏晓的编号旁标注着「最优契合度:97%」,而实验目的栏只有潦草的四个字:「制造共识」。
事件结束后,林舟的【逻辑洁癖】副作用升级为【认知冻伤】——当他接触到被刻意重复的概念时,皮肤会浮现类似灼伤的几何纹路。深夜档案室,他调出妹妹童年时期的语音记录,发现她在每次「自愿声明」前都会有0.5秒的沉默间隙。
通过声纹分析仪,林舟在这些沉默间隙里捕捉到持续的背景音:某种类似磁盘读写的滋滋声。当他将这段音频与档案馆服务器噪声比对时,匹配率高达89%。更令他毛骨悚然的是,所有签署过《认知授权协议》的员工录音中,都存在着相同的背景音。
「认知弑杀者血脉激活度42%」 「副作用变异:【记忆冰锥】——能刺穿被反复加固的虚假记忆」
当林舟将解耦剂注入自己的记忆检索系统时,他看见十二岁的苏晓躲在楼梯间哭泣,手里攥着被撕碎的图画本。画上是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但第二个小人的脸部被铅笔重重涂黑,旁边写着「他们说哥哥是错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