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1)
朱厚照:“谁退群了?”
朱厚熜:“除了也先,还能有谁?昨天最后他不就说了要退群嘛。”
秦良玉:“退就退吧,咱还是继续听故事。”
朱见深:“叔叔在位时,重用于谦这些大臣,治理国政还算有章法。但为了让自己这一脉能一直当皇帝,他不光把我爸爸软禁起来,还在景泰三年硬是把我这皇太子废了,换成他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结果朱见济夭折了,皇储的位子就空着。到了景泰八年,叔叔突然病重,躺床上起不来,一时间人心惶惶,都不知道这大帝国该由谁来接手。”
朱厚照:“划重点!废了太子换自己儿子,结果儿子还夭折。”
朱厚熜:“这叫机关算尽太聪明。想换皇储稳固位子,哪料天道好轮回,皇储之位空着,这不就给后来的事埋了雷?”
徐达:“景泰皇上你这小子,放着好好的侄子不用,非得折腾自己儿子,现在好了吧?”
秦良玉:“太子说废就废,也太草率了。朱见深那会儿还是个孩子,招谁惹谁了?皇权再大,也不能这么欺负孩子。”
朱祁镇:“见深那时候才几岁,就被赶出东宫,我这当爹的……”
朱祁钰:“当时也是被身边人撺掇,说立自己儿子才稳妥……谁知道见济命薄。”
杨士奇:“国本一动摇,人心自然就慌。景泰皇上要是能守着原来的太子,后面未必会出那么多事——三杨在时,最忌讳的就是轻易动储位。”
杨荣:“当年永乐皇上立太子,犹豫了那么久,最后还不是按规矩来?废长立幼本就容易出乱子,何况是废侄立子。”
海瑞:“储位是国家的根本,哪能说动就动?景泰皇上这事,私心太重,导致国本动摇,实在是大错——病重的时候没人能继位,都是因为这个。”
朱厚照:“哎哎哎,重点是景泰八年他病重卧床,这时候是不是该轮到夺门之变上场了?我听说石亨、徐有贞那几个搞了出大戏。”
秦良玉:“正德皇上,你就喜欢看戏吗?”
朱厚熜:“那是,我堂兄就喜欢戏,那场和李凤姐的龙凤店传说可是口口相传呢。”
朱元璋:“跑题了,你们聊什么呢?”
朱祁镇:“那时候,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还有原来王振门下的太监曹吉祥这些人,开始密谋拥立我。
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带着上千士兵,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把南宫大门撞开,跪在我面前,齐声高呼,请陛下登位。”
朱祁镇:“之后,我被人扶着上了轿子,一行人立马赶往奉天殿。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我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好乖乖退下。”
朱祁镇:“十七日早朝的时候,按惯例,百官在五更前就在午门外朝房等着。忽然宫里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
大臣们都目瞪口呆,这时候也没别的选择,在徐有贞等人的催促下,整队进宫拜贺。时隔八年,我终于又坐在奉天殿的宝座上,重新成了大明皇帝。”
朱见深:“石亨他们撞开南宫大门,迎爸爸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也叫南宫复辟。”
朱厚照:“好家伙!千人夜袭南宫,撞门抢皇帝——这比我在豹房玩的cosplay刺激多了!石亨他们怕不是提前写好剧本了吧。”
朱厚熜:“堂兄你别闹。这叫趁虚而入,景泰爷病重,储位又空着,石亨这群人就是瞅准了空子——不过话说回来,‘朕太上皇帝也’这声喊,够霸气。”
徐达:“带兵撞宫门?换作是我,非把这些人当反贼剁了!还好是拥立你,要是换个外人,大明江山都得抖三抖!”
秦良玉:“石亨当年在北京保卫战还帮过于谦,转头就搞复辟……这翻脸比翻书还快!武将掺和这种事,最容易出乱子。”
于谦:“那天早朝,钟鼓一响我就知道不对劲。徐有贞喊太上皇复辟的时候,满朝文武脸都白了——唉,终究还是没躲过。”
朱祁钰:“我在病床上听说时候,一口气没上来……合着我这些年白干了(委屈表情包)。”
杨溥:“石亨、曹吉祥这些人,本就是投机分子。当年靠于谦提拔,如今反过来踩着恩人上位——这种人,留着就是祸害。”
海瑞:“夺门之变,名为复辟,实为夺权。石亨等人借拥立之功谋私利,此后朝政必生乱象——英宗皇上,这些人不能不防啊!”
朱高煦:“这操作我熟!当年我要是有这魄力,哪轮得到瞻基侄儿坐稳皇位?”
马秀英:“别教坏孩子!不管怎么说,英宗能复位,也算少了场内战。就是石亨这些人,看着就不是善茬。”
朱元璋:“千人撞宫门,还敢喊‘朕太上皇帝也’——朱祁镇你小子,当年要是有这硬气,也不至于被也先抓。”
朱祁镇:“太祖爷,那是我年轻不懂事,加上听王振那家伙怂恿嘛。”
朱见深:“景泰八年正月十七,爸爸复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顺。复位当天,爸爸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
都御史萧惟祯建议以谋逆罪处死二人。爸爸当时犹豫了,说当年抵御瓦剌,于谦是有功劳的。
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您复位就名不正言不顺。爸爸最终同意了,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抄没了他们的家产。
接着,于谦推荐的文武官员都受到了牵连。之后,爸爸来不及罢黜叔叔,直到二月初一乙未日,才想起把叔叔废为郕王。
所以,短短几天里,一个朝廷竟然有两位合法皇帝,不能不说是件奇事。”
朱元璋:“说起于谦被杀,真是气煞我也!”
朱见深:“二月乙未日,叔叔最后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癸丑日去世,享年三十岁。
爸爸对此似乎还不解气,给了叔叔一个恶谥,叫‘戾’。以亲王之礼葬在西山,这就是咱们大明十三陵中,没有叔叔原因。”
朱厚照:“杀于谦?人家北京保卫战救了大明,转头就被按个谋逆罪——徐有贞这张嘴真毒。”
朱厚熜:“徐有贞这话够阴的,‘复位无名’?简直是强词夺理。于谦要是谋逆,当年直接开门放也先进来不就完了?用得着死磕德胜门?”
徐达:“老子砍了徐有贞这小人!于谦是国之柱石,杀他就跟拆了长城扔了盾牌似的——朱祁镇你糊涂啊!”
戚继光:“最冤的就是于谦,保家卫国成了‘谋逆’,这比我抗倭时被诬告还憋屈。石亨、徐有贞这群人,踩着功臣的血上位,夜里能睡得着?”
秦良玉:“杀于谦这事没天理!当年若不是他,哪有你们朱家江山可争?英宗皇上你这道旨,寒了多少忠臣的心!”
朱祁镇:“当时……当时被徐有贞他们撺掇昏了头,总觉得于谦是弟弟那边的人……后来才明白,我错得离谱(擦泪表情包)。”
朱祁钰:“杀了于谦,你以为就能坐稳位子?他在时,边关将士提起他个个服气,如今他死了,谁还真心替你卖命?”
杨士奇:“于谦一生清廉,抄家时连像样的家产都没有,只有一堆书籍和旧衣——这样的人会谋逆?徐有贞的良心怕是被狗吃了!”
海瑞:“杀于谦,不是英宗皇上的错,实在是小人陷害的罪过!但英宗皇上不能明辨是非,终究成了千古憾事——此后百年,谁还敢学于谦舍身报国?”
马秀英:“于谦的母亲当年还教他要做忠臣,结果落得这般下场……朱祁镇,你后来没给人家平反吗?”
朱见深:“太奶奶,后来我继位,第一件事就是给于谦平反了……还追赠了谥号,也算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朱厚照:“这还差不多!不然于谦泉下有知,怕是得扛着德胜门的砖来群里吐槽(捂脸表情包)。”
朱高煦:“于谦是条汉子,比石亨那群投机分子强百倍。杀他这事,确实不地道——不过朱祁镇你总算还有个明白儿子。”
朱祁镇:“是的,还真感谢@朱见深 见深。好了,今天到这儿结束吧,明天继续,有劳@秦良玉 将军了。”
秦良玉:“那好,明天继续。”
“啪!”
秦良玉:“要晓得后面啷个样,就继续关注下一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