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山子岭的南瓜收完了,足足装了三十多筐!”一营长孙猛扛着个足有三十斤重的大南瓜,大步走进狼寨,南瓜表皮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孙猛拍着南瓜笑道,“今年雨水足,这玩意儿结得密,够全团吃半个月的!”
曹兴国正蹲在晒谷场边,看着战士们翻晒新收的玉米,金黄的玉米粒在阳光下闪着光,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他抬头看了看孙猛手里的南瓜,点头道:“不错,让炊事班先蒸两筐,给弟兄们改善改善伙食。”他话锋一转,“收完了就赶紧藏,别堆在外面显眼。”
“藏?”孙猛愣了一下,“藏哪儿?山子岭就那么几个山洞……”
“让乡亲们帮忙。”李勇从旁边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账簿,上面记着各村帮部队藏粮的地点,“我已经跟大青山周围的村子打过招呼了,每家每户都腾出地窖,把咱们收的粮食分散藏进去,鬼子就算来搜,也不可能挨家挨户地挖。”
曹兴国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谷糠:“政委这主意好。粮食是咱们的命根子,野口在县城招兵买马,肯定没安好心,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进山抢粮。分散藏,目标小,就算被搜走一点,也不至于伤了元气。”
“野口那小子确实在折腾。”侦查班长张奎凑过来,压低声音道,“县城里贴满了招伪军的告示,说只要报名,就发粮食发枪,已经有不少地痞流氓去了,野口天天带着他们在城外操练,看样子是想扩编队伍。”
“扩编?”曹兴国冷笑一声,“一群乌合之众,给他再多枪也成不了气候。但咱们不能大意,周铁山,你带二营去狼尾滩,把收的鱼干和豆子先运到鹰头山藏着,鹰头山地势高,易守难攻,就算鬼子来了,也能顶一阵子。”
“是!”周铁山放下手里的木锨,转身召集人手。
接下来的几天,大青山里一片繁忙。战士们背着玉米、南瓜、土豆,跟着乡亲们钻进一个个隐蔽的地窖。这些地窖大多在灶台底下或是柴房角落,外面盖着石板,上面堆着柴火,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李勇带着文书,挨村核对藏粮数量和地点,记在账簿上,密码只有他和曹兴国知道。
山脚下的王家村,王老汉正指挥着儿子把几袋玉米搬进地窖,八路军战士小张在一旁帮忙,用稻草把玉米袋盖好。“张同志,你放心,这地窖是俺爹那辈挖的,防潮得很,玉米放到来年开春都坏不了。”王老汉拍着胸脯保证,“就算鬼子来了,俺就是死,也不能让他们找到粮食!”
小张握着王老汉的手:“大爷,谢谢您。等打跑了鬼子,咱们种更多粮食,让您老顿顿吃白馍!”
就在部队忙着藏粮时,县城里的野口大佐正站在操练场上,看着眼前歪歪扭扭的伪军队伍,气得脸色铁青。这些新招募的伪军,有的扛着枪还顺拐,有的站着岗就打起了盹,连正步都走不整齐。
“八嘎!一群废物!”野口一脚踹翻了旁边的弹药箱,箱里的空弹壳撒了一地,“连枪都端不稳,还想跟着皇军发财?再练不好,统统拉去填战壕!”
伪军头目连忙点头哈腰:“太君息怒,这些弟兄都是庄稼汉出身,没见过世面,再练几天就好了。要不……咱们先去大青山抢点粮食?一来能给弟兄们鼓鼓劲,二来也能断了土八路的粮道。”
野口眼睛一亮:“抢粮?好主意!土八路肯定在秋收,这时候去,正好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他立刻下令,“让伪军在前头开路,皇军在后压阵,明天一早,进军大青山!”
消息很快传到狼寨,是王家村的联络员连夜跑上山报的信。“团长,鬼子明天要来抢粮,带了一个中队的日军和两百多伪军,直奔山子岭!”联络员跑得满头大汗,裤腿被树枝划破了好几道口子。
曹兴国立刻召集干部开会,指着地图道:“野口想抢山子岭的粮,正好,咱们就给他设个圈套。孙猛,你带一营在山子岭的必经之路‘一线天’埋伏,把南瓜掏空,里面装上炸药,等鬼子走进来,就给他们来个‘南瓜开花’!”
“南瓜开花?”孙猛眼睛一亮,“这招绝了!鬼子肯定想不到南瓜里藏着炸药!”
“李勇,你带团直属队去各村通知乡亲们,把藏粮的地窖再伪装严实点,让民兵在村口放哨,鬼子一靠近就敲锣报警。”曹兴国继续部署,“周铁山,你带三营从侧翼绕到鬼子后面,等前面打响了,就端了他们的后路,别让一个鬼子跑回县城!”
“是!”众人齐声应道,连夜分头行动。
山子岭的“一线天”峡谷里,战士们正把掏空的南瓜装满炸药,插上引信,再用藤蔓缠好,伪装成普通的南瓜,摆在路边的草丛里。孙猛看着这些“特殊的南瓜”,笑道:“野口啊野口,明天就让你尝尝咱们种的‘硬菜’!”
狼寨的晒谷场上,最后的玉米也被运走了,只留下满地的谷糠,看起来像被洗劫过一样。曹兴国站在谷场边,望着远处的月光,对身边的战士道:“今晚好好休息,明天,让野口知道,咱们的粮食不是那么好抢的。”
战士们握紧了手里的枪,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秋收的喜悦还没散去,战斗的号角已经悄然吹响。
“团长,您说这南瓜炸药,能炸翻几个鬼子?”一个年轻战士好奇地问。
曹兴国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保管让他们记住,大青山的南瓜,不好惹。”
夜色渐深,山风吹过峡谷,带来远处隐约的虫鸣,而一场针对抢粮日军的伏击,正在寂静中悄然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