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擦黑,老屋里亮起了暖黄的灯。王龙飞把那张吱呀作响的炕桌搬到炕中央,摊开那本边角磨损的账本,又拿来几张裁好的旧报纸和一支削得短短的铅笔。李强盘腿坐在他对面,眼神里既有初来乍到的拘谨,也有跃跃欲试的兴奋。
“强子,咱俩得好好盘算盘算。”王龙飞手指点着账本上最后的结余数字,语气严肃,“开春了,活儿多,花钱的地方更多。这五亩地,加上大棚,种啥?咋种?钱咋花?都得有个章程。”
李强凑过去,看着那不算厚实但实实在在的数字,点点头:“飞哥你说,我听着,学。”
王龙飞先指着大棚那一块:“大棚这块,不能丢。冬天指着它挣钱,开春了也得接着种。我想着,番茄黄瓜不能断,这东西价稳,也好卖。腾出来的地,种点快菜,小油菜、生菜,周转快。网友那边点名要的稀罕物,像冰草、芝麻菜,也试着弄一小块,当个招牌。另外一些得空出来做育苗,番茄,黄瓜,西葫芦,北方不比南方,得5月1号以后才能露天种植蔬菜,前期露天的还是搞野菜,耐冻好养活,周期短。”
李强眼睛一亮,插话道:“飞哥,网上我看好多人种那种迷你小胡萝卜、水果苤蓝,五彩椒好看又好玩,城里人认!咱能不能也试试?拍视频也好看!”
王龙飞沉吟了一下:“能试,但不能多种。先弄一畦试试水,成功了再扩。这东西娇贵,费工,万一砸手里,亏不起。”
“成!”李强赶紧记在报纸边上。
接着是外面那五亩露天地。王龙飞手指点着:“这五亩是根本。开春头一茬,种野菜,有2亩就卖不过来了,温度可以把育好的苗种进去。”
李强听着,琢磨了一会儿,小心地问:“飞哥,是不是…有点太保守了?普通蔬菜销路好,但利润薄啊。咱现在有网店了,是不是多种点特色?比如搞点紫色土豆、水果玉米?价钱能上去不少!”
王龙飞摇摇头,很坚决:“强子,地是咱的命根子,先得求稳。特色要搞,但不能把宝全押上。万一网上卖不动,或者遭了灾,土豆洋葱起码能保咱吃饭,能换来回笼的钱。特色菜,就在大棚边上那点零散地试,成功了,明年再扩。”
李强张了张嘴,想反驳,但看着王龙飞沉稳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点点头:“还是飞哥你想得周全。”
最后是钱。王龙飞把各项开支一项项列出来:种子、肥料、地膜、可能请短工的钱、还有李强那每月一千五…林林总总加起来,那点结余立刻显得捉襟见肘。
“钱紧巴。”王龙飞叹了口气,“得精打细算。种子买好的,但不能瞎买。肥料…还是以咱自己沤的粪肥为主,买点化肥追肥用。地膜能省则省…”
李强看着那串数字,眉头也皱了起来。他忽然说:“飞哥,咱是不是…地还是少了点?五亩露天地,刨去口粮和保本的,能拿来赚钱、试特色的,没多少啊。我看村东头老杨头家那三亩好地,好像租出去了?他家地肥,离水源也近。”
王龙飞愣了一下。扩大租地,他不是没想过,但一直不敢。风险太大,投入也大。
“租地…钱从哪来?”他迟疑着。
“挤挤呢?”李强眼神热切,“头期租金不多,咱俩紧巴点,先把地拿下来。种点来钱快的,比如全部种成水果玉米或者早熟土豆,赶早市,价钱好!网上也能预售!只要种出来了,不愁卖!回本快!”
王龙飞心里飞快地盘算着。风险显而易见,但李强的话也有道理。规模上不去,光靠抠搜,确实难挣大钱。网店开了,销路有拓展的可能…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炕桌。黄豆趴在他脚边,似乎感受到紧张气氛,竖起耳朵。
“明天…”王龙飞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干涩,“明天我去找支书问问,老杨头家地还租不租,啥价。先问问,不成拉倒。”
李强顿时喜上眉梢:“哎!”
第二天下午,王龙飞回来了,脸色说不上好坏。李强急切地迎上去:“咋样飞哥?”
“地还在。”王龙飞灌了口凉水,“租金比咱这五亩贵点,但地确实好。支书说了,要租就得租三年,签合同,不能半道撂挑子。”
李强眼巴巴地看着他。
王龙飞一咬牙:“租了!钱我想办法!但强子,话得说前头,这地种啥,得听我的。还是以稳为主,最多拿半亩试你说的水果玉米。不能瞎搞。”
“成!肯定听你的!”李强一口答应,兴奋得搓手。
晚上,王龙飞更新了视频。镜头里,他展示了密密麻麻写在报纸上的种植计划,和那本摊开的、数字紧巴的账本。也提到了和李强的争论,以及最终决定冒险多租三亩地的决定。
标题很直白:《开春种植计划+冒险租新地,钱紧,压力大》。
网友们反应热烈:
“博主规划得好细致!”
“新伙计有冲劲是好事!但博主稳点没错!”
“支持租地!规模效应才能赚钱!”
“水果玉米好吃!预订!”
“钱紧+1,但相信博主能成!”
“黄土坡老农”留言:“计划实在,稳中求进是对的。新地注意测下土,看缺啥肥再补。水果玉米可试,但隔离要做好,不然串粉就废了。”
王龙飞把手机递给李强看。李强看着那些评论,尤其是支持租地和水果玉米的,笑得合不拢嘴。
灯熄了。两人躺在炕上,都睡不着。
“飞哥,咱肯定能行。”李强在黑暗里小声说,声音里充满憧憬。
“嗯。”王龙飞应了一声,声音沉稳,“睡吧。明天开始,活儿更多了。”
窗外,春风掠过新租的、尚未翻耕的土地,带来一丝陌生又充满希望的气息。规模扩大了,担子也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