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八面玲珑,声名鹊起
苏江雪的生日派对,如同投入湖心的一颗小石子,在王臣心中荡起几圈涟漪后,便归于平静。
在“嘉乐迪”这个光怪陆离的舞台上,每一天都是新的剧目,每一批客人都是新的角色。
王臣迅速调整状态,将那份偶然触动的真诚深埋心底,投入到他日益炉火纯青的“职业表演”中。
他不再是最初那个懵懂的新人,而是真正成为了“嘉乐迪”的头牌,一块活的金字招牌。
他的工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端茶送水、开酒点歌。
他更像一个精准的“情绪捕手”和“氛围营造大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客人,施展着截然不同的“魔法”。
面对年长的女性(富婆、高管、或家庭主妇):
王臣收敛起锋芒,化身成温和、体贴、善解人意的倾听者。
他会巧妙地引导话题,聊她们引以为豪的孩子(“您家公子一看就聪明,将来肯定有出息!”),
聊她们操持家庭的辛苦(“像您这样能把家打理得这么好,事业还兼顾的,
真是太难得了!”),甚至聊她们保养的心得(“您这皮肤状态,说三十都有人信!”)。
他眼神专注,语气真诚(带着异能微不可察的情绪引导),
恰到好处的恭维如同甘霖,滋润着她们可能被家庭琐事或岁月磨砺的心田,
让她们在酒精和倾诉中获得久违的被重视和被理解的满足感。
离开时,往往心情舒畅,出手大方。
面对年轻的女孩(大学生、刚工作的白领、寻求刺激的玩咖):
王臣则摇身一变,成为活力四射、能玩会闹的派对达人!
他精通各种骰子玩法,酒令花样百出,把气氛炒得火热。
当音乐切换到劲爆的dJ舞曲时,他能毫不扭捏地走到包厢中央,随着节奏律动,
动作潇洒有力,充满原始的野性和魅力,瞬间引爆全场!
他还会拿起话筒,模仿当下最流行的港台歌星,无论是深情的慢歌还是狂野的摇滚,都能信手拈来,引得尖叫连连。
他懂得把握尺度,既能让她们玩得尽兴疯狂,又不会让场面失控,让她们在安全的范围内释放压力,享受青春。
面对气质内敛、看起来像知识分子或文化人的客人:
王臣立刻切换到另一种模式。
他会体贴地将包厢灯光调暗,背景音乐换成舒缓的钢琴曲或经典怀旧老歌。
他不再主动劝酒玩闹,而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只在客人需要时添酒。
当客人谈论起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甚至文学艺术时,王臣会展现出令人惊讶的“涉猎广泛”。
这得益于他强大的学习能力(异能带来的信息碎片捕捉)和在末世挣扎时听到的零星广播信息碎片,加上平时刻意留意报纸新闻。
他不会高谈阔论,但总能适时地接上几句,提出一个独特的视角,
或者引经据典(往往是现学现卖),表达出符合对方价值观的观点,显得既有见地又不失分寸。
让这些习惯清谈的客人,在灯红酒绿之地,竟也能找到一丝精神上的共鸣和愉悦,对他刮目相看。
“嘉乐迪”的活招牌:
王臣这种因人而异、精准服务的能力,让所有点过他台的客人,无论年龄、身份、性格,都对他赞不绝口,满意度爆表!
他的回头客比例高得惊人。
许多客人来“嘉乐迪”,就是冲着“王少爷”的名头。
“去‘嘉乐迪’?一定要点王臣!那小伙子,绝了!”
“是啊,跟他聊天特别舒服,感觉特别懂我!”
“玩得也疯!有他在场子绝对不会冷!”
“连我老公那种书呆子,跟他聊完都夸他有想法!”
这些口口相传的评价,如同最有效的广告,迅速在浦东的娱乐消费圈子里蔓延开来。
“嘉乐迪KtV会所”的名声,因为一个叫王臣的男公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纸醉金迷的销金窟,更因为王臣的存在,被贴上了“服务顶级”、“氛围好”、“有格调”的标签。
许多客人甚至觉得,在“嘉乐迪”消费,值!
因为能享受到王臣的服务。
红姐乐得合不拢嘴,王臣简直成了她的摇钱树和镇店之宝!
她给王臣的待遇也水涨船高,资源倾斜到了极致。
王少爷的“规矩”:
然而,面对汹涌而来的点名和预约,王臣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和自律。
他知道,服务质量是他的立身之本。
贪多嚼不烂。
他给自己定下了铁律:一个晚上,最多只接三个包厢。
无论预约的人再多,出价再高,他也绝不松口。
他对红姐解释:“红姐,不是我不想多挣钱。但人的精力有限。
接了太多台,来回跑,精力分散,对哪个包厢都服务不到位,反而砸了招牌,也辜负了客人的信任。
三个包厢,是我能保证提供最佳服务的上限。”
红姐虽然心疼流失的生意,但看着王臣那沉稳笃定的眼神,最终还是被说服了。
事实证明,王臣是对的。
因为他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反而让“王少爷的台”成了一种稀缺资源,预约往往需要提前好几天!
能订到他台的客人,更有一种“物超所值”的优越感。
而王臣在有限的时间内,也确实能将每个包厢的客人服务得宾至如归,将他的“魔法”发挥到极致。
于是,“嘉乐迪”每晚便出现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喧嚣的场子里,最炙手可热的头牌“王少爷”,步伐从容,气定神闲地穿梭于他精心挑选的三个包厢之间。
他如同一个精准的钟摆,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魅力,公平而高效地分配给那些幸运的客人,留下满堂的赞誉和丰厚的小费。
王臣的日子,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扮演”与“征服”中度过。
他的钱包越来越鼓,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他在这魔都边缘的浮华之地,稳稳地扎下了根,攀上了属于他的高峰。
然而,在他那深邃的眼眸深处,那点被苏江雪短暂唤醒的、
属于“王臣”而非“王少爷”的微光,却始终未曾熄灭,如同在黑夜中等待燎原的星火。
他知道,这里不是终点,只是他积蓄力量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