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今天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经络不通的原因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症状。
首先,我们要知道经络就像是人体的一张活地图,它像一张大网一样,将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啊,无论我们身体的哪个地方出现了疾病,这张网上都会有相应的铃铛响起来,就好像是在向我们发出警报,求救一样。我们只需要仔细观察一下,是哪条经络上的铃铛在响,就能够知道是哪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这在中医里有一句专业术语,叫做“诸病于内,必形于外”。
那么,中医认为,经络通畅的话,我们就不会感觉到疼痛;而一旦经络不通了,就会产生疼痛。经络不通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第一种情况——胡吃海塞大量的垃圾食品。如今,市面上的垃圾食品种类繁多,它们往往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和人工合成物质。这些非大自然的成分,一旦进入人体,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身体里逐渐积累。
想象一下,这些垃圾食品中的添加剂就像一群不速之客,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肆意游荡,却找不到出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无法排出体外的垃圾越积越多,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堵塞了我们身体的经络。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强烈推荐你上网查阅一本由日本人安部司所写的书。相信我,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对垃圾食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再也不会轻易去触碰它们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情况——长期处在空调的环境中。人类作为热血动物,身体有着自己的调节机制。当天气炎热时,我们的身体会通过出汗来散热,这不仅能让我们感到凉爽,更是一个自然的排毒过程。
然而,当我们过度依赖空调,长时间待在恒温的环境中时,身体的这种自然调节机制就会被打乱。就好像一个原本畅通无阻的排水管道,突然被人堵住了出口,里面的水自然就无法正常排出。同样地,我们体内的垃圾本来可以通过出汗等方式正常排出,但由于空调的抑制,它们只能在身体里堆积,最终导致经络堵塞。
三是长期一种姿势工作。比如长期使用电脑,造成人体内的气血无法流通,部分肌肉或者组织,长期得不到气血的滋养,这部分的经络自然也就不会通畅。
上述三点,基本上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所以被称为现代病。
人可以通过经络感能现象来获取疾病信息,这是因为经络在人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是一座桥梁,将人体的各个脏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具体来说,心经与心脏相连,并与小肠相互络属;肝经则与肝脏相关联,同时与胆相互沟通;肺经与肺脏紧密相连,且与大肠相互联系;肾经属于肾脏,与膀胱相互络属;心包经与心脏相关,同时与三焦相互连接;胃经与胃脏相关,且与脾相互络属;大肠经与大肠相关,同时与肺脏相互联系;小肠经与小肠相关,且与心脏相互连接;胆经与胆脏相关,同时与肝脏相互沟通;三焦经与三焦相关,且与心包相互连接;膀胱经与膀胱相关,同时与肾脏相互联系。
如此一来,阴经和阳经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当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问题时,与之相对应的经络也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时,经络会出现堵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从而导致身体产生压痛点。
经络感能现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生理现象,它揭示了人体内部的奥秘和相互关联。具体来说,当内脏出现病症时,与之相通的经络沿线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这些反应可能表现为酸、麻、胀、痛等不适感,也可能是热感、冷感等温度变化,甚至还可能出现红线、白线、痘疹带、汗带等明显的皮肤变化,或者是其他一些感觉异常的现象,比如过敏线、湿疹、痣等。
有报道称,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之前,其经络感能会延伸到颈部甲状腺区,而一旦手术完成,这种经络感能就会逐渐消失。这一现象表明,经络感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仅如此,经络感能还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对于一些兴奋型的疾病,如高血压、甲亢、过敏性疾病以及躁狂症等,经络感能的敏感性会增强;而对于一些抑制性疾病,如低血压、抑郁症等,经络感能的敏感度则会降低。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清晨刚睡醒的状态下,人体对经络感能的敏感度会明显加强。因此,如果在清晨发现了上述提到的经络感能信息,那么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脸色来判断其身体状况,这无疑是经络能够预测疾病的有力证据。毕竟,心主血脉,其荣华表现在面部,而面部的血脉最为丰富。正如古人所言:“人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这意味着,面部的色泽实际上是血气通过经络上注于面而展现出来的。因此,气血的盛衰以及其运行状况,必然会在面色上有所体现。
在中国,健康人的面色通常呈现出微黄、红润且有光泽的特征。这种面色表明身体的气血充足,经络通畅,脏腑功能正常。然而,如果一个人的面色虽然红润但缺乏光泽,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他的身体虽然血液充足,但缺乏足够的运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脸上有光泽但却没有血色,那么这可能暗示他的身体气足,但睡眠不足,使得气血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
脸色苍白是贫血、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征兆;脸色发黄是脾虚的表现,如果突然出现脸色变黄,则很可能是肝胆的迹象,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常会发出上述黄色警报;脸色发黑是肾虚的表现,应适当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枸杞等。
人体的各个器官,每时每刻都在运行变化着,一旦发生疾病就会在经络的行走路线上通过种种症状向我们发出报警信号,如果我们能够关注经络,重视这些信号,就能够及早预防和治疗疾病,从而减少疾病对我们生命的威胁,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如何判断自己的经络是否通畅呢?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两种简便易行的小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捏肉法。中医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意味着,如果身体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顺畅,那么就不会感到疼痛;反之,如果经络堵塞,气血不畅,就会产生疼痛。
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通过捏肉法来初步判断自己的经络是否通畅。具体方法是,用手捏起身上的肉,特别是胆经通过的腿外侧、胃经通过的腿部正面、肾经通过的腿内侧,以及上臂的内外两侧。
当你捏这些部位的肉时,如果感觉到非常疼痛,那么很可能说明你对应的某条经络不通畅。而且,疼痛的程度越剧烈,说明经络堵塞的情况越严重。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能反映经络不通。有些人的后背摸起来像铁板一样硬,别人稍微捏一下就会感到剧痛。同时,这类人常常会感觉一整天都特别疲倦。这种现象其实也是经络不通的表现,具体来说,是后背的膀胱经被完全堵住了。
二是过血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自己的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保持大约 1 分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注意到被握住手腕的那只手掌的颜色会逐渐发生变化,从原本的红色逐渐转变为白色。
当你突然松开手腕时,会感觉到一股热流像汹涌的波涛一样,径直冲向手指尖。与此同时,手掌的颜色也会慢慢从白色恢复为红色。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为过血。
过血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检测经络是否通畅,还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气血在身体内的流动情况。如果在松开手腕后,手掌能够在半分钟内迅速恢复到正常的颜色,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的经络是畅通无阻的。
然而,如果你的手掌在半分钟内无法恢复正常的颜色,那么很可能意味着你的经络存在一些阻滞或不畅的情况。这时候,你就需要关注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了,因为“痛则不通”,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疼痛症状,都可能暗示着该部位的经络不通畅。
比如说,我们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像是长疖子、长痘痘、长斑等等;身体内部也可能会长囊肿、肿块;还会有鼻塞、耳鸣、见风流泪、口臭、胃胀、腹胀、胸闷等症状。另外,我们的眼睛也可能会变得不再清澈,出现血丝,眼白开始变浑浊、发黄;手上、腿上、脚上的青筋也会凸起得比较明显;甚至可能会出现浮肿、关节积液等情况。身体内反复不愈的各类炎症,像胃炎、肠炎、妇科疾病等等,除了和身体内气血不足有关系之外,经络不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我们要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瘀堵呢?其实,瘀堵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会有疼痛。那疼痛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当我们的经络或者血液循环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痛了。这就是所谓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许多人对疼痛充满恐惧,同时也急于摆脱疼痛的折磨。毕竟,疼痛会使人身体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进食和入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可能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当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时,真正可怕的并非疼痛本身,而是失去疼痛的感觉。
疼痛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它表明血液循环尚未完全受阻,身体正在进行自我救助,试图冲破那些“瘀堵”。可以说,疼痛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提醒我们注意身体的异常。
相反,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完全被堵塞,我们就会失去对疼痛的感知。这看似是一种解脱,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以静脉曲张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腿部的血管被堵塞,然而,很多人可能并未意识到,在静脉曲张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会感到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当血管完全堵塞时,疼痛反而会消失。
这是因为当血管被堵死后,神经无法再传递疼痛的信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解决,相反,随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后果,如麻木、冰凉等感觉。这些症状表明身体的血液循环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疼痛视为敌人,而应该正确理解它所传达的信息。当身体出现疼痛时,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对于那些看似没有疼痛症状的疾病,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因此,在这个地方,我们务必要清晰地认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当我们应对疼痛时,如果选择的方法是使用止疼药,那么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之后不再感到疼痛就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只有将经络完全打通,才是真正解决疼痛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疼痛困扰,更是为了消除潜在的隐患。