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堡中央广场,那扇光之门扉旋转的速度似乎加快了一丝,表面流淌的光芒也变得更加不稳定,时而明亮,时而暗澹,仿佛在呼应着门内门外两个世界的剧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连残余的暗红能量撞击护盾的爆炸声,都似乎变得遥远而不真切。
所有的焦点,都汇聚在那个躺在生命维持装置中的身影上。
林风的脸色依旧苍白,但那种死寂的灰败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玉石般的质感。他的呼吸变得悠长而平稳,虽然依旧微弱,却不再如同风中残烛。监测仪器上的曲线虽然仍显混乱,却充满了强劲的生命力搏动,不再指向死亡的深渊。
兰跪坐在旁,双手依旧紧握着装置边缘,但眼中的绝望已被一种难以置信的希冀所取代。她能清晰地感觉到,林风体内那原本狂暴冲突的三股力量,此刻并未消失,而是达成了一种极其微妙而复杂的平衡,如同三股不同颜色的炽热岩浆,在某种绝对意志的约束下,共同流淌,相互缠绕,却又泾渭分明。一种内敛的、却让她灵魂都感到战栗的磅礴气息,正从林风体内缓缓苏醒。
李博士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嘴唇微微颤抖,喃喃道:“不可思议……意识波动强度指数级提升……能量共鸣频率趋于稳定……他……他真的做到了……在意识熔炉中找到了平衡点……”
屠夫屏住呼吸,粗犷的脸上混杂着紧张与期待。连一直沉默守卫的隼(副手)都下意识地向前迈了半步。
就在这时,林风那如同蝶翼般的长睫,再次颤动起来。这一次,不再是无意识的挣扎,而是带着明确意志的苏醒。他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那一瞬间,围观的众人仿佛看到了一片浓缩的宇宙在他眼中展开——左眼深处,是流转的银白星河(意识);右眼深处,是蓬勃的翠绿生机(生命);而在双瞳最核心处,是一点冰冷而绝对的银灰,如同支撑天地的规则基石(规则)。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光芒在他眼中和谐共存,深邃,浩瀚,令人不敢直视。
他眼中的迷茫与痛苦已然消失,只剩下一种仿佛勘破了万千规则后的平静,以及一丝深藏眼底的、沉重如山的疲惫与责任。
“……兰……”他开口,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大家……”
“林风!”兰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是喜悦,是后怕,更是如释重负。
“你小子……总算醒了!”屠夫重重松了口气,想上前拍拍他,又怕惊扰到他刚刚稳定的状态,手僵在半空。
李博士激动得语无伦次:“感觉怎么样?能量回路稳定吗?意识海有没有……”
林风微微抬手,示意自己无碍。他的目光越过众人,投向了那扇光之门扉,眉头微蹙。“门……不稳定。隼他们……有消息吗?”
提到隼小队,众人的神色再次凝重起来。李博士将那份断断续续、残缺不全的求救信号和隼小队最后传回的数据碎片展示给林风。
林风静静地听着,看着。当他听到艾德里安·李博士揭示的关于“摇篮”本质、“观测者”与“织网者”的真相,以及“源初之暗”是“天外存在”的格式化工具时,他眼中那三点光芒剧烈地闪烁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这些骇人听闻的真相,似乎并未超出他刚刚在意识熔炉中窥见的某些碎片。
而当听到隼小队可能找到了“火种”的线索,却身陷重围、生死未卜时,他撑着手臂,试图坐起。
“别动!你还很虚弱!”兰急忙按住他。
“不能再等了。”林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门的波动在加剧,‘源初之暗’的侵蚀速度超出了预估。隼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可能是关键。”他感受着体内那三种虽然平衡、却依旧沉重无比的力量,“我必须……适应这股力量,尽快。”
他看向李博士和屠夫:“博士,我需要所有关于‘门’能量模型和‘源初之暗’侵蚀模式的最新数据。屠夫,整合所有还能战斗的人员,重新构筑防线,做好……最坏的准备。”
他又看向兰,眼神柔和了些许:“兰,辛苦你,继续帮我稳定身体的状态。”
最后,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扇门,仿佛能穿透那流动的光芒,看到那片正在崩坏的废土,看到正在挣扎求存的隼和小队。
“我们时间不多了。”他轻声说,像是在陈述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随着他的苏醒,一股无形的、沉重的压力,也随之降临。他不再是那个只需要冲锋陷阵的战士或探索者,而是成为了凝聚所有希望、平衡三种至高力量、决定两个世界命运的核心。这份重担,远比任何伤势都更加消耗他的心力。
但他没有选择,也不能倒下。
就在林风开始强行适应力量、整合资源的同时,光之门扉再次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剧烈波动!这一次,不再是内部的能量不稳,而是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试图从门的另一侧,强行挤过来!
一道细微的、却清晰可见的裂纹,如同黑色的闪电,骤然出现在光洁的门扉表面!
(第262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