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九年九月廿七,深秋的风带着收获的沉稳,吹进 “老艺共生工坊” 的交付广场。广场上,贴着 “双时老艺?出海首航” 的木箱整齐码放,里面装着 500 个西域款浸蜡香囊、300 张南洋款防潮渔网;时空共鸣镜前的 “反馈复盘区”,投影幕上滚动着外邦商户的评价与用户测试数据 —— 今天,双时空老艺要完成出海的首次交付,更要通过复盘海外反馈,为下一轮出海产品优化、标准升级找到方向,让老艺出海的 “航线” 越走越稳。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绣着 “出海交付官” 字样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交付台前核对订单清单。他的礼服胸前别着 “双时空老艺出海认证章”,手里捧着的《出海交付手册》详细记录着每箱货物的 “三重校验信息”:生产批次、质检报告编号、外邦标准匹配项。“交付不是‘交货’,是‘兑现承诺’,” 阿海对着双时空的交付团队说,“每箱货物都要当着外邦代表的面开箱抽检,确认产品符合约定标准,还要把质检档案、溯源码信息一并移交,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诚信’,这比订单本身更重要。”
阿蕊这时正带着外邦商户代表(西域的哈伦、南洋的拉玛)检查交付货物。哈伦打开一箱香囊,随机拿出一个,用自带的测厚仪检测蜡层:“0.2cm,和合同约定的一样!” 他又将香囊浸入旁边的水盆,取出后打开,内部干燥无渗水,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我们部落的人经常在沙漠赶路,这种防水香囊太实用了,我要立刻发往各个部落!” 拉玛则重点检查渔网的防潮涂层,用指甲轻刮涂层,无脱落痕迹,再对照质检报告上的 “180 天霉变测试数据”,笑着说:“有了这些数据,我可以放心推荐给南洋的渔民,你们的老艺标准,比我们当地的工艺还要严格。”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负责 “海外反馈复盘区” 的数据分析。小辰将收集到的反馈分为 “好评项” 与 “优化项”:好评集中在 “香囊防水性强”“渔网耐腐耐用”;优化项则包括 “西域用户希望香囊增加挂绳挂钩(方便挂在马鞍上)”“南洋渔民建议渔网边缘加加固绳(防止礁石勾破)”。小妍用图表展示用户满意度:“西域香囊满意度 92%,南洋渔网满意度 95%,未达标的反馈都集中在使用细节上,不涉及核心标准问题。”
辰时三刻,“老艺出海首批交付仪式” 正式开始。随着阿海与哈伦、拉玛共同在交付确认书上签字,象征货物所有权转移的 “双时老艺出海旗” 被缓缓降下,交给外邦代表。哈伦当场追加 2000 个香囊订单,拉玛则提出长期合作意向:“希望明年能定制适配南洋雨季的‘双层防潮渔网’,还想引进你们的老布染艺,让南洋的布料也能防蛀防潮。” 现场响起热烈掌声,镜中天启的渔民们、宣德的村民们都欢呼起来,为老艺出海的首战告捷喝彩。
交付仪式后,“海外反馈复盘会” 紧接着召开。双时空的联盟会员、研发团队、老艺人围绕反馈展开讨论。张奶奶建议:“香囊加挂钩不难,在系带末端缝个竹编小钩,既符合老艺特色,又解决使用问题。” 渔民长老补充:“渔网加加固绳可以用天启的粗渔线,按‘结节强度≥6 公斤’的标准编织,不影响原有性能。” 阿海根据讨论结果,确定了 “首轮优化方案”:10 月底前完成香囊挂钩、渔网加固绳的研发;11 月启动第二批出海量产,将优化项纳入新的生产标准。
午后,复盘会进一步明确 “长期出海规划”:一是成立 “外邦定制研发组”,针对不同地区的需求开发专属产品;二是将 “海外反馈” 纳入联盟标准修订机制,每季度根据反馈调整 1-2 项细节标准;三是启动 “老艺出海培训计划”,培养更多懂外邦需求、通老艺标准的 “跨时传承人才”,为开拓欧洲、东亚市场储备力量。
傍晚时分,交付与复盘会同步结束。外邦代表带着货物启程,联盟会员们则忙着落实优化方案 —— 阿雅团队开始设计香囊挂钩,阿波团队研究渔网加固绳的编织方法。阿海望向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渔民们正讨论如何改进渔网工艺,宣德的村民们则在规划扩大香囊生产规模。
“下周我们要启动‘外邦定制研发组’的招募,” 阿海对着身边的阿蕊说,“重点选拔有创新能力、懂海外需求的学员;还要把这次交付与复盘的经验整理成《老艺出海实战指南》,发放给所有联盟会员;最重要的是,要借着这次首航成功的势头,向更多外邦推广双时空老艺标准,让‘中国老艺’成为全球认可的品质标识。”
阿蕊点点头,手里拿着新签订的长期合作协议与优化方案,上面的 “定制研发”“长期合作” 字样格外醒目。“我们还要在工坊设‘老艺出海成果馆’,” 她说,“展示交付的产品、外邦反馈、订单合同,让后来人看到老艺出海的历程;同时开设‘海外需求课堂’,定期邀请外邦商户分享当地文化与需求,让老艺创新永远跟着市场走,让双时空的老艺传承,在交付的诚信中、复盘的优化中,从‘单区域出海’走向‘全球多市场布局’,开启老艺传承的全新格局。”
晚风拂过交付广场,带来老布的气息与海水的咸味。阿海知道,这场 “出海首批交付” 与反馈复盘,不是结束,而是 “老艺双时空传承” 全球化的新起点 —— 当交付建立信任,当复盘推动优化,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 “以老艺传情、以标准立信” 的征程中,成为一条连接中国文化与世界的繁荣之路,让枫山的老布、蓝海的竹篾,永远在深秋的收获里、未来的开拓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