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的援手解了燃眉之急,打包效率上来了,积压的订单眼看着减少,王龙飞和李强总算能喘口气。
但王龙飞心里那本账,却越算越沉。
晚上,昏黄的灯光下,炕桌上又摊开了账本和一堆皱巴巴的票据。王龙飞捏着笔,一项项勾画,李强凑在旁边,脸色也跟着越来越凝重。
“真空袋…一卷二十五米,进价十八块五,平均包一个咸蛋得用差不多…三毛五。”王龙飞笔尖点着票据上的数字,声音低沉,“泡沫箱,小号的一个一块二,中号的一块八。冰袋,一个八毛。胶带…一天得用大半卷,四块五。”
他每报一项,李强的嘴角就抽一下。
“这还只是包材!”王龙飞翻过一页,眉头拧得更紧,“快递费…首重十二,续重八块。咱一箱菜干加冰袋泡沫箱,随便就两三公斤,一单运费就奔着二十去了!鸡蛋更沉!”
笔尖在“包装物流”这一大项下面狠狠划了一道线,后面跟着的数字触目惊心。
“再看看咱卖的东西,”王龙飞叹了口气,“真空咸蛋,一斤卖二十五,刨去蛋本、盐、电费、人工…净利也就五块。可光包装快递,一单就得干掉小十块!这还赚啥?忙活半天,全给包装厂和快递公司打工了!”
李强抓了抓头发,一脸肉疼:“我就说…最近钱进得多,但手里就是不见厚!合着都填这窟窿了!这包装…也太吃钱了!”
以前量小,零敲碎打地买,感觉还不明显。现在量大,这笔开销就像个无底洞,哗哗地往外流钱。
“不行,”王龙飞把笔一搁,眼神锐利起来,“得想办法降成本。包装是大头,必须谈。”
“找谁谈?”李强愣了下,“咱就一直镇上那家文具店零买的啊…量大能便宜?”
“零买肯定贵。”王龙飞摸出手机,“找厂家!或者至少找大批发商。网上找!我就不信,量上来了,价格谈不下来!”
接下来的两天,两人一边忙着打包发货,一边抽空就在网上搜包装厂家,打电话、加微信、询价对比。
过程并不顺利。大厂家看不上他们这点量,一听每周只要几十卷真空袋、百来个泡沫箱,客气几句就没了下文。小作坊价格便宜点,但质量参差不齐,怕不保险。
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一家邻省的包装批发商,专门做电商小客户生意的,态度还算热情。
王龙飞把需要的材料清单和大概月用量报过去,对方很快回了报价。
真空袋,一卷便宜了两块五。泡沫箱,一个便宜了三毛。冰袋,一个便宜了一毛五。胶带,一卷便宜五毛。
算下来,一个月能省…小两百块。
李强有点失望:“才…才省这么点?不够塞牙缝啊!”
王龙飞却盯着屏幕,沉吟片刻,回复道:“老板,价格还能不能商量?我们用量会持续增加,而且…我们可以现款现货,不拖账期。”
对方沉默了一会儿,回复:“王老板,看您也是实在人。这样,真空袋再让五毛,泡沫箱再让两毛,冰袋胶带实在没法低了。但…运费得您自己承担。”
又磨了几句,价格最终定格在:真空袋一卷十五块五,泡沫箱小号八毛五,中号一块四,冰袋六毛五,胶带三块八。
一个月大概能省下三百出头。
“聊胜于无吧…”李强叹了口气,“总算砍下来点。”
王龙飞却没满足。他想了想,又敲过去一行字:“老板,您那边…有没有更经济实惠的包装方案?比如,有没有更薄但够用的真空袋?或者…回收料做的环保泡沫箱?价格能低多少?”
这次对方回复得快了些:“薄袋有,但破损率高,不建议您用。环保泡沫箱…有,回收料做的,外观差点,但强度够用,价格能再低百分之十五左右。冰袋有重复使用款的,单价高一点,但能用三五次,算下来更划算。”
王龙飞眼睛一亮:“环保泡沫箱和可重复冰袋,样品能先寄点来看看吗?”
“成!”
几天后,样品寄到。环保泡沫箱颜色灰扑扑的,表面有些杂色斑点,但硬度确实够。可重复冰袋厚实些,灌水试了试,保冷效果不错。
王龙飞和李强拿着样品反复掂量、测试。
“这泡沫箱…看着是寒碜了点,”李强捏了捏,“但挺结实,便宜不少啊!”
“冰袋贵是贵点,但能用好几次,”王龙飞算着账,“长远看,更划算。”
风险也有。环保泡沫箱外观差,可能影响客户体验。重复冰袋需要回收消毒,增加工作量。
“试试?”王龙飞看向李强。
“试!”李强一咬牙,“跟老客户说明白!为了环保省钱!咱东西好就行!包装…丑点就丑点!”
新一轮的谈判后,包装成本又降了一截。虽然省下的还不是惊天动地的数字,但每个月能多出四五百块的利润空间,对他们来说,已是弥足珍贵。
王龙飞把新的包装成本一项项记在账本上,笔尖终于不再那么沉重。
“开源节流…”他合上账本,长长吐了口气,“开源的步子迈出去了,节流…也得一步步来。”
李强咧嘴笑了:“飞哥,跟你干…真能学到不少!砍价都得会算细账!”
希望,有时候就藏在这些看似琐碎、却至关重要的细节里。一点一滴地抠,一分一厘地省,路,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