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眼,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左边是一排门面房,一家新华书店,一家挂着供销社的门头的杂货店。右边,是一家早餐店。我知道,店主姓刘,后世我家搬到镇上以后,跟他家是邻居。一家老好人,手艺也没的说,油条和油饼是一绝。现在店里忙的不可开交,不大的店铺里面,看样子已经坐满人了。胖胖的刘叔在铁桶做成的炉灶上炸油条和油饼。刘阿姨忙着端来端去,还有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小丫头在收拾桌子。这应该是他家的小女儿。
正在发呆,手被老妈拽了一下,老爸已经整理好担子,往街道中心走去。
这一条街,算是镇上的核心地段,一条街长大概1公里多点,宽也就四五米,往北走到头就是砖厂了,也是整个镇子里面唯一的红砖出处。往南走,是镇小学,小学门口在左拐,就是步行街,当然用后世的话叫步行街,现在还叫街心,里面大部分都是卖服装的。记忆中,前世在没搬到镇上之前,拢共也没逛过几次,唯独的几次,还是过年去表叔家拜年,只不过那个时候大多数已经不营业,也看不出多繁华。
老爸挑着担子在前面走,老妈拉着我的手跟着,我负责看,街道两边,各种店铺,地上也有不少地摊,摆的井然有序,甚至看到了2个带着红臂章的中年人,估摸着是街道的管理人员。
往中间走了大概300米,是一家早餐店,这也是今天的终点,也是老哥当下学手艺的地方,舅太爷的店。此时舅太爷也站在炉子边炸油条、糍糕等。太奶在忙乎着招呼客户,我哥那个愣头青在忙着收拾桌子。
“老舅,在忙着呢?”老爸在早餐店门口,停下脚步,卸下担子,打招呼道。
舅太爷将一根油条夹起放在旁边的架子上控油,抬头看到老爸,我妈和我。一愣神,然后说道“建国来了,快进来,到后屋坐,现在忙,晚点聊,早饭吃了吗?”
“吃过了,你先忙,我带孩子和友芝到后面去等。”老爸说完把扁担递给老妈拿着,一手提着一袋子,往后面走去。
“哥......”我跟着进去,看到一个中等偏瘦的少年,忙的一头都是汗,身上的汗衫已经湿了大半身,贴在后背上,前胸脏的已经看不出本来颜色。
老哥听到声音,抬头看到我和老妈,一愣。然后惊喜的说道“妈,小林子,你们咋来了?”
“老爸也来了,在后面呢!”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老哥眼中的那一丝思念,以及一些委屈,和不敢说的憋屈。
“老大,你先忙,我跟你妈和弟到后面歇着,忙完再说。”在后面的老爸,提着东西,感觉我跟老妈站着不动有点碍事,看到哥站那,只好让老哥先忙。
“哎,好,你们先去后面,说完快步走向堂屋后的一扇木门,打开。”然后又看了我一眼说道“饿了吗?想吃啥?”
我摸了摸肚子,说道:“不饿,就是有点难受。坐三轮车晃的。”
老哥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又开始忙了起来,我跟老爸老妈到后屋坐下。后屋就是舅太爷的家,入眼是一个客厅,左右两边有两扇门,看样子不是卧室就是工作间,往里面,还有一个铁门,记忆中是舅太爷家的厨房,在厨房旁边,就是用石棉瓦搭建的一个劈叉,放一些蒸笼什么的杂物,当然还有一个用红砖垒起来的用木板搭的床,那是老哥睡觉的地方。
好似为了验证我自己心中的回忆,坐了不到2分钟,我准备起来去看看是不是记忆中的那样。随后推开铁门,往后面走去。
“好好坐着,瞎跑什么?”老爸用眼神剐了我一眼,说道。
“我就看看,我看看老哥睡哪?”说完不待老爸说什么,推门而出。
老妈看了我一眼,抿了抿嘴,没说什么。估摸着知道什么情况,可惜,眼下解决不了什么。
果然,如我记忆中的那样,铁门后面是厨房,一个双锅灶台,跟家里的一样。另外就是洗碗池什么的一小排红砖砌的工作台,还有一个小饭桌,跟家里的差不多,应该是吃饭用的。
在厨房灶台后面放柴火的地方,又有一个铁皮门,看样子是白铁皮,有点锈迹了,推开,果然,是一个用石棉瓦搭建的劈叉。
一切如记忆中的样子,我就失去了一探究竟的想法。在这个大热天,我也不知道我哥,在那闷热的劈叉里面,咋忍下来的,没热死,算是烧高香了。
“小林子,过来喝粥。”就在我准备回去的时候,后屋老哥的声音传来。
听到声音,转身就走,我已经下定决心,今天带不走老哥,晚上回去一定要摊牌,让老爸把老哥拽回来,太受罪了。
回来,看到四方桌上放了一个大碗,里面是清水粥,看样子是老哥故意没捞稠的,给我压胃用的。还用盘子装了油条和糍糕,看样子是舅奶让老哥端过来给老爸老妈吃的。
我坐下,捧着碗,开始慢慢的吸溜,主要是烫,只能慢慢的喝。老爸老妈就那样坐着,东西没吃。
早高峰逐渐结束,早市一般到9点以后,就开始没人了,因为不管周边农村,还是镇上的人,这大热天,肯定是赶早不赶晚,不会待到十一二点在回。
舅太爷忙完前面的油炸东西,熄了火,解开围裙,往后面走来,推开门,笑道“怠慢了,早上忙了点,这茶都没时间给你们泡。”说完不待我们起身,走向橱柜,开始泡茶。
随后亲切的交流了一会,同时老爸也表示让舅太爷多费心教云云,最后将放到墙根边上的两袋米交给了舅太爷,算作是老哥在这里的伙食费。
现在的学徒就是这样,不给工钱,认识人情况下,也许不要交拜师费,但是做人要懂规矩,半大小伙子,可是能吃的时候,所以送米做伙食费,在老爸的眼里,是应该的。
对此我也不置可否,从后世来看,师傅和师父是不一样的,如果真的是师父的话,别说送两袋米了,就是1个月送一回都行,可惜了,这个舅太爷忒不是东西,只拿哥当免费的童工使唤而已。
所以,想到这里,多少有点闷气,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在这里,目前看,没我说话的份,连老哥,也只能当个鹌鹑一样,站在老妈的身边,跟老妈小声的交流着。
我从旁边,看到老妈的眼角,有点泛红,只不过场合不对,没有流下来罢了。
聊罢,舅太爷准备留我们吃饭,最后老爸拒绝了,因为中午有其他的安排。当然,肯定不是回家,舅太爷好像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有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