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舆情应对中心的空气总是带着一股消毒水混合电子设备散热的特殊气味。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无数数据流如瀑布般滚动,实时监控着网络世界的情绪波动。林舟站在控制台前,他右手的金属键盘化食指无意识地在台面上轻轻敲击,发出细微的“嗒嗒”声,与脑内持续的键盘幻听交响,仿佛在编译着无形的代码。自从上次处理“社交恐惧聚合体”后,他发现自己对抽象的情绪能量流动更加敏感,这种敏感度此刻正带来阵阵耳鸣般的嗡鸣。
任务指令来自舆情中心主任,一个眼神锐利、语速极快的中年男人。“网络情感沼泽区监测到高强度‘形象焦虑’峰值,源头锁定在‘星耀直播’平台头部主播‘琉璃’的直播间。怀疑有新型态畸变体借助直播互动形成精神污染场,代号暂定为‘完美人设执念体’。林专员,你需要潜入直播间,进行远程情绪感知与初步交互评估,确定其收容优先级和潜在风险。”
林舟调出“琉璃”的直播资料。画面中的女孩堪称完美无瑕,每一帧都像是经过顶级后期处理,笑容弧度、眼神光点、甚至发丝的飘动都透着精心设计感。她的直播内容主要是分享“精致生活”和与粉丝进行“心灵对话”,评论区洋溢着崇拜与向往。然而,在林舟的特殊感知下,那完美的影像背后,萦绕着一股粘稠的、渴望被认同又极度恐惧真实的矛盾能量场。这正是“完美人设执念体”的典型特征——它并非附身,而是由主播自身对完美形象的极端执着,结合粉丝群体的集体期待与审视,共同滋生出的共生型畸变体。
他戴上特制的神经交互头盔,接入直播间。瞬间,更为强烈的嗡鸣冲击着他的意识海,眼前精美的直播画面仿佛蒙上了一层不断扭曲的滤镜。琉璃正在讲述自己如何保持“永远正能量”,声音甜美,但林舟金属指尖感知到的,却是隐藏在台词下的巨大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恐惧形象崩塌,恐惧不被喜爱。畸变体正以这种恐惧和粉丝们投射的完美幻想为食粮,不断壮大。
“键盘幻听症”在此刻变得剧烈,不再是杂乱敲击,而是仿佛在试图解析那些扭曲滤镜的底层代码。评论区滚动的赞美之词,在林舟感知中化作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缠绕在琉璃(或者说,被畸变体影响的琉璃)的精神体上。突然,琉璃提到一位粉丝因模仿她的生活方式失败而陷入抑郁,语气中带着程式化的惋惜,但畸变体散发的情绪却是冰冷的、甚至有一丝得意,因为这证明了其“完美模板”的“稀缺性”和“价值”。
林舟尝试发送了一条经过处理的、带有轻微“解构”意味的弹幕(由档案馆舆情系统生成),内容看似是提问,实则暗含对“真实性与幸福感”的探讨。这条弹幕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直播间的完美滤镜出现了刹那的波动!琉璃的表情僵了零点几秒,眼神闪过一丝茫然,她身后的布景也仿佛出现了轻微的数据扭曲。畸变场的稳定性被短暂干扰了。
这一下似乎激怒了“完美人设执念体”。一股更强烈的精神压迫感向林舟涌来,试图同化他的感知,让他也沉溺于那片虚假的美好之中。他右手的金属键盘食指突然变得滚烫,几颗键位不由自主地亮起,脑中幻听化作一道尖锐的警报声。他立刻切断了深度连接,摘下了头盔。
回到现实,耳鸣减弱,但右手食指的灼热感仍未消退。评估报告很快生成:“完美人设执念体(暂定编号:p-I-09)”,共生型,以宿主形象焦虑与群体期待为能量源,具备精神麻醉与认知扭曲能力,扩散风险中高,建议纳入观察名单,寻找合适时机进行针对性接触或收容。
舆情中心主任看着报告,眉头紧锁:“网络空间真是滋生这些‘概念寄生虫’的温床。林专员,你的感知很敏锐。接下来,档案部会协调资源,尝试建立更安全的观测通道。”
离开舆情中心时,林舟发现自己的右手食指上,那几个之前亮起的键位位置,竟然留下了淡淡的、如同荧光水印般的符号印记,像是某个扭曲的表情符号或破损的滤镜碎片。他回想起刚才琉璃那一瞬间的茫然眼神,那眼神深处,似乎有一丝被囚禁的、真实的求救信号。
也许,需要被“收容”的,不只是那个畸变体,还有那个被困在完美人设枷锁下的真实灵魂。而网络这个巨大的放大器,正在让类似的枷锁无处不在。他揉了揉依旧发烫的食指,意识到未来的战斗,将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这些无形无质、却又无比坚固的“认知牢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