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
来自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团抵达广山县,对广山县过去一年里的扶贫与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
6月8号这天,新闻频道的某栏目对广山县的扶贫工作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全面报道。
“1993年5月,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扶贫课题组来到广山县开展调研工作。
彼时,广山县是江北省最贫困的一个县,人均年收入仅有424元,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前景黯淡……”
“课题组组长陈长河虽然年轻,却拥有着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在调研工作结束后,他向广山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多项扶贫发展思路与具体举措建议。
其精准的洞察和可行的规划,得到了广山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江北省政府的关注。”
“为了让广山县尽快走出贫困,并以此为契机摸索扶贫经验,1993年6月,陈长河被委派至广山县挂职副县长,主抓经济与扶贫工作。
上任伊始,他便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迅速投入战斗……”
“在他的建议下,广山县政府所进行的第一项举措,便是积极推动本地闲置劳动力外出务工……
这些原本在本地收入微薄甚至没有收入的闲置劳动力,如今在外务工的平均月收入达到280元以上……”
“面对多家濒临倒闭的国营企业,广山县没有选择全部一关了之,而是大胆推进改革……
桑岭木业公司,起初仅仅是一家只有不到10名员工,月利润仅有几百元的小企业……
他们锐捕捉到国际市场需求,成功将本地廉价的桐木转化为出口创汇的优质棺椁,产品远销倭国。
如今,桑岭木业公司已发展成为月产能超千口、月创汇超10万美元以上的明星企业……”
“陈长河深知,仅靠本地资源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此,他亲自带队,多方奔走,以真诚的态度和务实的方案,成功引进了多个投资项目。
为广山县带来了宝贵的建设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大量的就业岗位……”
“要致富,先修路,水利是命脉。
广山县政府将基础设施建设视为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
在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县主干道和多条通村支路得以新建或改造升级,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引水排涝水利工程顺利竣工通水,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农业方面,广山县政府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大力推广大蒜、花生、西瓜、蜜薯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并试点建设蔬菜大棚,发展反季节蔬菜。
同时,积极对接农业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指导,确保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短短一年时间,在陈长河和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广山县实现了惊人的蜕变。
据统计,1993年广山县人均收入大幅提升……本年度人均收入有望突破千元大关……”
“广山县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真抓实干,贫困地区的面貌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其探索出的‘广山经验’,也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目前,由陈长河参与倡导和制定的‘东西部对口帮扶’国家战略已开始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广山县’迎来它们的发展春天!”
新闻频道的报道之后。
当天晚上,综合频道的《新闻联播》节目,也花一分钟的时间,概括性地对此事进行了简要报道。
两篇报道播出后,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普通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贫困县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希望。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干部,看到的则是一条清晰可见、可学可鉴的发展路径。
而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则对报道中提及的“广山经验”和“东西部对口帮扶”战略生出了浓厚的学术兴趣。
说起来,长达20分钟的新闻报道里面其实出现了很多人。
胡世平、李奇辉、曾万琴等各级领导干部,多个县局一二把手的名字都有被提及。
展现了广山县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形象。
但贯穿整个报道,被提及最多、与每一项关键决策和显着成效关联最紧密的名字,毫无疑问,就是陈长河!
他的名字,与“精准的调研思路”、“果断的企业改革”、“成功的出口创汇”、“高效的招商引资”、“坚实的基础建设”、“创新的农业调整”等一系列亮眼成绩紧密相连。
报道播出当晚,陈长河在广山县住处的电话就响个不停。
广山县的领导干部们打来电话,语气激动地描述着全县干部群众收看报道后的振奋心情。
姜育国和钟振源分别亲自来电,对他在广山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勉励。
与他相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也纷纷来电祝贺。
接下来几天,省里、市里、县里,又对广山县的扶贫发展工作进行了各种报道,陈长河的名字频频被提及。
继当初以“天才”的称号名噪一时之后,时隔三年,他以“专家”、“领导”的身份,再次名扬四方。
然而,当外界都在热议“陈长河”这个名字时,身处漩涡中心的陈长河,却无暇顾及这些纷扰的声浪。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为期一年的挂职即将结束。
在剩下的日子里,他几乎是争分夺秒地工作。
带着各单位的干部深入各个乡镇和企业,召开现场会,解决实际问题,审核发展规划……
恨不能把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智慧都倾注在这片土地上,只为广山县的经济发展能再多夯实一分基础。
6月15日,正式的解职通知还是下达了。
这天上午,陈长河仔细地收拾好办公室,将最后一份批阅好的文件整齐码放在办公桌上。
县委书记胡世平来到他的办公室,紧紧握住他的手,语气充满了不舍:“长河同志,广山县永远感谢你!”
李奇辉、曾万琴等县里的干部们也自发地聚集过来,每个人的眼神里都充满了敬意与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