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本是修行者“形神合一”的精进实践,是修行者在心性、德行与智慧层面达到一定境界后,自然显现的超常能力,不可由修而得。
同时,每位修行者修行过程中神通的出现,还与其自身种族,修炼功法,所处环境,乃至所思所想所盼,都蕴含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其实原则上来说,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相同的神通。
但相似度高的神通还是很多的,这种情况基本出现在同族或同宗之中,类似的体质,在类似的环境下,以类似的节奏修炼相同的功法,自然衍生出的神通十分相似。
于是人们粗略的为这些近似度高的神通取了个名字,并归为同一种,并以开发方向和程度,以及运用的熟练度进行进一步细分。
如他心通,有的人能通过这种神通洞悉他人的想法,有的人能通过这种神通沟通牲畜,有的人能通过这种神通与他人交感,不一而足,但都被归为他心通。
但即便如此,现今发现的神通依然是浩如烟海、不胜枚举,然究其根本,实可归为六大种类:
一曰目通,极则洞彻十方,如视掌中。
二曰耳通:极则洞听天地,晓了分明。
三曰鼻通:极则辨气无碍,纤毫必现。
四曰舌通:极则尝味知类,万品皆明。
五曰身通:极则飞行变化,无所障碍。
六曰心通:极则洞鉴十方,空净无碍。
刚刚提到的他心通,也是第六类心通的一种。而心通中较为出名的,还有漏尽通、法界通,乃至宿命通等。
漏尽通。可断尽烦恼业力,对修身,提升境界,乃至求得解脱,都有巨大帮助,是绝大多数修仙者艳羡的一种神通。
法界通。可洞悉一切法门本质,以心演法,对术法的学习和研发都有巨大帮助。
宿命通,知宿世因缘,乃心通时间维度之极致。古往今来,苍胜神州出此类神通者,不过五指之数,且都英年早逝,担不起如此霸道之神通。但这寥寥数人,却均如昙花之惊艳,如彗孛之惊世,绝弦之余,都改变了整个神州的走向,作用可谓之巨大。
当然,还有千里眼这类的目通,顺风耳这类的耳通,寻龙辩气这类的鼻通,尝草知性这类的舌通,飞遁变化这类的身通。
当施闲在刚开始研习到这些修仙知识时,是有些发懵的。
“这不是前后矛盾么?前文说神通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个性化,每个人的神通表现也是千变万化,但后文又将某种神通描述的如此绝对,如此的同质化。”
但文中的一个批注,解决了施闲的疑问。
“无法断却烦恼业力,又谈何漏尽?大可再开一门。”
“是呀,”施闲拍着大腿,心中想法不禁脱口而出,“这种命名和归类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结果主义,能通他心故而为他心通,能断业力方可称之为漏尽,能洞悉法门才可唤法界。至于原理为何,如何精进,那是另一回事了,因人而异,不可尽述,故而文中亦不言。”
而说起来,在这个理论上最高境界为天道境,目前最强修行者为大罗金仙境的苍胜神州内,以炼神返虚作为一般门槛的神通,在修行者中是十分普遍的,甚至有点烂大街的味道。
施闲也并不例外,甚至在苍胜神州的广大修仙者中,算比较晚的。
毕竟修炼者在炼神返虚的出窍、分神和洞虚三个小境界中都有可能显现神通。
而施闲也是在第一门功法《七情炼魂劫》修炼至洞虚境时,方才显现出了他的第一门神通。
当然,在苍胜神州的普遍认知里,并不是越早显现的神通越强大,而是越适配的神通越强大。
这里的适配指的并不是修行者与神通之间。毕竟自然衍生的神通,与修行者的适配性自然是极高的。
这里指的是神通的应用场景与神通的适配性。
如同样是法界通,一些人适合战场的实践,而另一些人则更适合在后方对术法的理论进行探讨和改进。
强行扭着来,多是事半功倍,甚至贻误战机。
所以,深层次的了解自己的神通,并找到最能发挥其价值的舞台,以及后续的不断提升和衍化,才是每个人对自己神通开发的正途。
看到这里,施闲合上手中的书籍,喃喃道:“苍胜神州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不像前世各种异志小说里看到那样,一切以战力为衡量基准。而是更注重一种天生我才和物尽其用。”
“了解神通的过程,其实也是剖析自我的过程,寻找舞台的过程,也是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神通,在苍胜神州人们的眼中,就好比是一种天赋的显现,一种本我的显真。彰显着这个人的基础本质,而又可以通过后天的雕琢而迎来未知的变化。神通,就好似这个人修行过程的一种缩写。妙哉!十足妙哉!”
施闲的第一门神通,在他掌握的书籍里,并没有找到对应的分类和命名。
总的来说,是一门极具畸胎魔种族特性的神通。
从施闲后续的实验中,他对这个神通的理解是:能够通过寄生的方式,吸收或传递能量给宿主,并且可以调节这个能量,既能让这股能量与对方契合,也能让这股能量与对方相冲,从而达到施闲想要达到的目的。
比如,施闲可以通过寄生某个物品,吸收它的能量强化自己,或者传递契合的能量给这个物品,对它进行强化,亦或者传递相冲的能量,损耗甚至破坏这个物品。
至于生物,心魔祖师携带进来的物品中,没有任何的活体生物,灵药都是炮制过的,甚至连一粒种子都没有。
山洞内和山洞外的空地上也没有任何的土壤,只有满眼的石头,他想找出一只昆虫都办不到。
施闲不是没有打过心魔祖师尸体的主意,想看看是否存在寄生虫、体内粪便中是否存在种子之类的。
但他在血池中翻找了一阵后也只能作罢,尸骨无存都不足以形容了,腥臭的池水中,啥固体都捞不出来,曾经投入的任何生灵都化为了能量,以血水的形式被保存在池内。
虽然缺少了活体实验,但施闲通过对自身神通的理解,他初步判断,这个神通对生物应该也是奏效的。但也有个限制,就是只能寄生实体,像心魔这种灵魂体他就没办法寄生。
至于说为什么要通过实验,才能知晓神通的具体用途。那些书籍中也有描述:“人生而有手脚,有眼耳口鼻,有心肝脾肺肾,自可用之。然同而为人,有人性禀木德,善雕琢,可为木匠;有人目达规矩,善砌筑,可事泥瓦;有人心有纤絺,善针线,可绣女红。神通亦如是,辨明神通不易,善御神通倍难。”
换句话说,身体健全的人都有手有脚,也都对使用手脚有一定的概念。但你真的十分了解你的手脚么?你真的知道你这双手这双脚的极限,以及它们擅长的领域么?
你能跳多远,那不得跳跳才知道?
你能举多重,那不得提提才清楚?
你是否有学习木匠、瓦匠、绣工的天赋,是否有唱歌、跳舞、主持的才能,那不得试试才知道?
哪有人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天赋,自己的极限有十分清晰的认知?
而神通也是这样的。
神通显现后,就好像长出了一只手,一条尾巴那样,你心中只会有一种大概的认知,我可以通过这个神通做某些事情。
但具体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极限在哪里,消耗如何,代价是什么,就需要一点点试出来了。
但新神通的到来,却有些姗姗来迟,不过一来,就来了俩。
235岁的施闲,在修完所有能修功法,并精修傀儡制造操纵类的法门之后,又自然显现了关于心魔的神通。而且,这个神通还与之前的神通糅杂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门新的神通。
换句话说,施闲目前有三门神通,一是寄生类的,二是心魔类的,三是杂糅起来暂时分不出品类的。
而这第三门神通,就是上一章节中描述的那个,奠定了施闲一生的神通。
据后期大成的施闲回忆和分析,这门神通,是以第二门心魔类神通在他人身上种下魔种的能力为基础,结合第一门神通的寄生特性,以及七情六欲类功法的隔空传递性,心魔的跨界空间穿梭特性,真气吞噬类功法以及圣婴本身的真气传递性、兼容性,还有傀儡术、禁制术等术法的特性,所显现出来的。
当然,现阶段的施闲可不懂这些,只能通过不断的实验,摸索出了这门神通的几个特点。
一是纳灵和壮大。施闲可以在一个实物上种下魔种,这个魔种能够容纳能量。虽然在刚种入实物时魔种较为弱小,只能承载较少的能量,但在持续吸收能量的情况下,魔种可以逐渐壮大,并能容纳越来越多的能量。这些结论是施闲通过对他经常盘玩的一个石头、灵器,以及心魔的一系列实验得出来的。
石头、灵器这类的实体对象能够承载魔种,但心魔、灵气、煞气等无实体的对象,无法种下。
同时,魔种能承载的能量有很多,如天地灵气、地煞之气、日精月华、铅汞元炁等。
不用怀疑天地灵气等非地煞之气的能量是怎么来的,虽然施闲目前没有正道功法进行修炼,但通过阵法、丹药之能,还是可以引动天地灵气、日精月华、铅汞元炁等能量灌入那颗小石头内。
二是传输能量。这种传输,是双向的,施闲可以通过魔种,吸收宿主的能量,或者传递能量给宿主,效果与第一门神通差不多,但多了一个特性,那就是远程传递。区别于第一门神通必须通过实体接触才能进行的能量交换,这门神通可以通过魔种,远距离与宿主进行能量交换。虽然有一定的损耗,但损耗占比并不大。施闲做过一系列的实验,即便是与宿主相隔传送阵,理论上并不在一个空间内,其损耗也并不会超过一成。
这其中的原理,施闲摸不清楚,只能猜测是由于心魔的特性。毕竟,被心魔种下魔种的修行者,即使相隔万里,想引动魔种演化为心魔也不过一念之间,消耗不大,且无法被绝大部分的阵法阻隔。
而这种引动魔种心魔化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能量的远程传递,需要将指令以能量的形式传递到宿主身上。
同时,精神波动、声音本质上也是一种能量。
施闲可以通过魔种,向宿主传递和接收声音,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施闲用过传送阵和留声类灵器,很简单的便实验出这个功能。
而精神波动就有点说头了,他可以分割出一小缕魂魄,通过魔种传输到宿主体内,从而观察宿主周边的情况,甚至施展术法,有点类似邪教中“降临”的效果。
而第三个特点,也是日后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化为丹田。虽然目前施闲只是有所猜测,还暂未得到证实。
但魔种确实有储灵和壮大的能力,如果魔种能够充当丹田,那是否能够赋予无修炼资质生灵修炼的能力?又是否能作为有修炼资质修士的第二丹田?
本着这个想法,施闲在时常盘玩的那个石头上种下了魔种,并持续传输着能量,希望能演变出一个石灵来陪伴自己。
毕竟,数百年的独居生活,实在太过于孤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