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
豆浆机是在1994年诞生的。
从第一款豆浆机开始,经过不断改良,这个豆浆机品牌仅用几年时间便迅速抢占了全国市场,年销量从几万台到几十万台再到几百万台,收益颇丰。
并且,以豆浆机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破壁机、榨汁机等各类产品,也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豆浆机的成功,为此品牌在厨房小家电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又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其他厨房小家电产品,从而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家电企业。
如今。
陈长河就是希望鸿星电器能够提前三年将豆浆机研发出来,抢占空白市场,成为行业龙头,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再通过豆浆机带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带动电饭锅等其他产品。
他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冯学军和沈麦麦。
冯学军听罢,沉思一番,道:“这种可以在自己家里磨豆浆的豆浆机,应该是有市场的,确实值得研发。这样,我打算先把电饭煲的改良事宜安排下去,然后就启动豆浆机的研发工作。”
“具体事务,你来安排就行。”
陈长河说道:“至于豆浆机的研发,我有一些大致构想,对你讲一下。当然,我不懂技术,说的可能有错误、不合理的地方,你听听就得了。”
“陈老师谦虚了。”
冯学军笑道:“既然您这么说了,就一定是胸有成竹。”
“我也并非全能,机械电子方面的事情,我是真不懂。”
陈长河摆摆手,道:“关于这款豆浆机,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是一个可以容量足够的杯体,杯体采用不锈钢制作,设计有把手和流口……”
他把后世的豆浆机的样子,大概向冯学军描述一番,并提供了两种设计思路。
一种是把电热器、刀片等部件与底座设计为一体,另一种则是把电热器、刀片与封盖设计为一体。
“我只能设计到这种程度了。”
末了,他笑道:“至于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具体要怎么设计电子元件、机械构造,就全都是冯总的事情了。”
“陈老师,您能设计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冯学军感慨道:“即便是我这个专业技术人员,给我几天时间去设计,也绝对设计不到这种程度。
您的这些设计,从理论层面上来说都是可行的。
依我之见,下一步就可以直接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深化设计了!
如果顺利的话,咱们的第一款豆浆机,可能会在三个月内设计完成,并生产出样品!”
“不着急,脚踏实地,稳稳前进。”
陈长河笑道:“我们不是那种把钱投出去就要立刻见到收益的投资人,只有把目光放长远的同时稳扎稳打,一个企业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才会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具生命力。”
“像您和沈总这种既懂企业又懂产品的投资人,真是太难得了!”
冯学军感叹一声,再次举起酒杯:“遇到二位,是我冯学军三生有幸!我再敬二位一杯!”
次日上午。
陈长河陪着沈麦麦一起,去鸿星电器开了个会。
陈长河没有出席会议,沈麦麦以投资人加副总的身份出席,并简单讲了几句话。
好在,她平时也时不时给员工开个小会、说点事情。
面对鸿星电器的一众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倒也没有胆怯,面带微笑地对大家表示了慰问,又表达了对注资之后的鸿星电器的美好期望。
会后。
沈麦麦表示想在厂里待几个小时,详细了解一下厂里各方面的情况,让陈长河先回奶茶店。
“可以吗?”
陈长河笑问道:“需不需要我在这里陪着你?”
“不用啦。”
沈麦麦甜甜一笑:“总不能我每次来这里,都需要你陪着吧,那样不但耽误你的时间,也不利于我的成长呀,下面的员工们也会笑话我的……你回吧,到了四五点钟来接我,咱俩一块儿去沧明区拜访柴书记。”
“好。”
陈长河摸摸她的头:“加油!”
“嗯嗯!”
陈长河打车返回店里。
心想过了夏天,等天气凉快些,自己和沈麦麦可以去考个驾照、买辆车,到时候也就不用每次出门都打车或乘公交了。
写小说写到四点多。
他带上一些从京城拿来的特产,来到鸿星电器接上沈麦麦,一起来到沧明区。
随便找个小餐馆吃了晚饭后,他们又买了些其他礼物,用路边的公用电话拨打了柴斌家里的电话。
“喂,你好。”
接电话的是一个妇女。
陈长河想着应该是柴斌的妻子魏丽君,便问道:“你好,请问是魏阿姨吗?我是陈长河。”
“原来是长河呀!”
魏丽君的声音顿时热情亲切起来:“你从京城回来了?”
“对,魏阿姨,我就在沧明区呢。”
陈长河说道:“不知道柴书记在不在家里,方不方便,如果方便的话,我和麦麦想去家里拜访一下。”
“当然方便!”
魏丽君笑吟吟道:“老柴在家呢,就在书房里,我让他接一下电话?”
“不用,魏阿姨,我们很快就到。”
陈长河说道:“麻烦您给门岗打声招呼。”
“行,我这就给门岗说一声。”
“好的魏阿姨,待会儿见。”
“待会儿见。”
挂了电话,陈长河和沈麦麦来到沧明区区委家属院。
到了门口一看,一名身穿青色旗袍、气质柔和端庄的妇人,正等在那里。
见到陈长河和沈麦麦,她脸上洋溢起热情的笑容,迎了上来:“你们就是长河和麦麦吧?”
显然,正是魏丽君。
“魏阿姨好。”
陈长河和沈麦麦齐声问好,又道辛苦您来门口接我们了。
“不辛苦。”
魏丽君帮着沈麦麦拎起一些礼物,带着他们往里走,笑吟吟道:“年前就从我爸妈口中听说了你们,年后更是时常听老柴和明安提起你们,我也早就盼着和你们认识一下了。
也是不巧,年后你们去我家那天,单位正好有点儿事需要我值班处理,当时不在家。
等我回到家里,你们就已经离开了。
直到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其实,我和老柴本想着等长河从京城回来,去看看你们呢,没想到你们先来这儿了。”
“我们是晚辈,应该来拜访长辈。”陈长河客气地笑道。
“什么长辈晚辈的。”
魏丽君笑道:“老柴可常常说,你是他的老师呢。”
“不敢不敢……”
三人说着话,来到家门口,魏丽君轻轻敲了敲门。
柴斌打开了门,热情道:“长河,麦麦,快请进!”
上次在常青县的家里与他见面时,他还称呼“小陈小沈”,如今改成了“长河麦麦”,显得更亲切了。
“老柴,你瞧这两个孩子,来就来,还给买这么多东西……”
魏丽君“抱怨”着,放下手里的东西,又接过沈麦麦手里的东西放下。
柴斌则接过陈长河手里的东西,与那些放在一起,佯装生气道:“到这里来,就和到自己家里一样,带这么多东西就太见外了。”
“也没多少东西。”
陈长河笑道:“有一部分是我从京城带回来的,本就是要和家人朋友们分一分的。”
“这话我爱听。”
魏丽君笑道:“就是要把这里当成家。”
柴斌则说道:“既然是从京城千里迢迢带回来的东西,那我们就收下了,不过下次可不许再带这么多了,你们就算是空着手来,我和你阿姨心里也高兴!”
陈长河和沈麦麦乖乖应是。
“老柴,你们坐下聊。”
魏丽君说道:“我去给两个孩子做点儿饭。”
“魏阿姨,我们吃过了。”
沈麦麦连忙道:“我们是吃过饭来的,刚吃饱没多大会儿。”
“真吃过了?”
“真的,就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吃的。”
“你俩这孩子,到了这里还在外边吃……不过,吃过了就好,那你们坐,我给你们倒杯水。”
“不用麻烦了,魏阿姨。”
“不麻烦,你们坐。”
“长河,麦麦,来,坐下说话。”
柴斌招呼陈长河和沈麦麦坐到沙发上,问道:“你们现在在哪儿住呢?还是租房子吗?”
“我们大学附近有个博苑小区,我们在那儿买了套房子,已经入住了。”
“多少钱一平买的?”
“550。”
“还是云海市的房价高。”
柴斌说道:“在这里,买套房子怎么着也得四五万块钱。
这么多钱,在常青县都能买两三套房子了。
说起来,你们这房子现在已经入住了,算上装修时间,得是年前年后那段时间买的。
当时你们只不过在云海市待了半年,就能买得起房子,能力非凡啊。”
陈长河笑笑:“开店和写歌都赚了点,另外还有一些稿费。”
“说起这事,我还是看了报纸上的报道,才知道原来你还写了那么多首歌呢。”
柴斌笑着指了指正在沏茶的魏丽君:“你阿姨可喜欢你写的那些歌了,那个杨……杨什么来着,就那小姑娘的两张专辑,她都买了。只是买的时候不知道,那些歌竟然是你写的。”
“长河,真想不到你还会写歌呢,写得真好,我特别喜欢听!”
魏丽君端着茶水过来,夸奖一番,又好奇地问道:“你和唱歌的杨玉莹认识吗?”
“认识,见过面。”
“真好,我还从来没见过明星呢。”
“哎——此言差矣!”
柴斌哈哈一笑,指了指陈长河:“这个大明星,你今天不就见到了嘛!这段时间,在云海市,谁能有他的名气大?”
“这倒是。”
魏丽君笑吟吟道:“现如今,我也算是见过明星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