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外余波,无需恐慌。”
这八个字,如同带着某种神奇的魔力,伴随着青云宗“顾问办”那淡定的回应,迅速在天玄大陆高层流传开来。虽然绝大多数修士依旧对那日的网格异象心有余悸,茫然不解,但既然连联盟核心和那位神秘的云逸顾问都表示问题不大,那想必……真的问题不大吧?
恐慌的情绪,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
然而,另一股更加汹涌、更加持久的浪潮,却随之而来,并且精准地拍打在了青云宗的山门之上。
如果说,之前的青云宗是因云逸的存在而地位超然,吸引各方势力前来交好、投资,那么经过此次“全大陆震惊”的异象事件后,青云宗在无数修士心目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强大宗门”或“联盟核心”了。
它变成了一个象征——一个在未知恐怖面前,依旧能岿然不动、甚至可能掌握着应对之法的“方舟”与“灯塔”!
尤其是云逸那轻描淡写的“界外余波”四个字,更是被无数人过度解读。有人认为这是顾问大人早已洞察一切的表现;有人认为青云宗必然掌握着对抗界外威胁的秘法;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那日的异象,根本就是顾问大人出手抵挡后的余波!
流言越传越玄乎,青云宗与云逸的形象,在世人心中越发神秘与高大。
于是,自异象事件平息后的第二个月开始,青云宗迎来了建宗以来,最为夸张、最为疯狂的一波“访客”潮。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各方势力的使者、前来交好的盟友、或是寻求庇护的附庸。
更多的,是散修,是中小家族的精英,是其他宗门的年轻天才,甚至是某些隐世老怪的嫡系后裔!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惶恐,对力量的渴望,以及对那神秘“方舟”的无限向往,如同朝圣般,从大陆的各个角落,蜂拥而至!
青云宗的山门,几乎要被踏破!
每日天不亮,山门外的迎客广场上,便已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求见的、拜师的、献宝的、请求庇护的……各式人等,络绎不绝。负责接待的执事弟子,嗓子都说哑了,登记名册的玉简堆成了小山。
“东荒散修,金丹后期王猛,愿献上祖传秘境残图,只求拜入青云宗门墙,得一栖身之所!”
“南岭陈氏家族,举族来投!愿奉上家族七成积蓄与三条灵矿脉,恳请贵宗收留!”
“西海剑派真传弟子李慕白,甘愿脱离原宗门,拜入青云宗,从头做起!只求能聆听云逸前辈大道之音!”
“北原雪域冰凤谷少主,携镇谷之宝‘冰凤翎’前来,愿与贵宗永结同盟,共抗大劫!”
类似的请求,每日不绝于耳。
起初,宗主玄磬与诸位长老还欣喜于宗门的吸引力,仔细甄别,择优吸纳。但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人,实在太多了!
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有心怀赤诚的真正天才,也有浑水摸鱼的投机之辈,更有其他宗门派来打探虚实的探子。审核工作量巨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害群之马混入宗门,或者引发与其他势力的外交纠纷。
更麻烦的是资源分配。即便青云宗如今底蕴深厚,也经不起如此海量人口的疯狂涌入。洞府、灵气、丹药、功法……所有修行资源都开始变得紧张。
宗门内部,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原有的弟子觉得自己的资源和机会被外来者挤占,心生不满;新入门的弟子则急于表现,争夺更加激烈。摩擦与矛盾,日渐增多。
玄磬宗主焦头烂额,连续召开了数次长老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位主管宗门庶务的长老捶着桌子,“山门都快成菜市场了!弟子修炼受到影响,宗门秩序也快要失控!”
“可这些都是慕名而来的同道,若强行驱赶,恐寒了天下人之心,也有损我宗声誉啊!”另一位长老顾虑道。
“不如提高入门门槛?非天灵根、异灵根,或者三十岁以下筑基者,不予考虑?”有人提议。
“不妥!如此一来,岂不是将许多心性坚韧、只是资质稍逊的有志之士拒之门外?与宗门有教无类的宗旨不符!”
“那该如何是好?难道就任由他们这么堵着山门?”
议事殿内,吵成一团。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端坐主位,一直沉默不语的玄磬宗主。
玄磬宗主揉了揉发胀的眉心,叹了口气:“此事,已非我等能独断。需请示师叔祖定夺。”
众人默然。确实,这波风潮的根源,就在于后山那位。解铃还须系铃人。
后山小院。
玄磬宗主恭敬地站在院外,将宗门面临的困境详细禀报。
院内,云逸正拿着一把小铲子,给那几块封印着“老朋友”的山石松土——美其名曰,帮助它们更好地进行“劳动改造”,吸收天地正气。
听完玄磬的汇报,云逸头也没抬,继续着手里的活计,随口道:“这点小事也来烦我?你们自己处理不了?”
玄磬宗主苦着脸:“师叔祖明鉴,人数实在太多,良莠不齐,若处理不当,恐生内乱,亦会得罪各方势力……”
“麻烦。”云逸嘟囔了一句,放下小铲子,拍了拍手上的土,“既然都想来,那就给他们个机会。”
他走到石桌旁,拿起一枚空白玉简,神识沉入,似乎在刻画着什么。
片刻后,他将玉简抛给玄磬:“照着这个,在山门外弄一个。”
玄磬宗主连忙接过玉简,神识探入。
玉简中记录的,并非什么复杂的阵法或禁制,而是一种名为 “问心路” 的简单幻境禁制布置图。这“问心路”并无杀伤力,也无法测试资质修为,其唯一的作用,便是映照闯入者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执念与心性。
根据玉简描述,闯路者会根据自身心念,在幻境中经历不同的考验。求道之心纯粹者,可见前辈讲法、大道显化;贪图权势利益者,会陷入无尽争斗与背叛;心怀叵测者,则会直面内心最深的恐惧与业障……唯有心性过关、意念坚定者,方能安然通过。
而在“问心路”的尽头,云逸还设计了一座小小的“留影璧”。通过者,可在璧前留下一道自身的神魂印记与简要诉求。宗门执事只需定期查看留影簿,便可筛选出合适的人选进行后续考核,效率大增。
“这……”玄磬宗主看完,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妙啊!师叔祖此法大善!既可筛选心性,又能彰显我宗气度,更可杜绝绝大多数浑水摸鱼之辈!”
这“问心路”看似简单,实则直指本源。修行之路,资质机缘固然重要,但心性意志才是根本。以此法筛选,或许会错过一些资质逆天却心术不正之辈,但吸纳进来的,必是心志坚定、可与宗门共进退的栋梁之材!
“嗯,去办吧。”云逸挥挥手,重新拿起铲子,继续他的“改造”事业,“没事别再来吵我,我这儿正忙着给这几个老家伙做思想工作呢。”
玄磬宗主强忍着看向那几块普通山石的冲动(他根本看不出异常),恭敬行礼:“是!弟子告退!”
带着云逸赐下的玉简,玄磬宗主匆匆返回,立刻召集人手,在山门外选址,开始布置“问心路”。
消息传出,再次引起轰动。
“问心路?不测资质,不考修为,只问本心?”
“青云宗果然气象不凡!此举方显大宗风范!”
“哈哈,吾道心坚定,此路必过!”
怀着各种心思的访客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日都有无数人尝试闯那“问心路”。
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心性纯良、意志坚定的散修,成功通过,在留影璧前激动地留下印记;也有出身高贵、资质不凡的世家子,却在幻境中暴露了内心的傲慢与贪婪,狼狈退出;更有一些心怀鬼胎的探子,在直面内心恐惧与业障时,当场心神崩溃,丑态百出……
“问心路”的存在,如同一面照妖镜,有效地筛选着汹涌的人潮。虽然依旧有不少人每日前来尝试,但堵门的现象大大缓解,宗门秩序也逐渐恢复。
而能通过“问心路”考验,成功留下印记的,无一不是心志可嘉之辈。青云宗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后续的考核与吸纳,弟子质量不降反升,宗门底蕴在无形中变得更加深厚。
青云宗的门槛,并未因“问心路”的设立而降低,反而在世人心中,变得更高了。那是一道直指道心的无形门槛,比任何资质的考验,都更加艰难,也更加令人敬畏。
后山小院,云逸听着苏小婉汇报着“问心路”的成效,满意地点点头。
“嗯,这下清静多了。”
他拿起水瓢,舀起一瓢灵泉水,浇在刚刚松过土的山石上。
“你看,有时候解决问题,不一定非要砌多高的墙。弄个自动筛选的‘门禁系统’,省心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