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紧张的校园面试季终于落下帷幕。在经历了数月的等待、焦虑和几封意料之中的拒信后,顾言澈和苏念晴的电子邮箱,终于迎来了决定他们未来数年乃至更久人生轨迹的邮件——来自大学人力资源部的正式教职聘任书(offer Letter)。
第一封邮件抵达时,是一个周二的上午。顾言澈正在博德研究所的办公室,与博士后戴维讨论一组棘手的测序数据。电脑右下角弹出新邮件提示,发件人域名是“c大学.edu”(即他们心仪的c校)。他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但面上依旧不动声色。他示意戴维稍等,点开了邮件。
快速浏览过开头的正式问候,他的目光直接锁定关键段落:“…on behalf of the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I am delighted to offer you a tenure-track appointment as Assistant professor…”(我谨代表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工程学院院长,很高兴为您提供终身轨助理教授职位…) 紧接着,邮件详细列出了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丰厚的启动配套(Start-up package,包括实验室空间、设备预算、研究生招生名额、以及前几年的夏季工资补贴),并附上了详细的福利说明。
即使是冷静如顾言澈,此刻呼吸也不由得微微一滞。他快速扫过启动配套的数字,足以支撑他建立一个设备精良、运行数年的独立实验室。这是对他过去近十年学术生涯的最高认可,也是通往独立科学家梦想的通行证。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的波澜,对戴维说:“数据先放一下,我有点急事。”然后拿起手机,走向走廊。
几乎在同一时间,隔壁办公室的苏念晴也收到了来自同一所大学、不同系(生命科学系)的邮件!标题同样是“offer of Appointment”。她点开邮件,内容结构与顾言澈的相似,提供的启动配套同样慷慨,并且邮件中特别提及,学校理解并支持双职工学者(dual-career Academic couples)的发展,将在实验室空间、启动资源上予以协调,以促进他们的跨学科合作。
苏念晴捂住嘴,难以置信地看着屏幕,眼眶瞬间湿润。她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顾言澈的电话。电话接通的瞬间,两人异口同声:
“我收到c校的offer了!”苏念晴的声音带着激动地颤抖。
“我也是。”顾言澈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比平时低沉,但清晰可辨地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喜悦和如释重负。
短暂的沉默。喜悦如同潮水般涌来,但随之而来的不是狂喜的庆祝,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混合着巨大成就感和对未来郑重思考的复杂情绪。他们拿到了!不仅仅是教职,而且是来自同一所顶尖研究型大学、支持他们共同发展的、条件优厚的双份offer!这是他们多年来梦寐以求、也是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和精准的战略规划才得以实现的最佳 scenario 之一。
“启动配套你看过了吗?”顾言澈迅速切换到理性模式。
“看了,很丰厚,完全够用。你的呢?”
“同样。邮件里提到了双职工支持。”
“对!我看到了!这太关键了!”
他们隔着电话,快速交流着offer中的关键条款,语气兴奋而专注。没有拥抱,没有尖叫,但这种高效的、充满专业术语的信息交换,正是他们表达巨大喜悦的独特方式。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邀请,更是他们学术能力、发展潜力和独特合作模式获得顶尖学界权威认可的明证。
挂断电话,他们各自回到办公室,但心情已截然不同。顾言澈平静地向戴维宣布了这个消息,戴维激动地向他表示祝贺。苏念晴也和她实验室的成员分享了喜讯,收获了热烈的掌声和祝福。整个下午,博德研究所E区走廊里,都弥漫着一种为同事成功的喜悦氛围。
晚上,他们回到查尔斯河畔的公寓。没有立刻外出庆祝,而是不约而同地坐在了书房里,将两份offer Letter打印出来,并排放在书桌上。窗外是熟悉的河景和城市灯火,室内灯光温暖。
“感觉……像做梦一样。”苏念晴抚摸着打印纸上的大学徽标,轻声说,脸上是如梦似幻的笑容。
“是努力的结果。”顾言澈看着那两份沉甸甸的文件,眼神深邃,嘴角带着清晰的弧度,“也是新的开始。”
他们开始仔细地、逐字逐句地研读offer的每一个细节:工资结构、启动资金的使用范围、教学负担、实验室面积的具体平方英尺、研究生招生保障、甚至搬家津贴和临时住房安排。他们像分析一篇重要的科研论文或一份合作合同一样,严谨地评估着这份将决定他们未来生活的文件。
“这个启动资金,足够我们购置核心设备,并支持2-3名博士生前五年的研究了。”
“教学任务是每学期一门课,负担合理,可以有充足时间搞科研。”
“学校提供的双职工协调资源,我们需要尽快联系,确认实验室空间是否相邻,方便合作。”
“搬家条款里包括了赴任前的两次看房旅行,这点很人性化。”
讨论持续到深夜。喜悦渐渐沉淀为一种清晰的、面向未来的规划感。他们知道,这双份的offer,是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即将从博士后研究员,转变为独立的pI,需要组建自己的团队,指导自己的学生,开创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更激烈的学术竞争。
“我们真的要做教授了。”苏念晴靠在顾言澈肩上,感慨道。
“嗯。”顾言澈揽住她,目光落在窗外遥远的星空,“接下来,是更广阔的天地。”
这一夜,查尔斯河畔的公寓灯火通明。两份薄薄的offer Letter,仿佛有着千钧之重,承载着他们过去的汗水与智慧,也铺开了通往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未来的道路。理想的教职已然斩获,而真正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喜悦过后,是更冷静的审视和更周密的筹划,因为他们知道,这双份的认可,意味着双份的责任,和即将开启的一段全新的人生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