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青汇报的内容可以看出,他确实将问题摸清、摸透了,也认真思考过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是那种对工作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躺平干部。
苏弘扬面带笑容,满意的点着头,他为李青争取副镇长一事,果然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见镇长对自己的工作十分认可,李青身上似有无穷力量,连脑海中的思路也清晰许多。
他继续阐述:“这里面最棘手的就是,其中18户村民是因为之前的贷款没有还清,已经上了信用社的黑名单。”
苏弘扬说道:“仔细了解这18户村民的实际情况,倘若因为实际困难而无法贷款,我们不能放弃他们。但若是有钱不还,想做老赖,也没有必要搭理他们。
信用社的资金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国家资金,是群众的血汗钱!”
顿了顿,苏弘扬又问:“镇里的农村信用社沟通得怎么样?”
“镇长,以目前贷款的资金量,镇信用社做不了主,需要去台宁县农村信用社办理。”
“县信用社那边有熟人吗?”
李青摇了摇头,说道:“工作上没有接触,没有能搭上话的人。”
苏弘扬略作思量,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了出去,过了几秒,电话接通,听筒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苏镇长,有何指教?”
苏弘扬话语里带着一丝亲近之意:“宏宇,我一个镇长如何能指挥得动县委第一秘?”
简单寒暄过后,朱宏宇直截了当地问道:“有事儿找我?”
苏弘扬恳切地说道:“确实有事相求,镇里为各村村民谋划的农业、畜牧业项目,需要向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你这个台宁县‘二号首长’帮忙引荐一下信用社主任。”
朱宏宇回答的十分干脆:“没问题,等我电话。”
三分钟过后,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弘扬,我刚刚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王主任通过电话,将你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一会将王主任电话给你,他正在出差,你下周一过去找他。”
“还得是你朱大秘出手,改天请你吃饭。”接着,苏弘扬话锋一转,问道:“需要表示表示吗?”
朱宏宇霸气的回应:“不需要,提我就行!”
他有资格这样说,作为县委书记的贴身大秘,台宁县谁敢不给面子?
挂断电话,苏弘扬对李青说:“你回去再完善一下资料,下周一我们一同去县里见王主任。”
等到李青走后,苏弘扬起身活动腰身和颈椎。待酸痛感稍微缓解,他将孙峰叫了过来,吩咐他准备车子,到各村转一圈。
领导干部不能仅在办公室统筹调度、部署指令,更需建立常态化工作核验与随机抽查机制,尤其在重大任务推进、关键决策落地等核心环节,务必下沉一线、靠前督导。
此举既是对工作实效的精准把控,更是避免因信息壁垒导致“一叶障目”、脱离群众与实际,确保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及时纠偏补漏的关键举措。
今天苏弘扬到各村的目的就是要深入群众间,详细了解这段时间的工作落实情况。
苏弘扬首先前往北河村,并未局限于听取村支书李文学的工作汇报,而是直奔基层一线,深入村民家中与群众亲切交流,细致收集群众对镇里各项政策落实的意见建议。
政策执行过程中,受客观条件与个体需求差异影响,难以实现对所有群体诉求的完全覆盖,苏弘扬始终坚持以“多数群众利益”为核心考量,力求在政策统筹中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确保工作方向与群众根本需求高度契合。
事实胜于雄辩,北河村大多数村民对镇里颁布的各项惠民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大棚种植、生猪养殖、稻蟹共生确实是一条富民强镇政策。
如今镇里下大力气帮扶,肯定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与此同时,也提出了自身面临的困难。比如贷款问题、技术指导、人手短缺问题等等。
针对村民反映的实际难题,苏弘扬耐心细致、逐一回应,现场为群众解疑释惑。
关于村民关切的贷款事宜,明确表示镇党委、政府正积极与县农村信用社对接协调,全力推动贷款资源精准覆盖有需求的村民,切实解决群众生产发展的资金难题。
同时,针对种植养殖产业发展需求,镇里将主动联动农业局、畜牧局,构建“事前集中培训指导、事中精准技术帮扶、事后总结提炼经验”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全方位为村民发展产业保驾护航,彻底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
至于人手短缺问题,这是一道“硬伤”。
农村人常言,“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村民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仔细斟酌。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事儿,一定要懂得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相关情况了解后,苏弘扬提议前往小燕子家中走访。
当前学校已正常开学,小燕子在校就读,家中仅有王奶奶与照料她的李大婶留守。
苏弘扬与李支书步入屋内时,恰逢李大婶正有条不紊地打扫家务。
经李支书介绍苏弘扬身份后,李大婶略显拘谨,简单问好后便热情地为众人倒上热水。
看到李大婶行事干练、言语朴实,苏弘扬也暗自放下心来,对王奶奶的日常照料情况有了初步安心的判断。
王奶奶看到镇长到来,又是一番发自真心的感谢,言语中无不透露着对苏弘扬的感谢与尊重。
苏弘扬热络的与王奶奶聊着家常,详细了解生活起居、小燕子的学习情况。
与王奶奶简短交流十余分钟,苏弘扬便提出离开,紧接着赶赴下一村,重点检查因“金代云事件”调整村支书的4个村的工作衔接情况。
目前,这4个村的新任村支书均选拔自本地致富能手或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人才。新任村支书到位后,积极对标镇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工作氛围与推进成效相较以往有明显提升,部分领域工作质效已优于其他村庄。
这一事情充分证明,针对突出问题开展的核查整改与班子调整等系列工作,既是净化基层体制环境、清除不良影响的重要举措,更是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为基层领导干部划清履职底线、戴上“紧箍咒”的关键抓手,对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像永坪镇核心领导干部,已经多年没有变动,造成了多数干部既然升不了官,那就发财的局面。
当大多数干部工作仅仅是为了一己私欲,永坪镇这座贫困镇如何能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