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号,陈长河带队返回广山县。
此次参加交易会,他们除了松下次郎的订单之外,还接到了另一名倭国木材商人伊藤直人的500口棺材试订单。
这位伊藤先生是在逛展会的时候,被那三只精致的模型吸引过去的。
经过与松下次郎类似的考察和谈判流程,同样以每口120美元的价格,拿下了另一个试订单。
虽然跑这一趟,只拿到了两个试订单,总计一千口桐木棺材。
但对于他们这小小的木材厂,还有他们小小广山县来说,已经是破天荒的巨大成功,是史无前例的零的突破!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陈长河一行人回到县里之前,就已经传遍了县委县政府大院。
当他们的车驶入大院时,得到消息的胡世平书记亲自带着几位常委迎了出来,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陈县长,辛苦了!辛苦了!”
胡世平紧紧握住陈长河的手,用力摇晃着:“我们在家都听说了,了不起啊!一千口棺材,出口创汇!这可是我们广山县开天辟地头一遭!”
其他领导们也纷纷上前与陈长河、曾建春握手道贺,言语间充满了兴奋与赞叹。
曾建春哪里经历过这种阵仗,被一群县领导围着表扬,激动得满脸通红,话都说不利索了,只是一个劲儿地说:“都是陈县长领导有方,领导有方……”
陈长河则淡淡一笑:“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必谦虚!”
胡世平重重拍了拍陈长河的肩膀:“这下,我们广山县发展经济的底气就更足了!走,去会议室坐,你们详细说说这次交易会的情况,也让我们大家都跟着高兴高兴,学习学习!”
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陈长河让曾万琴主汇报,详细介绍了在交易会上与日商接洽、谈判、最终拿下订单的过程。
当曾万琴喜气洋洋地报出“总计一千口棺材,离岸价每口120美元,预计可创汇约12万美元”时,会场里响起了一片抑制不住的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
这个数字,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而更有意义的是,它打开了一扇窗,让所有干部看到了另一种发展的可能性——不是只能困守山中,而是可以主动走出去,利用自身资源,参与国际循环。
胡世平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激动地表示:“长河县长这次带队出征,不仅为我们县拿回了实实在在的订单和外汇,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外向带动’的发展新路子!
这个桐木棺材出口项目,县委县政府将举全县之力予以支持!我们要把它打造成我们广山县对外开放的标杆和名片!”
会议结束后,众人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落实中。
胡世平亲自牵头,成立了由他担任组长,工业、林业、财政等多个部门组成的“桑岭镇木材厂技术改造及出口专项工作组”。
资金方面,协调县财政紧急拨付了10万元技改专项资金,用于木材厂购置电动刨床、圆盘锯、打磨机等设备。
人员方面,在桑岭镇及周边村庄紧急招募了20名有一定木工基础或学习能力的青年,由老林父子进行集中培训,迅速扩充生产队伍。
生产方面,要求曾建春和林根立即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检流程,确保每一口出口棺材都达到甚至超过样品的工艺水平。
在他雷厉风行的推动和全县上下的通力协作下,桑岭镇木材厂这个昔日奄奄一息的小厂,仿佛一夜之间被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迅速腾飞。
说起来,这项工作的牵头,由陈长河来负责更合适。
胡世平此时牵头,似乎有“摘桃子”的嫌疑。
但其实这是陈长河的意思。
他不是为了故意给领导让功,而是要抓紧时间处理其他工作,把各项事务未来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工作都提前安排好。
沈麦麦的预产期在十一月初,距离现在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
他必须尽快将县里的工作处理妥当,然后提前返回云海市,陪伴在她身边,迎接他们第一个孩子的诞生。
接下来的日子,陈长河进入了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他白天主持会议、下乡调研、听取汇报,晚上批阅文件、构思方案、安排计划,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企业、水利建设、农业规划……各项事务,事无巨细,都要考虑到。
每一项工作都要指定临时负责人,要求他们在自己离开期间稳步推进。
在全力处理具体政务的同时,陈长河还做了两项重要的安排。
一是联系了江北省电视台,邀请他们前来广山县,围绕桐木棺材出口创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亮点,拍摄制作一期反映广山县扶贫和经济发展成果的专题报道。
旨在提升广山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后续吸引更多投资与合作创造舆论条件。
二是组织了一支由包家兴带队的调研组,计划在他离开期间赴广山县进行跟踪调研。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度总结广山县近半年来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扶贫开发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将广山县的经验作为重要案例进行学术研究和推广。
同时,在他离开期间,调研组还能为广山县政府提供一定的经济政策理论支持。
10月10号。
各项工作基本都已安排就绪,陈长河向胡世平请假:“书记,我爱人的预产期快到了,我想回到云海市多陪陪她。
县里的工作已经做了安排,各块都有临时负责人,有急事他们可以直接向我电话汇报,或者由您决断。”
胡世平没有丝毫犹豫,痛快地批了假:“这是大事,工作永远干不完,孩子出生可是天伦之乐!你放心回去,县里有我盯着,出不了大岔子。替我向你爱人问好,祝她生产顺利!”
“谢谢书记!”
离开前,陈长河又把曾万琴叫到办公室,仔细叮嘱了一番。
要求她定期汇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遇到难题随时联系。
10月11日,他交接完所有工作,踏上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