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下有个叫杨柳村的小村庄。村东头有一条湍急的河流,河上架着一座老旧的木桥,村民称之为“鬼桥”。
这桥有个古怪的规矩:过桥时不能慢,不能逗留,更不能在桥上撒尿。村里的老人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训诫,谁要是破了规矩,必遭横祸。
村中有个叫二狗子的年轻人,生性顽劣,不信鬼神。这日恰逢邻村好友大喜,二狗子喝了三五杯黄汤下肚,满脸通红地往回走。到了鬼桥前,已是月上柳梢头。
同行的阿福劝道:“二狗哥,今夜月暗风高,不如绕远路从下游过河?”
二狗子哈哈大笑:“什么鬼桥神桥,我偏不信这个邪!”
说罢,他摇摇晃晃踏上木桥。走到桥中央,酒劲上头,竟解开裤带,对着桥下哗哗流水小解起来。
阿福在桥头吓得脸色发白,连喊:“使不得!使不得啊!”
二狗子不理会,完事后还故意在桥上跺了三脚,高喊:“有鬼就来抓我呀!”
话音刚落,一阵阴风骤起,吹得二狗子一个激灵。他忽然看见桥那头站着个白衣女子,背对着他,长发及腰。
“谁在那里?”二狗子壮着胆子问。
女子不答,却缓缓转过身来——她没有脸!
二狗子“啊呀”一声,酒醒了大半,拔腿就往回跑。可无论他怎么跑,总在原地踏步。桥那头的无脸女子飘然而至,伸出苍白的手指向他。
“破戒者,留于此桥,百年替身。”一个冰冷的声音在二狗子脑中响起。
他吓得魂飞魄散,双腿如灌铅般沉重。眼看那鬼手就要碰到他额头,忽然一道金光从岸边射来,击中女鬼。女鬼发出一声凄厉惨叫,化作青烟散去。
二狗子转头一看,是村里的陈老道举着桃木剑站在桥头。
“还不快滚过来!”老道喝道。
二狗子连滚带爬地逃到岸上,扑通跪在老道面前连连磕头:“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老道叹气道:“今日若不是我巡夜至此,你小命难保。且随我来,告诉你这鬼桥的来历。”
二人来到老道家中,老道点燃一柱香,缓缓道出往事。
原来百年前,这桥上曾有个卖豆腐的姑娘,名叫秀娘。她每日清早过桥到对岸卖豆腐,傍晚归来。秀娘生得貌美,被村里张财主的儿子看上,欲强娶为妾。秀娘不从,那张公子便心生毒计。
那日黄昏,秀娘卖完豆腐回家,张公子带人在桥上将秀娘拦住欲行不轨。秀娘誓死不从,挣扎中跌入河中。那日河水湍急,秀娘不习水性,很快被冲走溺亡。
秀娘死后怨气不散,夜夜在桥上哭泣。村民请来道士做法,道士说秀娘怨气太深,难以超度,只能立下规矩:过桥要快,不可逗留,更不可在桥上便溺,那是极大不敬。如此相安无事数十年。
直到二十年前,有个外乡人不信邪,偏在桥上撒尿,结果第二天被人发现昏倒在桥头,醒来后疯了,整日胡言乱语,说是无脸女鬼追他。自那以后,秀娘的怨气更重了。
“你今日所为,正是犯了最大忌讳。”老道严肃地说,“那女鬼本想抓你做替身,自己好去投胎。我虽暂时击退她,但她怨气未消,必会再来寻你。”
二狗子吓得面如土色,连连求老道救命。
老道沉吟片刻,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明日午夜,你备上三炷香、一碗清水、一块豆腐,到桥头诚心忏悔,或有一线生机。”
次日午夜,二狗子战战兢兢地来到桥头,按老道吩咐摆上供品,跪地忏悔:“秀娘姑娘,小的无知,冒犯了您,请您大人大量,饶恕小的吧。”
话音刚落,桥上忽然起雾,雾气中隐约现出白衣女子的身影。这次,女子有了面容,清秀脸上带着哀愁。
“公子请起。”女子声音柔和了许多,“我怨气百年,只因一口冤气未出。那张公子害我性命,却寿终正寝,我心难平。”
二狗子忙道:“那张公子虽得善终,但他家后来败落,子孙不孝,家产尽散,也算是报了应。”
秀娘闻言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原来如此...多谢公子相告。我心愿已了,当往生去也。只是这桥上规矩,还望公子日后告知众人,切勿再犯。”
说罢,秀娘的身影渐渐化作点点荧光,随风散去。自此,鬼桥再无异事发生。
但村里的老人还是告诫晚辈:过桥时不能慢,也不能逗留,要快速通过,也不要在桥上撒尿——这不是正常人该做的事。毕竟,对鬼神保持敬畏,也是对逝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