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侯府的书房内,秦易看着手中一份名帖,微微颔首。
“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他抬眼看向下方垂手侍立的侯府新任长史。
是他新提拔一位因伤退役的老文官,负责侯府文书及对外文事。
“此人风评如何?”
长史恭敬回道:“回侯爷,李守中大人乃金陵名宦之后,为人端方正直,学问渊博,在士林中声誉颇佳。且其为人并不迂腐,于经济实务上也颇有见地。”
“只是……听闻其与荣国府政老爷私交甚笃,且其侄女似是嫁入了荣国府贾家为媳(李纨)。”
“无妨。”秦易摆摆手。
“私交是私交,公务是公务。李守中既然声名不错,国子监又是最高学府,让钟弟去那里进学,正合适。你即刻以我的名义,写一份拜帖,备上一份合适的礼单,送至李府,说明缘由,请他对秦钟多加照拂指点。”
“是,侯爷。”
长史领命,正要退下。
秦易又道:“等等。再准备一份荐书,将秦钟在贾府家塾的学业记录一并附上。我们要按规矩办事,让人无话可说。”
“侯爷考虑周全,属下这就去办。”
长史心悦诚服地退下。
这位侯爷,杀伐决断时如修罗降世,处理起这些事来却又心思缜密,滴水不漏。
安排完秦钟的事,秦易正准备继续处理京营的军务公文。
却见姐姐秦可卿在丫鬟的陪伴下,又来到了书房门外,神色间似乎有些犹豫。
“姐姐?进来吧。”秦易开口道。
秦可卿这才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手里还端着一个小盅。
“易哥儿,忙了一上午了,歇歇吧。这是我让小厨房炖的冰糖燕窝,最是润肺补气。”
秦易心中一暖,接过小盅。
“多谢姐姐。这些事让下人做便是,何须你亲自送来。”
“我左右也无事。”
秦可卿在一旁坐下,看着弟弟喝汤,犹豫了片刻,还是轻声开口道。
“易哥儿,我方才……似乎瞧见琏二奶奶从府里出去,行色匆匆的,脸色似乎也不太好……可是荣国府那边,又有什么事?”
她虽在宁国府,但心细如发,还是察觉到了些异常,特意前来。
她担心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又让弟弟和贾府起了冲突。
秦易放下汤盅,看了姐姐一眼,知道瞒不过她,便淡然道。
“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贾府那边异想天开,想与我联姻,将府里的姑娘嫁过来,被我回绝了。”
“联姻?”秦可卿微微一怔。
随即恍然,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
“是……是为了探春姑娘还是迎春姑娘?”
她久在宁府,对荣国府的几位姑娘自然熟悉。
“王熙凤提的是探春。”秦易道。
秦可卿沉默了一下。
探春那孩子,她印象极好,模样出众,精明能干,心气也高。
若是……若是真能嫁给易哥儿,亲上加亲,似乎也不错?
至少弟弟身边能有个得力的人帮衬。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立刻想到贾府那些人的心思和弟弟的态度。
她轻轻叹了口气:“回绝了也好。贾府如今……心思太杂。只是,这般回绝,怕是彻底将他们得罪了。”
“得罪?”秦易冷笑一声。
“从贾珍对我下手的那一天起,我们与贾府那点微薄的情分就已经尽了。”
“如今不过是维持着表面功夫而已。他们若是识趣,安分守己,我看在老太太和林妹妹的面上,或许还能容他们几分。若是还想耍什么花样,贾珍便是前车之鉴。”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凛冽的杀意,让秦可卿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她看着弟弟冷硬的侧脸,心中既感到安心,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忧虑。
弟弟的权势越来越大,手段也越来越强硬。
这固然无人再敢欺辱他们,但……刚极易折,她真怕弟弟有朝一日会……
她连忙甩开这个不吉利的念头,转移话题道。
“那……你的婚事,究竟是如何考虑的?你年岁也不小了,身边总不能一直没人主持中馈。香菱那孩子虽好,终究……”
她作为长姐,难免操心弟弟的终身大事。
秦易神色缓和了些,道:“姐姐不必担心,此事我自有考量。或许……陛下会有安排。”
他将对王熙凤的说辞又对姐姐说了一遍,略去了其中的推脱之意,只强调了帝心难测。
秦可卿一听涉及皇帝,立刻不敢再多问。
“既然是陛下的意思,那自然是最好的。只是……无论如何,总要找个品性贤良、能与你心意相通的才好。”
她终究是希望弟弟能幸福,而非仅仅是一场政治联姻。
“我明白。”秦易点点头。
这时,长史去而复返,禀报道。
“侯爷,拜帖和礼单已备好,请您过目。另外,国子监李大人那边收到拜帖后,立刻给了回信,表示欢迎钟少爷入学,请侯爷放心,他定会悉心教导。”
效率很高,态度也很客气。
显然,秦易如今的面子,无人敢不给。
“很好。”
秦易看了一眼礼单,确认无误。
“明日便送钟弟过去吧。多派两个稳妥的小厮跟着。”
“是。”
秦可卿听到此事,脸上顿时露出欣喜的笑容。
“让钟儿去国子监?真是太好了!易哥儿,多谢你为钟儿如此费心!”
她最牵挂的便是弟弟的前程,如今眼见秦易安排得如此周到,心中大石落地,感激不已。
“他是我们的弟弟,我自当为他谋划。”
秦易语气平静,却透着理所当然的责任感。
正说着,秦钟也得知了消息,兴奋地跑了过来,小脸涨得通红,对着秦易深深一揖。
“多谢兄长!钟儿……钟儿一定刻苦用功,绝不辜负兄长期望!”
看着弟弟眼中重燃的光彩和斗志,秦易微微颔首。
“记住你的话。学问之道,永无止境,需戒骄戒躁,脚踏实地。”
“是!钟儿谨记兄长教诲!”秦钟大声应道。
秦可卿看着眼前这一幕,姐弟和睦,前程光明,眼中不禁泛起欣慰的泪光。
所有的担忧,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对未来的期盼。
只要弟弟们在,她的世界便是完整的、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